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广东党史》第6期刊登龙婷从《〈苏维埃之光〉编纂缺陷说起》的文章。对《苏维埃之光》其中二篇历史文献和一篇回忆文章的题目提出不同意见和批评,我们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2.
沙家浜是一块充满传奇的地方,有着新四军英雄们抵抗日伪顽的传奇故事,有着像“阿庆嫂”一样的军民鱼水情。来到沙家浜我不禁想到了京剧《沙家浜》,剧中的主人公郭建光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郭建光的原型是谁?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老领导夏光了。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  相似文献   

3.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0):38-39,48
《党史博览》2011年第10期发表拙作《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一文后,有读者提出:“共产党点燃的‘全民抗战’烽火,与卢沟桥燃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是什么关系?”“在全民抗战付诸实践的源头,竖一座‘中国全民抗战纪念碑’,与卢沟桥抗战纪念标志有无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雅安市委的领导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精心指导下,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档案局联合编写,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同志作序,凝聚雅安全市党史工作者心血的《中国共产党雅安历史大事记》一书,已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党中央及省委、市委都非常注重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党史是“活生生的教科书”,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在对历年全国党史工作指示中都强调,要把编写好全国和各地的党史书籍作为各级党史部门的重大工程抓紧抓好。《中国共产党雅安历史大事记》…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作序 ,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 ,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阔步迈进新世纪 (1997———2002)》一书于5月23日正式出版。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宇祝贺此书的出版。市委副书记罗世谦出席了该书的出版座谈会。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冯小敏主持会议并介绍了该书的编撰情况 ,市建设党委领导作了题为“‘三个代表’思想与上海城建跨世纪的辉煌”的发言 ,浦东新区区委领导作了题为“‘三个代表’思想与浦东新区跨世纪的辉煌”的发言 ,市郊区党委领导也作了发言。罗世谦代表市委对该书的出版表…  相似文献   

6.
《党史纵横》2004,(5):48-48
为了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的指示,使《党史纵横》杂志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经请示省委主管部门同意,党史纵横杂志社出资并组织《党史纵横》免费进学校公益活动。《党史纵横》杂志是全国办得好的几种优秀党史期刊之一,中国共产党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阵全文入网期刊,2003年全国报刊整顿后辽宁省委保留的三种重要党刊之一。大16开本,彩色四封,双色内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多年来,《党史纵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视…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中共仙游县历次代表大会》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2006年《福建党史工作》第一期以“仙游县探索出一种建国后地方党史资料编纂出版的好办法”为题,充分肯定该书的编纂办法,指出:“实际上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建国后仙游地方党史简本。”并推荐给各地党史研究室参考。  相似文献   

8.
晓雪 《党史博览》2008,(11):53-53
一 从网上看到了散木在《党史博览》2008年第5期发表的《陈独秀“家长制”作风与中共建党初期多人退党的史实考察》一文,姑且不谈李汉俊、李达当年退党的原因,我们认为:陈望道当年离开党组织的原因决不是散木所说的“对党的工作缺乏信心”,是“属于‘口的巨人,手的侏儒’罗亭型的人”。  相似文献   

9.
下期要目     
《党史博览》编辑部: 贵刊2007年第3期发表的《毛泽东说名道姓中的智慧与幽默》一文,其中提到毛泽东“1951年国庆两周年前夕”为马毛姐起名字一事。经查证,此事完全是编造的。  相似文献   

10.
新年寄语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红彤彤的2005年第一期《党史文苑》杂志送到您手中时,金鸡报喜:新的一年———“鸡年”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在此衷心祝福读者朋友们新年新气象,新年好心情!新年伊始,《党史文苑》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纪实版,下半月为学术版。纪实版以“回眸往事风烟,重读人物春秋,再现历史画卷,揭示个中乾坤”为特色,学术版以“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执政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为己任。这意味着中国党史期刊第一份半月刊在江西这块红土地横空出世!从双月刊到月刊再到半月刊,短短两三年,《党史文苑》乘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神州浩瀚的刊海中,我最喜爱的是《党史纵横》。每期到手,差不多都是三天读完,绝不漏掉一页一字。重点篇章,甚至要重读两到三遍。《党史纵横》至少有七大特点:一是“精”。由于资料精确,运笔精练,篇篇文章都十分精彩,以至期期都是精华、精粹,毫无水分。二是“丰”。内容丰富,丰盛,期期都丰美,丰盈。诚如扉页题词所称,“民族沧桑,往事风云,一刊在手,尽收眼底”。三是“严”。按照“读者第一,作者第一,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史料把关严格,严肃,编辑、排版、校对严谨,严正。四是“活”。文章不拘长短,皆生动、鲜活。排…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4期刊载《“中共党史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座谈会”发言摘要》,其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盖军在发言中说:“‘左’的错误可说是党的历史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党史工作者应重点研究‘左’倾错误的根源、表现、后果、教训、克服‘左’倾错误的经验。”对于公。何深化党史研究的问题,她指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禁区。……我们从事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中央既定方针、政策的注释或论证(这当然也需要),还应该不唯上。不唯书,敢于依据客观事实,讲真话、实话,有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王必成同志的老部下,前不久,我们从2005年9月17日的上海《新报》上,看到《党史博览》2005年第9期刊载的《我军首次授衔背后》(原文题目为《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上)》)一文。文中有一段讲到王必成同志对评为中将军衔有意见,说“王必成因为是谭震林的老部下,就  相似文献   

14.
符铭 《广东党史》2002,(2):51-51
《广东党史》编辑同志:您们好!贵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广州“两陈”事件》一文,读后令人不禁扼腕长叹,感慨良多。陈泊这位“中国的福尔摩斯”,长年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剑影刀丛中,出生入死,功绩昭著,本应荣获嘉奖,却遭“左”的思想影响下自己人的迫害,非但无功,反陷囹圄长达数十年,冤屈至死!“两陈”案是我党在执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07,(9):59-59
几年前,上海一位语文大家金文明先生.针对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两部文集的文史差错作了批评与考辨.集结成书《石破天惊逗秋雨》,一时洛阳纸贵。金先生在自序中说:“余先生的两部文集不过几十万字.其中的文史差错竞达一百多处。如果换上了我.一定会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党史研究更是如此。石仲泉同志是我国党史研究的资深学者。他勤于思索,笔耕不辍,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前不久,他的一部新作———《我观党史》(济南出版社2001年7月版)问世。这部90多万字的著作,既非通史、断代史,亦非专题史,而是以其崭新的视角、独具匠心的框架设计、恢宏的内涵和气势,成为又一部党史研究领域的抗鼎之作。该书收入了石仲泉同志多年来关于党史研究的90多篇文章,按照类别分为六编。第一编是总论,一部分是学习邓小平关于中共党史论述的一些认识,另一部分是学…  相似文献   

17.
陈奇杰 《党史文汇》2002,(11):46-46
《党史文汇》编辑同志:读书、看报、学写文章是我近年来的一大爱好。茶余饭后,双休假日,大多时间总是翻一些报纸、党刊阅读,每次都有收获。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的一天,笔者送文件至盐城市委某部时,见到该部委办公室主任的桌上堆放着几本《党史文汇》杂志,我眼前一亮,竟毫不迟疑地翻开,并被其深深吸引,对之爱不释手。办公室的程主任看出我的心思,让我先带回两本阅读。那几天,我完全被贵刊设计的众多栏目及其内容所吸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那以后,我在县委收发员同志的支持下,对《党史文汇》每期必读,并根据多年来自己…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汇》2008,(1):56-56
《党史文汇》编辑部:近读《党史文汇》总第236期《临汾、晋中、太原三大战役解放军干部英名录》一文,发现有一些同志被漏记了。因为我和他们一起工作过,比较了解,他们虽已过世,但同样不可忘记,故将其列出,寄给你们,供你们参考、补充用。  相似文献   

19.
《柳州党史》是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刊物。多年来我陆续读了其中的一些,近来又较全面地看了一下,并向该室同志了解了一些情况,自己从中得到许多收获,也有一些感想。其中有几点是印象比较深的。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横》杂志是辽宁、吉林省委机关出版的刊物,经一位同志介绍说内容新颖丰富,当即随便翻阅一下,果然,所载文章资料非常吸引人,有许多问题过去长期搞不明白,如1942年延安整风中对“野百合花”作者王实味的处理问题,怎么能对一个从国统区投身解放区参加革命的青年,其事实组织上尚未彻底弄清就简单地处死了呢?记得1957年反右中批判丁玲时就提到王的处决问题,叫人有些怀疑是否搞错了,直到这次看到《党史纵横》第10期子舒同志的文章,才了解其真相,原来是一件重大冤案。还有余科杰同志写的“台湾战役”的部署与搁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