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叫传授犯罪方法罪?顾名思义,是指故意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构成此罪的基本要件,有两个: 1.在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传授犯罪方法的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希望通过传授犯罪方法,使他人去实施犯罪。 2.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如犯罪方法的表演、示范动作。以上两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此罪。这里需指出的是,行为人只要向他人  相似文献   

2.
英美法系教唆犯罪论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英美法系认为教唆犯罪的本质是试图引诱他人实施犯罪,客观上要求教唆人实施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主观上要求教唆人希望用自己的教唆行为引起被教唆人实施犯罪。教唆人在主观上还必须希望被教唆人具备目标犯罪罪过,并认为被教唆人没有辩护事由。教唆人主动放弃犯罪目的并制止犯罪发生、“引蛇出洞”等行为可以成立教唆犯罪的抗辩事由。教唆犯罪的罪数取决于教唆的目标犯罪行为的个数。英美法系不存在教唆的未遂问题。对未遂犯罪的教唆也构成教唆犯罪。  相似文献   

3.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签订虚假、无效的经济合同,骗取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也没有努力履行的行为。他们一旦把对方的财物占为己有,便任意处分和挥霍,不打算偿还,也无力偿还。从手段上讲,利用合同诈骗的人一般是抓住对方急切需求物资或销售产品的心理。以及不了解自己底细的弱点,跨地区作案,以各种虚假的有利条件诱使对方签约,即所谓“自愿地”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在欺诈的前提下设立的;从后果上看,犯罪分子经常连续多起诈骗,诈骗数额也比其他形式的诈骗犯罪多  相似文献   

4.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是指行为人在确信有可能把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停止犯罪行为,或主动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自动性表明行为人不仅在主观上放弃了犯罪意图,而且客观上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积极实施了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因此,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意味着: 1.行为人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这是认定自动性的前提条件。只要行为人自己确信有条件将犯罪进行到底,即使在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犯罪,或者客观上确实存  相似文献   

5.
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不同于传统的传授犯罪方法罪。传统的传授犯罪方法罪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通过言传或者身教向特定的对象传授特定犯罪的方法,传授的内容往往是一般人通过正常渠道不能够获悉的方法。而处理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新类型犯罪,需要结合网络环境治理的社会形势,充分考虑司法认定的社会效果,坚持对刑法分则条文进行适度扩张的理解与解释,以使其更为符合刑法的真实意思和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的表现形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计算机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欺诈。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计算机从银行窃款、进行金融诈骗。如利用计算机盗窃他人帐户的金钱,虚报资产,逃避税收,伪造各种单据、票据、证券、凭证等。二是非法复制他人的计算机程序并出售、出租以获利。三是破坏计算机。四是未经许可泄露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五是盗窃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或正在传输的数据。六是利用计算机从事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计算机犯罪的手段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计算机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演变。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犯罪的主要手段有以下10种。1.数据泄露这是一种非法泄露,有意转移或窃取数据的  相似文献   

7.
自命为“黑客学校”的黑客网站等通过互联网传授黑客技术,为他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帮助和技术支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刑法问题。此类传授黑客技术行为客观上催生了无数的正犯行为,从而在整体上的危害性远远大于正犯行为的危害性。应当考虑以传授犯罪方法罪打击传授黑客技术行为的可能性。但是网络犯罪的异化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网络异化,体现在传授对象、传授行为以及犯罪主观要件等三个方面,对此传统刑法应当通过理论微调和扩张解释的方式进行积极回应。在扩张解释的边界之外,才应当考虑入罪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犯罪嫌疑人刘某的辩护人,对此案我提出以下辩护意见,供参考。一、从认定行为性质方面来分析,刘某犯有敲诈勒索D。刘某在其小四轮拖拉机被盗之后,末使用法律手段即报案来保护个人合法权益,而是在得知什某所为后,找到仲某,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以向司法机关报案为要扶手段,索要仲良人民币5000元,从主观上讲,刘某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均,在客观上采取要挟、勒索手段,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依冲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刘某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二、从犯罪主体、客体、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时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客观要件的核心要素是危害行为.但是,危害行为说无法发挥行为概念的基本机能,在逻辑上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实质上,犯罪客观要件中的“行为”既不是客观上已然发生的“行为”,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事实性行为,而只能是行为人主观罪过中的行为的一个侧面—行为客观方面具有或应该具有的自然属性或特征,这也是它与刑法中相关行为概念的本质区别.犯罪构成各要件间的辨证关系决定了实践中对犯罪客观要件中“行为”的认定应结合犯罪主体要件、主观罪过内容和犯罪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10.
鉴于当前一些老流氓、惯犯、教唆犯猖狂地传授犯罪方法,教唆青少年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下简称《决定》)中规定了一个新的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罪.本文试图对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特征作一探讨.传授犯罪方法罪,是指故意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根据立法本意,我们认为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传授犯罪方法罪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所谓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对整个社会公共生活进行管理活动的正常状态.社会管理秩序不仅仅指公共场所的秩序,同时也指在有关的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则.传授犯罪方法这种行为本身往往并不直接侵害这种  相似文献   

11.
自前,我国犯罪率偏高,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家采取多种预防犯罪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但在某些地区某一时期,嫁要案,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却有增无减,犯罪率还未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由于我对此调查研究不多,对犯罪率高的原因不敢作贸然论述,单就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拐卖人口罪的犯罪构成拐卖人口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用欺骗、利诱等手段将他人卖给第三者的行为。拐卖人口的犯罪,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一)在客观上要有“拐”的行为,即具有使用欺骗、威胁,利诱或强制等手段,将他人拐骗卖给第三者的行为,这是构成拐卖人口罪的主要条件。从各地查获人贩子的情况来看,犯罪分子为了拐卖人口牟利,交叉使用了欺骗、煽惑、引诱、威胁等  相似文献   

13.
论单纯“利用”式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利用”式犯罪,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案件,主观方面,对他人的先前行为一般持肯定的态度,即在了解并认同其他人的先前行为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犯意。其客观方面,把他人的先前行为作为自己犯罪行为的有利条件消极地加以利用,从而实施自己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空间货币类、藏品类、服务类虚拟财产(对应元宇宙空间表物的数据)可以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在经济价值和交易模式上,元宇宙空间的虚拟财产与现实空间的一般财产并无二致,两者都可以表现为一般物品、商品或财产性利益。财产犯罪所侵害的法益是被害人对财产事实上的支配关系。在元宇宙空间中,行为人是否对特定虚拟财产重新建立起事实上的支配关系是判断其是否已经取得他人虚拟财产的标志。因为元宇宙空间具有全真性,所以在元宇宙空间非法获取他人虚拟财产的手段更为丰富。结合使用暴力、胁迫、骗取、侵占、秘密窃取、公然夺取等不同的行为类型和手段,元宇宙空间可能存在的财产犯罪比传统网络空间更为丰富多样。我们应当以元宇宙空间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和现实性为依托,以现行刑法财产犯罪的相关规定对侵犯他人元宇宙空间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5.
论助成犯罪的过失侯国云一、助成犯罪的过失的定义与分类助成犯罪的过失,亦称犯罪助成过失,简称助成过失,是过失地帮助他人构成故意或过失犯罪的行为,也就是助成他人故意或过失犯罪的行为。即他人本可以不构成犯罪,或不构成被助成的该犯罪,由于助成者的过失帮助,...  相似文献   

16.
邪教犯罪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而建立起来的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邪教犯罪的认定应重点关注客观行为、主体责任能力、罪数形态、停止形态、共犯形态等问题;处理邪教犯罪要体现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合同诈骗罪实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它同样具有普通诈骗罪的一般特征。采用欺骗方法使他人上当受骗后"自愿" 交付财物是所有诈骗犯罪客观方面的共同特征。合同诈骗犯罪不同于普通诈骗犯罪,它的性质及它所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说来,犯罪目的主要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目的的实现必须要借助一定犯罪手段才能实现。因此,犯罪目的与犯罪手段关系十分密切。弄清二者的关系对定罪量刑很有意义,本文也试就这一问题略陈浅见。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它是犯罪人主观心理的反映,又必然通过其客观行为来表现。犯罪目的(在直接故  相似文献   

19.
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同志认为: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就是教唆行为,“是教唆犯罪的一种形式”,是“没有特定的教唆对象和没有特定的犯罪行为的教唆行为”.(见《河北法学》八三年第三期,薛春秋同志《严厉打击传授犯罪  相似文献   

20.
喻义东 《行政与法》2005,(2):112-115
恐怖主义犯罪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及其他非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其在犯罪主体、动机、目的、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不能用传统的个体论的方法探究其产生的根源,而必须将之作为一种犯罪现象从宏观的角度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作者借鉴著名犯罪学家迪姆凯尔和默顿的犯罪学理论,通过对恐怖主义犯罪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因在于各特定社会的文化目标的冲突以及对制度化手段的不同选择。因而只有尊重各种文明的独特性,协调它们的冲突,才是治理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