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也许还记得,不久前本刊在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时,有这样一段话:“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出来了……,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得到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事情就从那时讲起。那是60年代初最艰难的岁月,某大国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第一颗原子  相似文献   

2.
我国杰出的核科学家邓稼先同志与世长辞了,这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一大损失。在这个悲痛的时刻,回顾我国核工业三十多年的建设历程,核工业战线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邓稼先同志是他们杰出的代表。他是我国核科技工作者的骄傲。邓稼先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他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他富有实干的献身精神。正是这些,他和核工业战线上千千万万开拓者一道,谱写了一支胜利凯歌,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光辉业绩。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邓稼先同志有着一股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  相似文献   

3.
「两弹」元勋邓稼先与世长辞了!为了祖国的强盛,他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记者含泪写下了邓稼先同死神顽强拚搏,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奋斗到最后一息的动人情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这位虽死犹生的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4.
继长篇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我们又发表了这篇封面文章。记者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写出了邓稼先对同志满腔热忱、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党忠心耿耿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5.
他的名字就是一些学核物理的学生也感到陌生,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可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却与他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报道向我们展示了这位科学家博大的胸怀,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6.
他的故事要从两年前的春天讲起。参加过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人也许还记得,发奖仪式上有位满头乌发、衣着整洁的科学家和邓稼先一起作为领奖代表并肩走上主席台,代表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隆重地接受了国家对原子弹突破和武器化、氢弹突破和武器化的最高奖赏。  相似文献   

7.
《非凡的智慧人生——著名科学家采访记》最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三十多万字收录了顾迈男女士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新华社及《瞭望》做记者时对中外著名科学家的采访记24篇。书稿涉及“两弹元勋”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  相似文献   

8.
当记者要求采访他时,这位邓稼先的继任者——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习称“九院”)的院长一再说:“我个人在工作上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我只是九院这个集体中的一分子、一个代表。”这是他的内心话。多做少说,默默奉献,甘当无名英雄,是他们这代人的特性,在胡仁宇身土体现得尤为明显。 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 胡仁宇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有作为的科学家之一。他生长在浙江西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从小勤奋好学,奋发向上,17岁  相似文献   

9.
一代师表     
今年5月28日,是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80岁寿辰。 对于这位仍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拚搏的老科学家,他的同事、助手,包括李政道、邓稼先在内的几代学生和一切熟悉他的人,无不满怀崇敬之情。 人们谈起他几十年来奋斗不息的精神,谈起他那既平凡又十分感人的高尚情操,犹如捧出散落在各处的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记者想尽力将它们搜集起来,编缀成一只闪光的花环,奉献给王淦昌教授和他的同伴们,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事业铸就精神,精神成就事业。核工业精神形成于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强军梦;发展于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的核能梦,弘扬于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中核梦。无论是"两弹一艇",还是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自主研制铀浓缩离心机,"华龙一号"走出去,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是"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关于核工业精神,有太多的人和故事被大家所知,以王淦昌、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为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将隆重来彰为“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在此,我们谨向长期奋斗在科技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不会之不应该忘记那些光彩夺目的星座。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王涂昌……,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和“两弹一星”紧密连在一起,和新中国的科技进步事业紧密连在一起,和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紧密连在一起。我们或许不了解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但我们知道,没有他们,就没有“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我们就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里,在核工业、航…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春节前夕,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偕夫人,兴致勃勃地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过去简称“九院”)探访。当周院长看到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代新秀,在中物院已挑起科技攻关和组织领导的大梁时,对着九院院长胡思得的面饶有风趣地说:当年的“司令”,现在真的当上“司令”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肩负国家重任,当院长担子可不轻。 1958年仲夏,胡思得从复旦大学跨入在当年令人神秘的“核门”,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当时一大群青年就给他取了“司令”的雅号。胡思得奔赴西北高原,投身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很快就在状态方程的研究中做出了成绩,为核武器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受到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的赏识。于是,他被任命  相似文献   

13.
桃源  力扬 《瞭望》2008,(18)
古人云,"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证之今日某地"村官"之三请,信哉斯言。报载,某地选"村官",原"村官"推出"三请"策略,"请吃、请喝、请投票"。此"三请",很是惹人视听。村民自治,公平选举,杜绝贿选,上有明令。乡邻之间,谁能干,谁不能干;谁有公心,谁不称职,公道自在人心。功夫不下在平时,请客意在选票,此种技术含量不高的贿选,也太低估了村民的智商吧?方家云,"三请"还是要请的,只不过要换换内容,这就是向村民请教,为村民请命,请村民监督。果如此,则新农村建设,当开新境。  相似文献   

14.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20)
官员履新,来一通铿锵誓言,似是中国古今官仪成规。不知从何时起,如今的新官上任,在其履新誓言中总要着重强调,“请全X人民监督我!”有的承诺更加煽情,“爱我,就请监督我。”一个“请”字,就颇堪玩味。而把  相似文献   

15.
说“请会”     
近来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现象:“请会”。你看某些机关、单位,不管开什么会,都要到处发柬、派人、打电话,邀人“光临”。不仅是那些名目繁多的研讨会、鉴定会、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订货会等必须要有外人参加的会议要请,而且诸如工作总结、开工动员、欢送欢迎等纯属自己内部事务的会议乃至新春茶话会、节日联欢会等一般应景例会也要请。请领导、请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4,(50)
前两年,我们听到了农民‘抢财神’的故事。那真实而又略带幽默感的情节,既使人兴奋,又令人忍俊不禁。在被看作‘土包子’ 的农民眼里,科学技术一下子变得那么神圣与崇高,不能不说是观念上一场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 现在,工厂也在‘请财神’了,虽然他们本来是与科技和科技人员密切相关的。他们到科学院去请,到高等院校去请,科技部门也积极送‘财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位负责办理审批业务的朋友向笔者透露,在他们接到的报批文件上,当地主要领导都在上面亲笔签许了表示赞同或认可的意见,有签“非常赞同”的,有签“拟同意”的,有签“同意”的,有签“同意,请有关部门予以支持”的,有签“同意,请按  相似文献   

18.
“××站到了,请打开车月票下车!”“车拐弯了,请您把好扶手!”“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让个座?——谢谢!” 在北京,当你乘坐四十四路公共汽车三七三七号车时,就会发现他们语言中间有学问,服务工作有文章。  相似文献   

19.
陈鲁民 《党政论坛》2010,(14):53-53
90高龄的北山愚公要移山了,这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一时,正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于是,各色人等纷纷前来掺和,各种说法传得沸沸扬扬…… 舆论说:“兵马末动,舆论先行”,愚公担任移山宣传攻关部部长的大儿子深谙此道,不惜重金请记者采访报道,请作家写报告文学;请影视明星来拍影视剧,请当红歌星来开移山演唱会,一时名声大振,四海皆知。  相似文献   

20.
七届全国人大召开前夕,本刊记者访问了全国人大六个专门委员会的负责人,请他们回顾六届人大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并请他们就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