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信仰是当今台湾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其神庙与信众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民间信仰之上,这从大甲镇澜宫的每年声势浩大的绕境游行和北港朝天宫旺盛的香火中可见一斑。实际上,妈祖信仰在台湾广为传播并非始自今天,据尹士假《台湾志略》的记载,早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妈祖就与关帝、大道公等同为台湾“灵异最著而为民所咸奉”的神明。至嘉庆年间,妈祖神庙已遍布台湾各地,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记载:“天后庙祀,所在多有。官建者尚有鹿耳门庙;康熙五十八年,文武官公建,经历王士劾董其事。今总镇爱新泰重修。又,道署、府同知署皆有庙。其附郭者,如镇北坊水仔尾,俗呼小妈祖宫;则始初庙祀也。  相似文献   

2.
李细珠 《台湾研究》2023,(3):98-110
清朝政府在台湾实行积极的经济开发政策,如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田园赋税、促进商品贸易,以及兴办洋务事业等措施,不仅大大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使闽台经贸圈形成,从经济上加速了台湾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使台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时期,在严重的边疆危机中,清朝政府加强海防建设,在台湾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使台湾建省之后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也得以顺利启动。“台独”论者所谓台湾的近代化起源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是罔顾历史事实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姜殿铭*两岸关系发展的回顾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于一九四五年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重归中国版图。从那时起,海峡两岸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在当时的国...  相似文献   

4.
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廷特派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使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条约规定了一系列使中国丧权辱国的条款:清朝政府承认日本奴役长期与中国有藩属关系的朝鲜(之前中国已失去亲密的藩国琉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彭湖列岛;赔偿战争军费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相似文献   

5.
看康熙帝同陈瑸的对话纪录知清统一后的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刘经发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廷统一了台湾,从此台湾处于统一的全国政权管辖之下,台湾同胞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这便密切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我国东南...  相似文献   

6.
清代台湾班兵制研究季云飞康熙22年(1683年),施琅率军收取台湾,完成了清政府统一中国的大业。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和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请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与此同时,清政府在台湾地区驻军万人,以固海疆。清政府戍台军...  相似文献   

7.
张玉婷 《工会博览》2008,(12):100-100
20世纪90年代,台湾崛起了一种新的舆论形式——电视谈话节目,此形式在台湾地区的电视传播史上创造了无以匹敌的低成本高收益的奇迹,并制造了相当的舆论影响力。本文以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为重要研究对象,并且以《康熙来了》为例分析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到如此成功,并想通过此分析为大陆地区电视娱乐节目提出借鉴方法,使我们的娱乐节目能够去粗取精,做到更加成功。  相似文献   

8.
清代福建科举的地位在全国已相对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科举大省的地位,乡试举额位于全国各省前列。清政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台湾后,台湾成为福建的一个府,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为止。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台湾的科举考试完全按照福建省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9.
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凤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张羽 《台湾研究》2011,(1):50-54
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文化,是一个明确的转折时段,是台湾知识分子在遭受殖民统治后,踏上追寻祖国文化回归之路的重要阶段。《台湾文化》(1946.9.15—1950.12.1)的生存岁月恰好贯穿这一时段——光复伊始的去除日本殖民文化与1950年代的“色素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11.
樊树志 《法制博览》2009,(21):38-39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1月13日,一本大部头的中国字典——《康熙字典》出版,直到今天,还是一本很多人在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2.
吴欢 《台湾研究》2013,(4):53-57
1914年北洋政府《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中国近代行政诉讼法制确立的标志,也被台湾学者公认为是台湾行政诉讼法制百年变迁的历史起点。但是此前和此后的五十年日据时期是台湾行政诉讼法制发展不可不察、不可回避的背景。随着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南京政府1932年《行政诉讼法》也被带到台湾施行,是为台湾行政诉讼法制史上的“旧法”时期。2000年台湾“行政诉讼法”大规模修正,是为“新法”时期。  相似文献   

13.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正式公布,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当时在渝、闽两地的台胞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实质参与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本文从史料的角度简要描述了渝、闽两地台胞于1944至1945年间积极参加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考的线索和参考的资讯。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  相似文献   

15.
台湾光复五十周年与台湾的未来[台湾]廖天欣一、光复五十周年的回顾一九四五年春,美国空军在台湾上空投下两种传单,一种是《开罗宣言》,一种是《台湾之将来》,传单署名“马尼拉的台湾同胞”,大意是说:日本即将投降,台湾即将脱离日本帝国主义的桎梏回归祖国。回归...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斗康熙,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别误会,我说的是“戏”。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同时推出了两台大戏:一是一套节目的《孙中山》,一是八套节目的《康熙王朝》。众所周知,一套是中央台的“台柱子”,把《孙中山》安排在一套,当然也是“隆重”的意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中山》输给了《康熙王朝》——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康熙”,人们茶余饭  相似文献   

17.
试析台湾《贸易法》彭莉1993年2月,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酝酿十余年之久的《贸易法》。这项法律确定了台湾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重构并完善了台湾的贸易法律体系。该法被誉为“贸易宪法”,它不但对台湾的对外贸易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台湾当局为谋求...  相似文献   

18.
《台湾志略》是分巡台湾道尹士假私人编纂的一部台湾府志,在尘封湮没了二百五十载之后,被发掘出来,重新出版发行,引起了海峡两岸学者的浓厚兴趣与热烈关注。①《台湾文献》季刊于2003年第4期推出《尹士假(台湾志略)》专辑,发表了海峡两岸学者的四篇论文,从史料价值及编纂体例等不同角度对该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台湾教育部门颁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2000年9月又颁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及实施配合方案等,开始了台湾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康熙年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随之在台湾设立县、府学并开科取士,童试及岁、科两试皆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则在福州和北京举行。这样,清代台湾科举考试制度基本确立。清代前期的台湾社会是个移民社会,闽粤人成为台湾移民的主体。移民对台湾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怎样影响,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移民与台湾科举考试之间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