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朵,那是藏族同胞眼中最美丽的幸福之花。它的名字叫格桑花。在青藏兵站部抗震救灾医疗队里,22名女护士,被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绽放在废墟上的“格桑花”——她们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全心全意照顾病人的感人故事在灾区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包松娅 《民主》2009,(8):28-29
“在灾区遇到很多人,夜夜睡不着觉,他们告诉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剩下茫然。很多人村长、镇长、校长都不想干了,说,我去南方打工,一天干完自己的活,倒头就睡,也不用活得那么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史占彪刚从北川回到北京.旋即他又将奔赴灾区。在民进中央2009年地震灾区学校校长暑期培训班的讲台上.北京的阳光投射进来,澄净明亮。“这是我在灾区之外,为灾区群众做的一次‘特殊’的辅导。”  相似文献   

3.
戊寅年的夏天是不平常的难忘的苦夏。入夏以来,长江全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松花江和嫩江等水系也遭洪魔肆虐,祖国的许多江河湖塘浊浪汹涌,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中断,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灾情空前严重!洪峰一次接一次,险情一个接一个,时时震撼着我的心!是的,我虽然身处东海之滨,居安却无法心静神安。武汉告急,九江决堤……我坐在电视机前,眼看着无情的洪水在疯狂吞噬着城市。村庄、铁路、桥梁,还有那父老乡亲的生命……我的心被揪似的难受,我无法不拥‘C自问:如果你工作在灾区应该怎么办?家在灾区险段又会…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问,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是什么歌最深刻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灵魂?那就是《黄河》。如果再问,在中国音乐界是谁被公认为《黄河大合唱》最具权威的指挥家与诠释者?那就是中央乐团一级指挥严良堃。春天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见到了这位已是73岁高龄享誉海内外的指挥大师。“我指挥《黄河》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是《黄河》哺育了我,我是在《黄河》的歌声中成长的……”指挥家的眼睛里透着深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十三亿人为地震灾区遇难的人们默哀,十三亿人成为了一家人,这是未经灾难时没有想到的全国哀悼日那一天,我在家楼门前的过街天桥上,和人们一起守候着神圣的那一刻。三分钟后,走下天桥的时候,我听见身边两位年轻的姑娘悄悄的说话声。一个说:刚才我差点儿没又哭出声来,就好像死的都是自己家里的亲人。一个说:汶川地震死去的人可以安息了,十三亿人一起为他们默哀。她们的话,让我的心里充满感动。还有比这更朴  相似文献   

6.
重归鄱阳湖     
陈世旭 《党政论坛》2008,(22):58-58
鄱阳湖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青春——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是属于它的。在鄱阳湖口的一个小沙洲上,我曾经生活了将近十年。生活,用巨大的,甚至是可怖的风暴和洪水,同时也用暖人的阳光和鼓动帆的风,粗暴而又温柔、无情而又宽厚地铸造了我的生命之舟。在那之后,我的关于欢乐与痛苦的最深切的经验,我的最热烈与最低沉的情感,乃至我创作灵感的源泉、我的审美理想以及艺术追求的激情和情致,都是同它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刘亚民 《学理论》2008,(15):16-18
我叫刘亚民,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5月13号深夜接到公安部指令,14号凌晨,我奉命带领200名特警赶赴灾区,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最远距离、最大跨度的抢险救援行动。5月15号上午,我们从都江堰徒步向汶川进发。经漩口、过水磨,争分夺秒实施紧急救援。一路上,不断有受灾乡镇的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8.
徐文华 《团结》2010,(4):4-7
今年江西省发生洪灾,抚州唱凯决堤,民革江西省委会打算向灾区捐赠。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西省委会主委陈清华在了解到灾区很多农民颗粒无收这一情况后,决定下到重灾区一线,送去灾民最紧缺的大米、食油和救灾款。当讨论到在运送捐赠物资的大卡车两边挂上什么横幅时,  相似文献   

9.
一周网谈     
《瞭望》2008,(22)
一周网谈本周,抗震救灾仍是网民最关注的主题,不过,关注的焦点已由抢救生命转向了堰塞湖抢险、灾区群众的转移安置以及对善款的公开透明的监督上;相当部分网民还对灾区的法律救济和服务表示了高度关切;同时,网民对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希望吴此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选择的智慧     
延君 《党政论坛》2009,(20):31-31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的答案获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大家都称俄罗斯民族是战斗的民族,他们勇敢彪悍,爱憎分明。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和俄罗斯人经常打交道,深知他们非常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故事一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俄罗斯远东华人工商联合会首先发出为汶川灾区募捐的倡议书,并组织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积极为灾区募捐。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12.
我叫“集体”。我的名气、荣誉曾令人羡慕不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们要有“集体观念”,“热爱集体”;不少人赞美我,曰“集体精神”;还有人把我推上权力之颠,曰“集体领导”。然而,这只是我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我的痛苦、悲哀,一般人是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长期以来我的待遇和别人总是不同,甚至有天地之别。如吃,在自家吃,量入为出;在朋友家吃,斯斯文文;在我这吃,那就茅台杜康,山珍海味,蝎子乳猪,应有尽有,而且吃得心安理得,奋不顾身。再比如个人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人们关怀备至,大都享受独生子女般的待遇;若是我的,则被视为破砖烂瓦,随便放,到处扔,磕磕碰碰,在所不惜。再如当今最时髦、最神通、最至高无上的钱,花自己的,一个个精打细算,有时为一二分钱也反  相似文献   

13.
潘丹榕 《党政论坛》2010,(13):29-3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也发生7.1级地震。不到两年的时间,共和国的一隅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汶川与玉树遭受到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山河呜咽,国旗两度为生命低垂。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共和国在抗震救灾中得到锤炼,众多的参与主体及其从事的事业在生命大救援与灾区重建中得以成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慈善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我已是两次采访长春市公共汽车公司了。两次采访,使我感到长春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状况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那令人烦恼的“公共汽车咏叹调”消失了,一种理解、互助之情在车队与社会,司售人员与乘客间悄然诞生。 同是三九严寒天 1986年长春的冬天,是建国30多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我来到6路车站。正值早上上班  相似文献   

15.
齐焕清 《学理论》2008,(17):8-10
我是米-26机组机长齐焕清。今天站在这里,我忽然又有了晃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来自灾区的余震,而是来自内心的紧张和矛盾:一是我从没做过类似的报告,二是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能做的和该做的事情,所以我只想把哈飞集团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米-26机组参加抗震救灾的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  相似文献   

16.
灾区基层干部是压力的集中点,上级的任务、群众的要求,全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心理状态特别需要关注 2008年10月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农委主任、救灾办主任董玉飞在位于绵阳市安县安昌镇的临时办公点自杀身亡,终年40岁。这条消息在四川地震灾区基层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何帮助灾区基层干部更多地释放其巨大的心理压力,也  相似文献   

17.
我总觉得,像我这样已过“知命”,还未“花甲”的一辈人,最大的悲剧就是跟风,最大的喜剧也是跟风。而且,衮衮诸公中,哪一位最聪明最能干最英雄好汉先锋模范,则“跟风之最”也最最也。1958年“大跃进”,16岁的高中生我等,一听说停课闹革命上山“大炼钢铁”,那激动,那狂热,真不啻参加太空之旅、跻身登月飞行、“洞房花烛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了。于是,百把十斤“矿石”压在肩上,柔弱少年花季女孩竟能健步如飞;于是,三天三夜的连轴转竟能干得如兔子一般撒欢。于是,“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这样的三等“打油诗”也就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顶尖成就。结果呢?土高炉贻笑全球,砸锅撬锁敲狗链,凡是带铁的一例入炉全数外加亩产一万十万百万斤的“卫星”上天,为到今不绝的弄虚作假打  相似文献   

18.
从维熙 《各界》2010,(6):10-13
在中国文学馆讲学时,有听众问我:在你漫长的劳改生涯中,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我说,当属“丈革”年代一场四月飞雪的记忆。对我来说,那是仅次于死亡的生命休克。笔者现将这段剜心的历史伤痛呈现给今天的读者,以“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9.
教师节有感     
我曾经任过四个月小学教师,那已是很遥远年代的事了,但我却一直对这段经历保持着一种美好的记忆。每当闲暇时,那些天真活泼的学生便活现在我眼前,至今他们每个人的模样我还能记得清清楚楚。面对那些被称作“人间的鲜花”的孩子,我的心情格外舒坦。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十分注意,生怕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羼进了世俗的污浊。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办壁报……,他们的纯真也净化了我的心灵。因此,我常常把这四个月的教师生活作为我一生中最值得向往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7,(12)
正那是1985年隆冬的一个凄冷的日子。我在凛冽的北风中徘徊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门口。那一天没有太阳,天阴阴的,正如我那时的心情。我终于咬着牙迈进了书店。其实我蓄谋已久,我看好了柜台里的一本书,就是那本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那本书的玻璃柜台正好碎下了一个角,而那个角正好在外面,恰容一只手伸进去。几天前,我在看到那个缺孔的一刹那间已经打定了某种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