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前,现行的医疗体制所存在的缺陷也渐渐浮出水面,在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刺激下产生了不少医疗纠纷事件,所衍生的恶性事件也不在少数,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开展,甚至影响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医疗纠纷与法律赔偿直接挂钩,尸检是确定死者死因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法医病理人员在工作中更为仔细,一些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尸检要求更为严格。将死者的真正死因找出,还真相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32例妊娠期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 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 3 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 2 5~ 3 0岁为多见 ,职业以农民常见 ,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 ,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 ,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 :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 ,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 结论 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 ,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尸检来进一步探讨损伤、死因分布规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4例存有争议或死因不明的尸体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其死亡原因。结果:134例尸检中,130例能够确定死因,4例未能发现明显死因。而在96例病理性死亡报告中,以心血管疾病居首,其他疾病致死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34例外力致死报告中,24例为机械性损伤,6例机械性窒息,4例其他。结论:系统的病理学尸检,既有利于相关部门处理、调解医疗纠纷;也利于刑事、民事等案件解决、处理的公正性;同时,还可以为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发挥出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死者的尸体解剖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限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者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数量较少,使法医学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虚拟解剖(virtual autopsy,virtopsy)对传染病死者尸体的检验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虚拟解剖影像学资料对COVID-19的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COVID-19的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以及虚拟解剖在传染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旨在为法医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中开展虚拟解剖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方法 对1990-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3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25-30岁为多见,职业以农民常见,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区、乡一级卫生院出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结论 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昭示着生物医学研究将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引发了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革命 ,其中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最前沿的新技术。本文对生物芯片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一、生物芯片技术及其特点生物芯片技术是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是利用微点阵技术将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小的载体上 ,对基因、抗原活体细胞或组织等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样品的检测。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Geoffroy Lorin De La Grandmaison M.D. Ph.D. Philippe Charlier M.D. Ph.D. Michel Durigon M.D. Ph.D.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0,55(1):85-88
Abstract: The forensic community does not agree on the need to perform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t forensic autopsy.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systematic standard histology in forensic autopsie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428 autopsy cases for which standar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systematic. Mechanism of death not shown by gross anatomic findings was discovered by histology in about 40% of the cases. Cause of death was established by only histology in 8.4% of the cases. Microscopic findings affected the manner of death in 13% of the cases. Histology provide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about prior medical condition of the deceased in about 49% of the cases. Traumatic lesions were better documented by histology in about 22% of the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ystematic standard histology for the main organs should be used in routine forensic autopsies. 相似文献
13.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窒息,其死亡机理、过程复杂,体表损伤轻微,尸体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定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准确、公认的鉴定标准,通过文献复习总结有关体位性窒息的研究成果,结合窒息死亡的组织病理改变和鉴定实践,提出限制性体位窒息的检验鉴定要点,在确定有长时间限定在某一影响呼吸的体位,且自己不能解脱;有明显的窒息尸体征象;排除损伤、疾病致死;常见毒物检测阴性;膈肌Fn免疫荧光检测阳性或透射电镜检查证明有膈肌损伤的可以诊断。如果合并有损伤或疾病,还应该有肺SP-A检查阳性或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核阳性表达。某些特定部位的损伤检查有助于分析体位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完成的38例心脏压塞致死案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死性心脏压塞好发于男性(71.1%),平均年龄44岁;直接死因血性积液34例,非血性4例;根本死因以疾病多见(73.7%),主要为夹层动脉瘤、冠心病、恶性肿瘤;发病12小时内死亡占75%;涉及医疗行为30例(78.9%),26例无医疗过错(86.7%);疾病致死案件涉及伤病关系15例(39.5%)。结论掌握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路径是准确完成该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例进行筛选、收集,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法医学特点。方法收集某鉴定中心2000—2015年间受理的监管场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例25例,从性别、年龄、历年发案数、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对公安类监管场所和监狱类场所的案件性质进行对比。结果涉案死者均为男性,中青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历年发案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安类监管场所的伤害案件发生率(64.7%)大于监狱类场所(12.5%),而监狱类场所的自杀率(62.5%)高于公安类(23.5%)。死亡原因以损伤和窒息为主,其他还有中毒和电击等。结论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执法不规范、监管有漏洞、医疗水平差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对于查明此类案件的死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新生儿死亡的病理学特点,为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和相关医疗纠纷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2008年16年间攀枝花市公安局尸检档案中85例新生儿死亡案例。结果呼吸系统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因素(共56例,占65.88%),其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0例(23.5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4例(16.47%)、新生儿窒息12例(14.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7.59%)、新生儿肺出血4例(4.71%)。结论新生儿尸检应重视呼吸系统的检查,根据新生儿发病特点和肺部病理变化明确临床诊断和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20.
Lars Uhrenholt Ph.D. D.C. Lene W. T. Boel Ph.D. M.D.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0,55(6):1598-1602
Abstract: Injuries to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UCS) are common in traumatic deaths and 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PMCT)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rensic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PMCT in comparison with autopsy in the examination of UCS injury. Thirteen consecutive cases with UCS fracture and/or cranio‐cervical dislocation were examined with PMCT and autopsy, and the findings were correlated. Neither of the techniques identified all UCS injuries. Fractures of atlas and axis were best visualized with PMCT whereas cranio‐cervical dislocation was better identified during autopsy. Serious injuries were present after both high‐ and low‐energy trauma. Medico‐legal autopsy in combination with PMCT produced 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UCS injuries. By combining these procedures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and injury pattern analysis, can be performed.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routine application of PMCT, as a supplement to the medico‐legal autopsy of deaths with UCS injur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