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每当人们参观龙岩革命纪念馆和阅读反映龙岩人民革命斗争的史书时,总会看到这样一幅珍贵的照片:怀仁堂里,毛泽东笑容满面,神采奕奕地同一位老妈妈亲切握手,热情问好,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邓子恢站在他们中间,为老妈妈这一幸福时刻开心地笑着。这位身着列宁装,头戴布帽,精神矍铄的革命老妈妈就是龙岩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张龙地。 张龙地参加过著名的后田暴动。1929年5月,朱毛红军首次攻占龙岩时,张龙地等发动了300多名妇女参加暴动,策应红四军。为了迷惑敌人,张龙地和妇女们动脑筋,想办法,把点燃的鞭炮放到洋铁桶里,伪装成机关枪,吓得敌人屁滚尿流,无心恋战。攻克龙岩城后,张龙地幸福地见到了毛  相似文献   

2.
一位刚刚三十多岁的县委副书记,中秋节回家看望老妈妈,老妈妈说出一句话让他思考了很久。老妈妈说“:我真担心你能不能平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说:“我才30多岁,现在还谈不到退休的事呢!”老妈妈说:“你没看见现在那些贪污腐败的官,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就已经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3.
听说吕士才病重时,有一位老妈妈每天去医院探望;吕士才逝世后,只要一提起吕大夫,她就会伤心地落泪。一天下午,我在宝昌路一幢房子里找到了这位老妈妈。她,就是曾在吕士才家当过十三年保姆的刘春香。说明了来意,刘春香的眼圈红了,她沉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附近一个窑洞里,住着一位参加过长征、我党我军年纪最大、远近闻名的藏族女红军。这位女红军就是康克清同志和朱老总经常称呼的老妈妈板登卓(汉名杨金莲)。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7月31日,高永彬救出落水维吾尔族农民一家三口的英雄事迹,霎时间在阿克苏地区玉尔滚河畔传开了。一位亲眼目睹高永彬救人全过程的维吾尔族老妈妈吐莎汗激动地向笔者  相似文献   

6.
赤诚     
公元1991年12月31日10时50分,重庆市一位与世纪同庚的老妈妈,她顽强的心脏,在历尽人生跋涉之后,停止了跳动,静静地躺在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与世长辞了。就那天,这个难得见到雪花号称火炉的城市竟纷纷扬扬好一场雪,一夜之间满目银装素裹。正是这稀罕洁白的一片,相送着老妈妈赤诚洁白的一生。老妈妈是金永华,王朴烈士衷心敬爱的母亲。金妈妈生育十胎,夭折四个;留下的,王朴居长。老母亲去世,全市关注,丧礼隆重,市里四大家主要领导亲往吊送,评价老母亲“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生荣死哀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评价如此之高,老母亲在天…  相似文献   

7.
“朱老妈妈”月下做红媒 1938年前后,新四军首长决定。在新四军军部成立战地服务团。专门编演一些战士喜爱的文艺节目。活跃部队的战地生活,鼓舞士气。在此后的几年中,战地服务团吸引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富有艺术才能的男女青年。他们的到来,给战地服务团带来了生气和活力。在服务团中,有一位来自武汉的姑娘,不仅戏演得好。而且长得妩媚动人,因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目标,她的名字叫张茜。  相似文献   

8.
<正>姥姥生前最珍惜的物件,是几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1951年姥姥与宋庆龄、邓颖超、贺子珍、蔡畅、史良、李德全、胡文秀的合影。当年,毛主席称这八位女性为中国革命"八大妈妈"。姥姥作为"抗联英雄母亲"代表获此殊荣,并被东北人民政府授予"东北抗联吕老妈妈"锦旗。生于1895年的姥姥原名吕梁氏。在这张老照片定格的时代记忆里,姥姥既是"抗联英雄母亲",也是令人钦敬的"吕老妈妈",还是人们熟  相似文献   

9.
闽西革命老区连城新泉是我曾经工作的地方。那儿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最使我难忘的是一位革命老妈妈,她把自己一生的光和热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太阳姑”。 “太阳姑”原名张素娥。她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但有着不平凡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经历。 闽西第一所红色学校  相似文献   

10.
凡此种种的“为农服务”,其共同特点都是在“钱”字上做文章,在“利’牌上打算盘,名为“为农服务’,实则是坑农害农,当引起有关部I河的高度重视。D人们都不大喜欢听嘴叨,可有住老妈妈的嘴叨却很中听,因为她的呼叨是金。这位老妈妈有一儿一女,如今,儿子在长春某税务机关工作,女儿在北京某金融单位工作,两人均是重要岗位上的“现管”。每当他们回家探亲时,总会出现那首歌里唱的情景:“妈妈准备了一些嘴叨……”不过,这位老妈妈准备的可不是一般的磅叨,而是提醒儿女要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每次呼叨的内容都是‘千…  相似文献   

11.
正从发起成立"老妈妈拥军队",到坚持38年义务拥军,今年82岁的丹东市振安区拥军老妈妈朱兴亚和"老妈妈拥军队"以慈母般的爱,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呵护人民子弟兵,她们的事迹在当地早已传为佳话。"老妈妈拥军队"的由来有着几十年党龄的朱兴亚个头不高,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让人不由得想和她亲近。提起朱老发起成立的"老妈妈拥军队",还得从1976年说起。那时候,朱兴亚43岁,在毛绢厂家属委员会当主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们专程来到安徽省台肥市的一处干休所里,拜访一位名叫周希的革命老妈妈。她在1925年曾亲眼见过毛泽东夫妇,并聆听过毛泽东的教诲。 走近一所寓宅,轻轻敲开大门,只见一位满头银发,身材瘦小却很精神的老大娘站在我们面前。她身穿一件咖啡色旧棉衫,脚穿一双半新布鞋,显得朴素大方。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卜虽已布满皱纹,但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走进老人的客厅,里面陈设十分简朴,一张旧式八仙桌,四周摆着几只木靠椅,一只普通的立柜上放着暖瓶、茶具等。她让我们坐下后,沏上茶,又端来一个方凳放在我们面前作茶几。  相似文献   

13.
<正>刘秉彦、旷伏兆两位开国将军,一位是从江西永新走出来的政委,一位是从河北蠡县走出来的司令员,他们之间曾有一份生死约定,彰显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及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深情。如今,在河北省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这两位将军,他们的安葬之处相距不过几米,墓碑之间那棵挺拔翠绿的松树守护着他们,也守护着他们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共患难一文一武好搭档  相似文献   

14.
1927年秋,刘谦初受党中央委托,离别新婚的妻子张文秋到福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1928年8月在厦门鼓浪屿召开的中共福建一大会上,刘谦初当选为中共福建第一位省委书记。为征集中共福建一大的党史资料,1995年深秋季节,我们赴京采访张文秋老妈妈。张文秋已经92岁高龄。她  相似文献   

15.
王沛郁  王国明  孙峰 《先锋队》2012,(30):16-17,1
莫道夕阳余晖尽,《老树深秋叶更红》。在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闻喜县一对平凡的老夫妻,用他们最质朴的故事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文化课。他们的真情义举感动着每一位编辑,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把这份感动及时地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16.
暖在初冬     
白万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位党员,77岁;老伴石玉华,中共党员,70岁。在看到了2004年第1期《共产党员》杂志刊出的《大山深处的呼唤》一文后,两位老人坐不住了。他们决定捐款。几分、几角、几元,他们满心欢喜地省着。2004年6月19日,石玉华老人因病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为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沈浩挽留在村里,98位村民代表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请愿书,用摁下红手印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意愿。9年后的2015年5月12日,同样的一幕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发生。近400位摁了红手印的村民要挽留的是他们的第一书记李红冈。请愿书、红手印,中国农民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他们最真实的愿望。这愿望中饱含着真情、爱戴,更有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相似文献   

18.
宁化县的百岁革命老妈妈黎盛珠,是“全国健康老人”。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几十年来对革命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终不悔,并且教育子孙后代要紧跟党走不动摇。 1932年,黎盛珠担任宁化县城关妇救会主席。当时,正是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前夕,黎盛珠动员了3位亲人和一个邻居参加红军。她的小叔巫希权,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  相似文献   

19.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20.
张际春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在红军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任抗大政治部主任、代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二野、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刘邓的得力助手。1954年,张际春调北京工作,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为新中国的宣传文教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建国初期五大军区的政治部主任中,张际春是惟一没有被授予军衔的一位。在长期的政治工作中,张际春细致入微、春风化雨般的工作,赢得了部队官兵的好评,称他是"老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