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信息的迅猛发展,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在警察形象传播中,发挥着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警察形象传播的影响,发现新媒体环境下警察形象传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必须深刻认识警察形象传播的实质,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自身建设为基础,强化宣传,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建立应对新媒体的预警机制,努力实现警察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和便捷。在全媒体语境的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新时期公安部门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警察的执行力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建立和谐警媒关系;针对媒体源头的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和特殊舆情等情况的应对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推进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以塑造警察形象,维护和宣传警察形象,从而实现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和便捷。在全媒体语境的形势下,警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对新时期公安部门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警察的执行力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公开性,建立和谐警媒关系;针对媒体源头的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和特殊舆情等情况的应对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机制,推进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以塑造警察形象,维护和宣传警察形象,从而实现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使得政府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政治参与主体的大众化、政治组织形态的虚拟化、公众民意表达的碎片化、主流舆论传播信息弱化等诸多"不适"。面对这一境况,通过塑造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治理新形象、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监控能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法律法规建设、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新体系等方式,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传播迅猛发展,信息全球瞬间流动,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积极主导善后、主动应对媒体、有效疏导民意、及时修复形象,变得异常重要。能否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把真相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出来,实现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媒体应对,关乎政府形象塑造,考量政府公关能力。组织传播理论认为,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系统的流程中,信息最为关键。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恢复是政府运作中的关键行为,并且影响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需要创新互动形式、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有效传播手段,站在第一高度、讲究第一发现、力求第一时间、重在第一现场、找准第一落点、争抢第一发布,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社群性特征使得民意的传递渠道和方式、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方式、政府的工作行为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与公开度、政府形象的塑造带来挑战。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对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监测和危机预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主体的广泛性及其信息的即时共享性、互动性、“病毒式”传播速度与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充分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同时信息发布者的观点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相关主体的态度与评价,而自媒体的大部分信息内容都会涉及到政府行动与反应,有时甚至直接以政府言行为中心进行传播与评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正面的自媒体信息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但负面的自媒体信息则会破坏政府形象,因此,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宣传片,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塑造了一个充满梦想、勇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传播的成功案例。片子大致经历了"国际传播—国内网上传播—国内媒体新闻评论—新一轮网上传播—国内专家学者评论及媒体报道"这五个传播阶段。运用政治传播相关理论,从控制、内容、媒介、受众、成效和反馈等多个维度分析了这部宣传片。宣传片的政治传播功能与成效主要体现在政党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弘扬理想,激发斗志;拓展外交渠道,提高国际声望和价值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媒体的普及为公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本研究着眼于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形象塑造,分析了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形成,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重点和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强大的传媒系统,主导着公共生活的政治和行政过程。领导干部的公共形象主要是通过媒体传达到公众面前的,如何通过媒体塑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形象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尽管领导干部在新媒体冲击下不断调整其应对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许多领导干部在舆论应对上仍然表现出不适应性。对领导干部的公共形象进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个是领导干部内质形象的设计;第二个是领导干部媒体表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诞生意味着非群体化传播工具时代的真正到来,在传播个性化的潮流中,民主党派自营新媒体运营管理好坏关涉民主党派能否提升党派形象、发挥党派职能和凝聚党派共识。民主党派自营新媒体运营需要从内容管理、用户管理、平台管理和团队管理四个方面,通过创新媒体管理理念、建立完善新媒体运营管理制度、提高自营新媒体运营团队的行业素质,实现民主党派自营新媒体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传统媒体之下的信息传播格局,深刻影响当代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尽快提高领导干部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青年工作,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科学管理新媒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由"强关系"传播向"弱关系"传播、由"节点式"传播向"网络式"传播、由"链条化"传播向"矩阵式"传播三种模式,并基于这些传播模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划分为萌芽、关注、爆发、消退四个阶段,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信息传播中,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存在多与少、快与慢、真与假三对矛盾,并进而提出了建立集成化舆情信息传播平台、提升新媒体话语空间、多向度丰富传播话语、提升新媒体人文关怀意识、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舆情信息工作专业队伍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颠覆"了原有的舆论引导格局。在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借助它们的力量来维护和树立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防止有损公安机关形象的不良舆论、负面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引导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公民发声和维权,同时也使民警的行为放大,大数据时代警察对社交媒体舆论的公关能力仍需提高。社交媒体涉警舆情对公安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公安机关要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会和优势,从完善舆情处理流程、探索信息传播规律、维护公安队伍形象、完善网络管控技术、强化公民舆论引导五个层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正遭遇到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认同的双重危局。新媒体以其速度快、交互性、超文本的多媒体协同传播形式可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动力,也会带来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解构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根基。从理念和实践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善待新媒体,善管新媒体,优化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内容和载体,提升媒体治理能力,探求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应对策略,以此夯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舆论根基,进而实现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它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但由于新媒体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也会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电子终端的广泛普及使得新媒体平台成为政府形象推广的新阵地,抖音作为政务新媒体的新兴应用领域对政府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政务抖音账号"共青团中央"的运营风格、发布内容、公众和媒体反映的梳理,结合公众通过抖音账号"共青团中央"对政府形象感知的变化分析,提出政务抖音要实现信息多样化,满足公众实用性需要;政务抖音管理要专业化,着力提升传播内容质量;政务媒体要实现多平台共建,开启"两微一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媒体形象塑造是一个将预期目标与现实情况相统一的过程,需要在加强自己队伍建设、提高民警应对媒体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媒体形象塑造的目标与定位,认真研究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法的有效结合方式,把握好与媒体合作的主动权,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政府网络形象建构带来机遇和挑战,当前地方政府网络形象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要从提高媒体公关意识、完善政府网站职能、提升政府网站信息传播能力、加强政务微博微信建设做好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等方面构建地方政府网络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