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发展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权利设置在土地法律制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块土地,虽然其物质实体只有一个,但其上的权利可以有多种,且多种权利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权利群。从我国土地权利配置的现状来看,土地权利的重心在于静态土地权利和平面土地权利的规范,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动态土地权利和立体土地权利配置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权利制度的发展动向应当是科学配置土地发展权和地下空间权。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在我国现阶段,其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随着《物权法》颁布实施,目前,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建设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土地权利整体建设,提出了四项基本条件,即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宪法原则、符合国情、与民法典和《物权法》相衔接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多数学者主张将土地的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承包方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或者将这两项权利同时转让.但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简单拆分为承包权与经营权,不仅对承包权、经营权的定性于理于法无据,也混淆了权利与权能,还存在着社会与政治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整体权利,具有"谁占有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本质特征,因此,承包方转让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经营权.  相似文献   

4.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阐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于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在“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要“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依法合理流转,坚决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利益结构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要求、主张、制度环境等影响土地制度变迁的因素和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的分析表明,在现有土地产权安排的探索性主张中,似没有哪个方案是充分可行的。土地收益的分配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建立以合作博弈为核心的平衡利益的土地制度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乃至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最终确立对英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转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英国作为第一个发生产业革命、完成经济转型的国家,考察其建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产权结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土地权利及其权能的角度来看,习惯法对于土地权利的基本权能的保障、近代保有权制度对于土地权能的扩展、现代私有产权制度对于土地权能的绝对化和完备化,是英国在土地制度变迁中得以确立独立、自由、完整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三个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产权的界定、归属有些是模糊的,有些是清楚的。然而,无论是模糊还是清楚,均存在着违约和侵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的行政权限不明晰和高昂的保护产权成本,阻碍了农村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出现。取消乡和村的行政经济权利是解决农村土地纠纷和税费负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规定了两种土地经营权:一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设立的去除身份属性的次级用益物权,另一种是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列但无身份属性的农地用益物权。从设立规则看,两种权利所依据的权利来源虽不同,但都是直接支配农用地的权利。《民法典》没有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条件,只在第342条规定了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条件,需要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再流转的条件,再流转的限制条件会影响到物权变动的后果。两种土地经营权设定的担保物权均属于抵押权,公示的效力分别为登记对抗和登记生效。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土地置换研究——一个产权视角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阳市某高校土地置换为例,根据产权理论,结合我国现有的土地政策法规,对土地置换的详细过程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新校园土地的获得,旧有校园土地的拍卖,以及新校园建设等三个主要环节.对于政府和高等学校在土地置换中的作用、关系,以及土地产权中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利在其间的划分,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还结合公共资源配置理论、学校发展与资源约束关系的理论,探讨了土地流转前后不同利益主体有关土地产权所发生的变化和影响,以及这种产权变迁获得合法性的机制所在.从高校视野出发,还着重提出了高校对土地实际处置权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征收权利滥用、农民利益受损等等,我们可借鉴域外经验,对补偿主体和权利人、补偿标准和范围、补偿方式和程序进行认真研究,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土地承包制度存在的弊端,根本原因在于产权模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必须从明确产权关系这个核心入手,在农村实行“田面产权”商品化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土地用途和所有权方面的原因,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首先要通过土地征收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这一产生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制度已不合时宜,既侵害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又不利于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治,也不能充分保护土地资源。应根据产权理论和行政征收原理加以改革,分别建立独立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和农地转用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忽视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可能是我国农业不能长期稳定增长的症结所在。文章先提出一个产权分析框架 ,揭示产权的基本内涵、主要功能以及产权制度的变迁 ;然后用这一框架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具体特征 ;最后 ,提出农民拥有自由转让的土地产权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不矛盾的 ;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产权流转的基础之上 ,当前应努力为土地产权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补偿基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征地制度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征地制度的核心是征地补偿机制,需要在理论上理清土地征收与土地征收补偿、土地征收补偿的性质与特征以及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等基本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沈晖 《理论前沿》2006,(5):37-38
政府既是规则的制订者、执行者,又是市场的管理者和交易者,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乃是我国土地资源流失与失控的深层次原因。应以土地权利为核心,以物权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健全土地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城中村改造的本质是利益相关方围绕土地产权进行的博弈,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是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革的,有其自身的产权边界特征,现行的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正日益暴露出它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明晰产权、创新土地产权交易制度、规范拆迁征地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产权困境。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村最基础、最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而土地制度则是一切土地问题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次制度的变迁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完善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人民收入等,彰显其当代价值。我国下一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方向是:明晰土地权利主体,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9.
桑杰 《青海人大》2007,(3):44-47
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基础。当今我国的现代化也是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开始的。回顾近3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否真正保护广大农民的土地权利.通过什么方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始终是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制度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急需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问题和对策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