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十佳青年”傅志高索贿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典型的反面教材。 傅志高通过吹牛、行贿的手法,几年之间骗得“全国十佳青年”的桂冠。虽然一时间他欺骗了得多人,头上的光环为人瞩目,他本人亦洋洋自得,但随着索贿案东窗事发,这个“弄潮儿”还是锒铛入狱,成了阶下囚。 这里不去探究傅志高“全国十佳青年”桂冠的来路怎样的不正当,也不去剖析他本人那颗肮脏的灵魂,因为事  相似文献   

2.
姜东良 《法人》2011,(1):82-84
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补偿失地农民的损失,华能玉环电厂及其关联企业将电厂印副产品“粉煤灰”,采取捐赠、承包的形式支持给了六个失地村庄,并由此给六个村庄带来一笔1470万元的收入。然而,记者近日在浙江省玉环县采访中发现,就是这笔巨额收入——有一村官竟以“承包”村企的名义——凭手写白条就拿壹了1000多万元,进入六个村庄账户的只有区区432万元。这背后还有多少人牵涉其中?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新余市水泥厂厂长傅志高刚刚获得1993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经过检察机关层层剥笋般的侦查,终于将他熠熠生辉的“画皮”撕去,露出了贪婪、虚伪的本来面目。 一 新余市是江西一个新倔起的城市,因它有江西最大的企业——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而被誉为“钢城“。 1988年2月,新余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实行企业承包,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并号召党政机关  相似文献   

4.
梁军 《法治与社会》2008,(11):44-46
人和人之间的性格不一样,所以发生争执也是在所难免的,因而吵嘴双方之间气死人的事情时有耳闻,但发生在鄂西北枣阳市的这起“气死人”事件,却是因好心劝架而引起,故其特殊的案情备受社会关注。在吵架双方未能给死者家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之后,死者的家人以索赔22万元将吵架双方告上法庭。那么,这起六旬老太劝架“被气死”的官司,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相似文献   

5.
无驾驶证上路行驶将人撞死,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竟找人顶包,结果弄巧成拙,肇事者和“顶包”人双双落入法网。近日,青阳县人民检察院对这起案件提起公诉。2002年3月11日下午1时许,青阳县杨田镇人吴某乘坐陈某驾驶的“解放”牌大货车由青阳县酉华  相似文献   

6.
黄卫兵 《法治纵横》2011,(18):26-27
“七折就能买车,买大车送小车”……真有此等好事?发生在上海的这起被害人数超过500人、涉案金额达1.7亿元的合同诈骗案日前告破。行骗者打着”买一辆君越送一辆英朗”等幌子,以低价打折汽车、智能手机等为诱饵,并形成“熟人链”销售模式,实行诈骗。  相似文献   

7.
万新 《法治与社会》2006,(10):28-30
信访部门是专门为党委、政府排忧,为民解难的机构,信访干部在上访者眼里,是最亲民、恤民,最清廉、正直的官员,谁会想到这里面竟有骗子?广西北海市信访局的主任科员韦克强,就是利用信访干部的“公信力”,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骗取20多名上访人员及其他需要社会关怀的人一笔笔血汗钱达46万元。 2006年6月5日,北海市中级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韦克强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责令其退赔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共计37.89万元。  相似文献   

8.
王菲 《法制与经济》2009,(17):42-43
网络时代,某事物被冠之以“最美”,“最牛”这样的头衔往往意味着成为民间舆论的焦点。最近重庆云阳县的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有幸获得“最美希望小学”这一“桂冠”,据说按当地一般希望小学的投资额这笔费用足够建设17所希望小学。而在贫困山区教育设施普遍因陋就简的常规状态下,最美希望小学的凸现刺激了社会舆论敏感的神经,随着其社会关注度急剧飙升,社会舆论从最初的关注其美丽外观转向了其建设耗资350万元恰当与否。  相似文献   

9.
王清 《法庭内外》2008,(7):43-45
广西宾阳县发生一起车祸,造成一人死亡,交警部门向死者家属发去认尸通知书。不久,死者家属来到事发地认尸,并领取了近7万元赔偿金。然而4年之后,却曝出这是—个骗局,车祸中的死者并非领取赔偿金者的家属,他们明知交警弄错了却不纠错,而是与两个外人合谋,将错就错冒认了尸体,骗取巨额赔偿金,五人分赃。后来,这起诈骗的“策划人”想向“死者家属”多要些钱,遭拒后,他竟跑到派出所去“检举”,因此东窗事发,2008年2月底,两名诈骗者蓝必坚、班志兴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并分别被处罚金3000元和2000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却做梦也想着整顶“乌纱帽”,哪怕是个村官也好歹是项“乌纱”。“绿帽子”与“乌纱帽”这两顶特殊的“帽子”,对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一悲一喜。说到这两顶“帽子”的来龙去脉,则各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  相似文献   

11.
卖茶壶     
龙泉镇小学教师许峰酷爱写诗,最近接到“诗歌月报”社通知,邀请他去景德镇参加“新诗笔会”。许峰接到通知后喜忧参半:因车费自理,学校难以报销;妻子一人在家耕种责任田,收成总比别人差些,哪儿有多余的钱呢?老校长善解人意,对许峰提示道:“你可以找找姚镇长,只要他表态,完全可以解决车费问题。”傍晚,不会吸烟的许峰咬咬牙买盒“红塔山”,找到了正在酒后品茶的姚镇长,小心翼翼地递上“通知”。没想到姚镇长看后竟爽快地答复道:“这是一件大好事嘛!我表态:不但车费报销,开会回来还要按有特殊贡献发给1000元奖金!”“…  相似文献   

12.
景程 《法治纵横》2011,(2):53-54
家住南京的董杰、陈珠夫妇不会想到,两人近一年的“外挂代练”业务,竟换来总计九年的有期徒刑,以及300万元罚金。这或许是我国首例仅因使用外挂在网络游戏中代人练级而获刑的案件,其判决之重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3.
张悟本这个红遍大江南北的“食疗大师”,竟被人发现是一个“闹剧”演员。为此。陆续有市民将他告上法庭。在现有法律下,张悟本们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吗?  相似文献   

14.
晨光  向军 《检察风云》2010,(11):41-43
一个颇具中国古韵的名称——紫禁城,竟成疯狂散布黄毒的色情网站名。犯罪嫌疑人别出心裁,吸引眼球,网罗众多会员。社会影响极坏。他们中不乏高学历、高收入者,却最终沦丧于黄网之下。这座“紫禁城”究竟是如何打造的呢?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11,(33):8-9
司法常识一:“戴没戴避孕套”不决定有没有发生性行为 此案经媒体曝光后,有人戏谑道:“戴上了避孕套,男方被套了起来,双方的性器官便无从接触,何来性行为之说呢?”虽然,钟显聪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想佐证“非暴力、乃自愿”,绝大部分人也很清楚“用了避孕套也是发生性行为”,但也确实不排除有人会受到这句话的误导,相信所谓的“我国法律规定,要性器官直接接触才算发生了性关系”,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6.
刹刹浮夸风     
某县召开年终总结会,要求各乡镇汇报乡镇企业完成指标。某乡党委书记问:“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县委书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乡党委书记说:“讲真话,全乡乡办企业实际完成产值只有13万元,说假话,已达到5000万元。”假话为什么是500O万元,当场他没有讲,也没人再追问,但是不言而喻,在座的人人清楚。笔者将这事说给一些熟人朋友听,想探究13万吹成5000万算不算吹牛,结果回答都是“不足为怪”。不知道这众口一词的回答有多少依据,但有一点已得到证实,浮夸、吹牛各行各业都有,而且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7.
李磊 《政府法制》2009,(19):36-37
最近,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湖南溆浦环保局收钱进人超编4倍,每个岗位卖一两万》。报道称,湖南省溆浦县环保局只有编制20多人,却超编80多人;交1万元,就可进环保局系统工作。其他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超编现象……这则消息经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交1万元就可以吃上“皇粮”?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地的环保局局长却说“很正常”、“人员并不多,很合理”。正常在哪里?合理性又体现在哪里?在溆浦官场的背后,又体现出了基层政府怎样的官场形态?  相似文献   

18.
刘雪东 《检察风云》2014,(21):47-49
雪夜酒驾撞人后,仓皇逃逸的肇事司机找来铁杆老友为自己“顶包”,以脱逃酒驾之责,并获得车险赔付。谁知,驾车返回案发地“还原事故现场”时,竟意外发现伤者神秘失踪了!零下20多度的雪夜,他是死还是活?案情变得异常诡异。正在肇事司机心存侥幸之际,另一个报警人传来令人惊魂的消息:“我的车下躺着个人。”  相似文献   

19.
贿赂     
“丁局长,这是我开专用发票的申请表。”在新调来的分局长房间里,精瘦的煤老板老赖把一张单子递给丁杰。丁杰拿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老赖陪着小心盘算着:“听说这小子刚竞争上岗,面嫩,只要舍得钱,还有办不成的事?”原来,这老赖叫赖华,是当地有名的“滑头”。他开专用发票惯于送礼拉关系,以空头支票蒙混过关,在分局赊欠的900元税款一直未完。“赖华是你?”丁杰抬头打量,一丝令人难以捉摸的目光一扫而过。“要开3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老赖连连点头:“嗯嗯,请局长给个方便。”说完,老赖毕恭毕敬地递上一支中华烟,自己也…  相似文献   

20.
秘密婚礼     
1999年9月27 B,这天早晨7点40分,有3辆红色出租车开进了湖北省谷城县人民银行宿舍楼的大门,开在最前面的车上扎着五颜六色的彩带,前面还贴着一个大红的“■”字。 “这不是结婚的车吗?” “咱们行里谁结婚?” “莫不是邓组长的姑娘结婚?” “邓组长的姑娘不是说‘十.一’结婚吗?”行里提前上班的职工们惊奇地议论着。 彩车缓缓地开到最后一幢住宅楼的东单元门口停了下来,从车里出来的人随着手捧鲜花的新郎走上了3楼,这是人行谷城县支行纪检组长邓宣清同志的家。经打听,大家才知道是邓组长的姑娘出嫁。 有人问和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