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的面前,摆着6本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薄薄的日记本,边角已经磨损,呈锯齿般的模样。每一本的封面上,都写着"军中日记"几个字,旁边还标记着年月、编号,画有红色五角星的简单图案。《军中日记》,是我父亲童小鹏留下的一部珍贵日记。  相似文献   

2.
陈晋 《学习导报》2014,(15):36-39
完善认识工具,解决“本领恐慌”除青年时代曾写过日记外,毛泽东后来一直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唯独在1938年春,在一个横格本上写了7页的《读书日记》。日记开头即说:“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3):116-117
一张纸条与一段日记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编辑董祖修是阅读、摘录雷锋日记较早的人之一。1960年10月,董祖修到雷锋所在的连队采访时,在雷锋的小箱子里发现了几册笔记本,这些本子里有一部分内容是日记。董祖修在阅读新发现的日记时,突然从打开的日记本中飘落下一张小纸条。他捡起一看,是雷锋的笔迹,上面写着:  相似文献   

4.
记好“民情日记”能真实地反映民情民意,表达群众的心声,更好地推动工作。然而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百姓疾苦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连篇累牍记载的倒是他们所谓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民情日记”本成了他们歌功颂德的“功劳簿”。 不可否认,真正写好“民情日记”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为此一些地方甚至建立  相似文献   

5.
76个大大小小的日记本,记录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过的风雨沧桑。相伴几十载,日记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曾满怀深情地说道:“‘人在日记在,不惜俱与焚’,决不夸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或环境中,都要先做人,再做官,且做官必须做事,做到思想与行动一样、说的和做的一样、人前和人后一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样。”这是一本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翻开这本厚厚的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每天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的一天,我在翻看旧时的日记本时,在1976年的日记中,把那年1月15日写在日记本上的一首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词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首题为《沁园春·悼念周总理》的词是这样写的:"宇宙垂纱,环球肃穆,泪雨汪洋。忆光辉盖世,躯身马列;千秋一杰,火胆钢肠。并蓄刚柔,沧桑纹掌,叱咤中外美名扬。回头看,给东方古国,数增荣光。无私无畏革命,赞披荆斩棘永向阳。肯鞠躬尽瘁,一生奋战;创基建国,  相似文献   

8.
“新群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后劲不足,打算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模式,让群众增产增收。”这是记录在沿河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崔德新“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翻开日记本,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群众的深情,对百姓的关爱。  相似文献   

9.
在心际交流中寻找童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坐在讲台前批改作业,当我读到小宇的日记时,日记中“恨你”、“报复你”的字眼让我惊呆了。望着可怕的字句,再看看可爱的学生,我提笔给他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0.
时下,农村的基层领导干部掀起了一股写“民情日记”的熟潮。他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写下了一篇篇“民情日记”,记下了一个个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09,(9):33-33
为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农村工作基本方法,更好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今年以来,宁河县委在大学生村官中广泛开展了以“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参与或领办一个致富项目、结交一个帮扶对子、写好一篇调研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农民群众中不断展现才智、丰富人生。  相似文献   

12.
写好学生日记评语是实施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的思想问题,给予正确地引导,才能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有三四年时间了,到底谁是发明者我们暂且不去探究,但这种形式逐渐在各地推广,并开始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却是实情。记者不久前深入到一些乡村,就干部们在《民情日记》中所记问题的处理情况作了一番追踪。翻开一本本《民情日记》,倾听一位位农民的诉说,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民情图,更让我们感受到干部从“记”到“办”的变化。记下的事有制度约束督办背景:冯家镇是山东省乳山市最早推行干部记《民情日记》的地方。4年前这个镇党委针对有的干部下乡“一溜烟”、走过场的问题,油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吴若乙 《新湘评论》2004,(10):64-64
报载: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转变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县里到市里,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其经验被学习推广。但是,一些地方虽然在写《民情日记》,却只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5年7月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我们绥中县人大常委会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直坚持写扶贫日记。那一本本厚厚的扶贫日记,承载着我们对贫困百姓最真挚、最朴素的情谊,也见证了我们在经受无数挫折后不断成长,在不断成长中逐步"蝶变"的经历。从"服从意识"到"责任意识"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天气晴。今天,我们全体机关干部来到了这个贫困得令人窒息的村庄——绥中县加碑岩乡上房子村。刚一走进村子,我们就惊呆了:低矮残破的房屋、崎岖不平的山路、接近干涸的水井,还有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大家  相似文献   

16.
陈大超 《党课》2013,(6):74-75
在校读书的时候,我日记本后面的“好友通讯录”,写了一页又一页,每一页都写得满满的,而且还要加页。但是现在呢,能经常来往的、有话可说的、可以作为知心朋友的,连半页都写不了。有意思的是,这些最终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平时不喜欢恭维我的朋友。呵,幸亏那时候没把他们的名字从我心里划掉。  相似文献   

17.
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余政委。他象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我昨天在日记本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 ——摘自《雷锋日记》  相似文献   

18.
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百余政委。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我昨天在日记本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摘自《雷祆日记》日记中提到的余政委叫余新元,是原鞍山军分区副政委。1959年11月的一天,辽阳市人武部(当时叫兵役局)政委、征兵办公室主任余新元刚踏进办公室门槛,一个小伙子马上迎了上来:“您是这儿的首长吧,我叫雷锋,是弓长岭矿的应征青年,我要当兵,可有人说我不够资格。”余政委仔细端详,只见雷锋的个头确实不够高,刚…  相似文献   

19.
刘开律 《当代贵州》2008,(20):49-49
一部突破应试作文藩篱,用鲜活本色语言写成的优秀图书:《一个boy笔下的世界—李浩然成长日记》由贵州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10月7日,该书首发式在贵阳举行。该书作者李浩然原系贵阳实验小学、贵阳第二十三中学生,2007年8月不幸去世。该书收集了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所有写话练笔、日记、周记、作文、感悟等,  相似文献   

20.
王自然 《支部生活》2011,(12):52-52
在武警云南总队有这样一位大学生干部,入伍12年间,通过写信交流感化了一个个曾经有情绪波动的战士。战士家长的3000多封回信,又使他与战士、家长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下带兵心得和带兵日记共28本,曾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次被评为总队“优秀四会政治教员”,受到各级嘉奖10余次,他就是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十一中队指导员付新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