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浦东开发、开放,国营大中型企业大批进入改革序列,上海股市与国际股市的接轨;上海的动作全国瞩目。为加强对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跟踪,将新态势、新经验、新发展以及新思路及时传达给广大读者,本刊从这期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看上海”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2.
编者寄语     
《瞭望》1995,(10)
编者寄语本刊这期出版时,正值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先后开幕。春风正劲,又逢佳期,京城一派喜气。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两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尤其在我国法制建设上,更有卓越贡献。本刊这期发表的特稿,回顾了全国人大在执法...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参与中央新闻单位“百人采访团”,将在一个月内走访江西、湖北、湖南三个省区,力求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报道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以及所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埃及友人谈中国改革开放本刊特约记者王亚东张兰华开罗专电最近,记者采访了一些曾在中国工作过的或正在同中国公司做生意的埃及友人,请他们谈谈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在埃及总理府从事经济政策研究的萨拉赫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给中国农业带来生机本刊特约记者符泉生李红旗华盛顿专电“改革开放给中国农业带来了生机”,世界著名农业科学家左天觉先生在他那间为帮助中国农业发展而设立的,熔铸着世界各地科学家关注中国农业心血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评述他所亲见的中国农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7,(12)
“两会”相继降下帷幕,当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步出人民大会堂时,阵阵春风迎面而来。本刊采访“两会”的记者心里也很激动。在“两会”上看到的是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听到的是实施跨世纪宏伟的誓言,感受的是伟大祖国前进有力的脚步声。 本刊摄影记者王辉曾多次采访过“两会’,本期刊登的“两会”照片均出自这位高级记者之手。谈起这次“两会’采访的感受,他说:“今年的‘两会’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 “两会”开幕前夕,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倡导者,他的逝世使  相似文献   

7.
“两会”采访札记之一: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本刊记者刘敬怀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性一年。记者在“两会”采访中发现,代表与委员们在讨论今年工作时,强调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同时也强调要保持稳定。与会的新闻界同行认为,“改革、...  相似文献   

8.
努力把跨世纪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本刊特约评论员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我们党召开了十四届五中全会。全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  相似文献   

9.
理论探讨》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科学的发展,反映各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研究和探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将在办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经济纵横”、“哲学论坛”、“领导科学研究”、“党建研究”、“政策学研究”、“争鸣与探讨”、“党史研究”等栏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新栏目,力求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形式活泼。承蒙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本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2、1996、2000、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本刊是国家的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继续为本刊踊跃赐稿。来稿要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论证严密,行文流畅,标点规范。一般来稿字数以不超过9000字为宜。根据新闻出版署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队走向开放的世界本刊记者黄彩虹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人民解放军的对外军事交往日趋活跃,他们以崭新的姿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海军军舰频频出访今年4月27日至30日,中国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世昌”号训练舰、“南仓...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2,(31)
改革开放大潮如万马争奔。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尤其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亿万“弄潮儿”急流勇进,各展风采。地处内陆的省、区,也奋起直追,勇敢地迎接这一历史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创造改革开放的良好条件。有些地方出口创汇、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事业,都有了长足进步,令人刮目相看。本刊这一期发表的西安市委书记程安东访谈录和宁夏解放思想、打破封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两会”采访札记之二:寻找驶向彼岸的舟楫本刊记者杜跃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两会”上,怎样搞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说是一个说得相当多了的话题。然而,采访本次“两会”,记者发现,代表和委员们关于这个既是改革重点又是改革难点的问题的思考,正在跃上一个...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一期辟专栏讨论“这样的党员是否应列为不合格党员”,第五期起议题改为“处置不合格党员引起的讨论”。讨论是从四个发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开始的,其中对上海订书机厂三位党员干部“不听党组织劝阻,擅自离职”这则实例引起的议论最为热烈。讨论涉及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党员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管理、调控方式也在转型。与改革开放进程的总体路径相仿,这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历程。为了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的理论和政策研究,进而为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夯实理论基础,本刊特组织了一组“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笔谈,并以此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相似文献   

15.
范必 《瞭望》1995,(47)
近年来,国有资产路经各种渠道在动态中的流失,与以往大量存在的国有资产静态耗损一样,成为一个重大的经济课题和舆论焦点.我们议及此题每每痛心疾首,但国有资产的黑洞究竞有多大,它又因何而成,我们能够采取什么措施补漏呢?本刊分两期发表国家计委专家的调查报告,将对此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有一点值得说明,研究国有资产流失,我们既不能“爱屋及乌”,无视借改革开放之名营私的黑手,也不能“因噎废食”,失去前进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本刊自今年第1期始,,拟举行以“走向ZI世纪的中国政治学”为主题的大讨论,内容涉及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方法论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本刊谨为学界提供一方供探讨和  相似文献   

17.
寄语两会     
《瞭望》1992,(12)
七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正在北京举行。“两会”前夕,本刊记者走访了一些省、市、县的干部和群众。他们畅所欲言,对“两会”代表,寄予了厚望。 希望“两会”人士各抒己见 北京市东城区军队离休干部马中彬:“两会”年年开,“热门话题”年年有。今年的“热门话题”,我想应该有“如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特别是怎样干才算“胆子再大一点”,怎样干才是“步子再快一点”,以及怎样干才算得上是“思想再解放一点”。 最近一个时期,人们听到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一些讲话,很受鼓舞。杨尚昆主席也在报纸上发表了类似的讲话。我们很想听听“两会”代表、委员对“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3年,大潮涌动中“冒”出了一个广东。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巧干,广东创造了超过当年亚洲“四小龙”起飞时的发展速度,从过去的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既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样板,也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尖兵。广东成功的实践,证明着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坚持这条路线,一百年不变,广东将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整个中国也必将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广东的一些具体做法不一定要照搬,但广东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胆执著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一学。 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刊登来自南粤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5,(34)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建功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要做好党的干部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端正干部工作指导思想,理清干部工作基本思路.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以突出政绩选拔干部,凭社会公论识别干部,靠竞争机制引导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干部”,坚持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干部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融合 全员化队伍 全面性教育 全环境激励 太原铁路分局的“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法”名闻全路,名闻全国。1993年,中办调研室和本刊编辑部同志赴该分局进行了调查,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全方位法”的调查报告发表在当年的《人民日报》和本刊上。两年过去了,各地企业同志普遍关注的“全方位法”在它的诞生地有什么新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太原铁路分局进行了跟踪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