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陆续出现了一些骗取、制作、提供假人事档案材料等违法违纪案件,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他们或为谋官,或为谋“党票”,或为评职称,或为提工资。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人事管理,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现列举几例:一、安徽省社科院“五假干部”案。原淮南市农业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以集体形式谋取私利的问题和案件时有发生,人们斥之为“集体腐败”。“集体腐败”在性质和后果上都要比个体腐败更为严重和恶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决不能让腐败借“集体”之名大行其道,甚至发展为有组织的犯罪。  相似文献   

3.
一批坚持原则的干部不适应环境被淘汰出局.一批习惯太平的干部对环境无能为力而随波逐流,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投机取巧却得到提升,这种“谁不进来谁是‘另类’”的“逆淘汰”现象,呈现在吉林省白山市系列腐败案件中。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2):4-5
当前简政放权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等现象。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发生的腐败案件、窝案,基本都与审批有关,画个圈就给钱,几乎成了“潜规则”!说实话,我们产能过剩的几个行业,哪个不是审批出来的?我不是一概否认审批制度,但一些纯商业、纯经济的事项还拿来审批,很容易造成寻租、腐败!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9):70-72
近年来,在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被查处后,人们注意到有不少案件“拔出萝l、带出泥”地牵出了其秘书的吭桩活动。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领导干部家风不正,极易引发腐败问题。统计数据表明,目前,70%的腐败案件所涉及的贿赂,都是由官员家眷和情妇收受的——很多官员的腐化之路,都是从家风不正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以阶级为底片,用人民做镜头,把焦点聚向腐败,用决心和智慧按下快门去为腐败拍一张“全家照”。面对这张相片,我们感受到的是腐败的狂妄、嚣张和可悲。   在腐败大家族中,没有约束的权 力使腐败家庭“蓬荜生辉、异彩纷呈”,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权力是腐败家庭实施腐败的工具。贪官是腐败家族的主体,整个家族都由他操作运行。如果说失去制约的权力为腐败家庭作了“保护伞”,那么贪官就是撑“伞”者。在这把“伞”底下,官官相护,官匪勾结。缘于此,腐败才顽固至极,“生机”无限。金钱是腐败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敛财是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8.
仲祖文 《党建》2010,(10):56-56
目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在王亚丽案件中,违反原则为其造假骗官的1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多名干部丢掉了“官帽”。这一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9.
《党风建设》2001,(9):4-5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大多发生在八小时以外。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干部在八小时以内有单位和领导的监督,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而八小时以外,监督出现空白,个别素质低、自律意识差的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导致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雇凶杀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极个别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为了追求更大更多的权力和金钱,不惜铤而走险,上演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谋官害命案。这种为官、为财而走极端的现象,可以说是“吏治”腐败的最高表现。触目惊心的谋官害命案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各地法院共受理这样的案件30多件,这些血淋淋的案件让人触目惊心:县委书记被车撞伤案。江西省安义县原县委书记陈锦云在担任安义县县长期间,为了当上县委书记,纵容、支持个体户陈家友等一伙恶势力用车将当时任安义县县委书记的胡次乾撞伤。…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机构评析出2008年十大典型腐败案件,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对2008年十大典型腐败案件作专题分析研究,其意义显得十分重要:1.2008年腐败案件很多,不可能一一分析个案,选择十大典型腐败案件进行研究,是解剖几只“麻雀”。因为其“典型”,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当前腐败的新趋势、新动向。2.选择十大典型腐败案件进行专题研究,能使我们了解腐败对党的各种执政资源的损耗和对社会的巨大危害。3.解剖几只典型“麻雀”,分析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一、“色”腐败已到了必须坚决惩治的地步“色”腐败就是权色交易。实践中“色”腐败往往被认为是生活作风问题,实际上,它不仅仅是生活作风问题,它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和政治形象,是权力腐败的一种新形式,正给社会带来日益严重的危害,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色”腐败是干部腐败的重要表现。事实证明,在已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色”腐败是重要诱因,并且在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干部“色”腐败的内容,已由一般的不正当两性关系向娶小妾、包养情妇发展,由境内嫖娼向境外嫖娼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说到跑官要官,我们会当即想到“向上”跑官要官,去拉拢、腐蚀当权者给他们发一顶乌纱帽。在中纪委、中组部去年公开通报的一批跑官要官的典型案件中,有别于“向上”跑官要官的“向下”跑官要官现象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吏治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根源。”近几年,虽然党中央在反腐败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但腐败却不见遏止,并出现了新花样。谋官害命就是近年来腐败出现的新现象。极个别领导干部急于升迁,不惜以暴力手段残害他人性命,以谋取官职。例如广东省阳春市原副市长杨启周策划杀人谋官案、江西省安义县原县委书记陈锦云雇佣杀手的官杀官案、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土地局原局长徐建设谋害上司案、辽宁省抚顺县司法局原副局长暗杀县委书记案等。这类案件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对社会的震动很大,影响极坏…  相似文献   

15.
《党风与廉政》2003,(3):12-14
1996年的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党员干部精神堕落、道德败坏案件达1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0.8%。近年来此类案件更是居高不下。据报载,领导干部的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在被查处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更有权威性的统计是: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贪官100%包养了二奶。从美色与贪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来看,大体有以下几个类型:●色助官贪:美色和权力的交媾,结果是同恶相济,狼狈为奸。只会使权力的腐败向极致发展。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首推…  相似文献   

16.
北京热线     
中组部《组工通讯》:拿原则作交易必须付出个人代价。近期,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了王亚丽造假骗官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在王亚丽案件中,违反原则为其造假骗官的1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多名干部丢掉了“官帽”。这一教训警示我们:不讲原则就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7.
赵桁 《世纪桥》2009,(17):144-145
自行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重要“财产”之一。但目前高校自行车被盗案件高发或为突出治安问题,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对自行车被盗案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自行车被盗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桁 《世纪桥》2009,(18):144-145
自行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重要“财产”之一。但目前高校自行车被盗案件高发或为突出治安问题,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对白行车被盗案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自行车被盗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10,(1):64-64
<正>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跑官要官"之风屡禁不止,"买官卖官"案件和拉票、搞贿选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严重干扰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败坏党的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4,(12):24-25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结合广东省查处的腐败案件分析,认为: 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具有八个普遍性特点 一是“官商勾结”。一些官员在与老板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各取所需,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埋下了隐患。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个腐败官员周边往往围着几个不法商人,一个老板背后往往傍着几个官员,官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