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2.
李甲清 《湘潮》2005,(10):21-22
我于1934年10月,在老家湖南省慈利县阳和乡参加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跟随贺龙南征北战,参与大小战斗500余次。不过最使我难忘的是跟随贺龙长征,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长征第一仗1935年8月,我在红二军十八团一营二连三排当班长。贺龙率领我们向永顺进军,为长征扫清障碍。途中要经过湘西险关——板栗堰。蒋介石从江西调来的嫡系部队八十五师,抢先占据了板栗堰,妄图凭借有利地形,将我们一口侵吞。八十五师师长谢斌是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面对强敌,我们这些新兵,心中有些发慌,这一仗不知胜负…  相似文献   

3.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到了我的家乡陕西省镇巴县,当时我已14岁,就和十几个青少年,一齐参加了红军,并随部队很快开往通(江)、南(江)、巴(中)地区。我先在10师(后改为第4军)28团当通信员,以后被编入交通队,担任警戒和通信任务。这个交通队,归属四方面军总部,直接跟随张国焘行动。当时,张  相似文献   

4.
李闽与长征李闽,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上街村人,1933年9月,年仅13岁的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走完了长征的全过程。长征途中,他参加了贵州娄山关阻击战、泸定桥之战、甘肃小川子等重大战斗,他冲锋陷阵、作战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为掩护伤痛员曾多次负伤。在甘肃的战斗中他的脚趾头被国民党飞机炸掉,左大腿被敌人机枪子弹穿透,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定的革命信念战胜伤痛,克服了艰难困苦,跟随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建国后,历任绥远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华北军区二十三兵团后勤部卫生主任、卫生部长、军委公安军十五军医学校常务副校长、后勤部部长、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先后有五个外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这一人类壮举的参加者。跟随中央红军的外国人有二个。第一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此人自1932年到中国后,一直推行“左倾”军事政策,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负有直接责任。李德  相似文献   

6.
正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统计,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曾被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长征中,有没有年龄更小的人?答案是肯定的。在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婴儿跟随自己的父母走过雪山草地。其中一位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当时中央不允许小孩参加长征,但是,如果被国民党发现谁私藏了红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女战士陈映民,是安徽金寨籍党史人物陈绍禹(王明)的胞妹。陈映民当年跟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到大巴山,历经了三过草地的艰苦长征,之后又参加了西路军的苦征恶战,被俘后历尽艰辛、死里逃生。可是,由于其兄王明和张国焘问题的双重连累,她被历史的烟云尘封,至今仍鲜为人知。一对同胞兄妹,人生历程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正向轩是贺龙元帅的外甥,七岁参加对敌斗争,九岁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总政治部认定,向轩的军龄从贺英(原名贺民英,贺龙的大姐)牺牲的1933年5月6日(农历四月十二)算起,年仅七岁的向轩由此成为"中国最小的红军战士"。闹革命的贺氏家族1926年3月,向轩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向生辉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贺满姑是贺龙的妹妹。  相似文献   

9.
李质忠是福建上杭人。他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由团转党。1934年,他作为中央军委总司令部机要科的一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保管了党中央的全部电报。离休前,他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央机要局局长。日前,李质忠的夫人陈其首次披露了他当年参加长征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1929年3月至5月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来到了我的家乡福建省永定县,游击队组织了起来。我参加了游击队,配合红军去白区打民团。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相似文献   

11.
在福州某空军干休所,有4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肖锐是其中之一。他是江西宁都人,1917年11月生,1931年参加红军,1935年12月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勤务员、战士、司号员,三十二军八十团司号长等职,参加过二到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离休前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在一座幽静的小院里,肖锐的夫人张淑芳给我们讲述了这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的长征故事。  相似文献   

12.
1914年1月18日,我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乡岐坑村一户农民家庭。在旧社会,我家同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家庭一样,生活极其贫苦,我十来岁就跟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来维持全家的生活。1929年“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朱总司令、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两次入闽,到了我的家乡。就在这年我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参加赤卫队,同年参加工农红军,当过警卫员、通讯员和武装交通员,主要任务是越过敌人的封锁线送信及护送革命同志到达苏区。一次,在攻打雁石的战斗中,我将负伤的师长背出了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汤祖祥 《党史纵览》2006,(10):47-50
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双河镇,是一个"鸡鸣狗叫听三省"的地方.1913年2月2日,开国上将洪学智就出生于此.洪学智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进入川陕根据地后,先后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起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18-23
正193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准备撤离苏区。撤离的准备工作极为保密,直至9月29日,张闻天的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才隐约透露出一点讯息。在作出撤离决定后,中央苏区掀起了扩大红军的高潮。1934年5至7月,中央苏区总计扩大红军62269名,比计划的5万名超额了20%,9月完成18204名。这些新战士,有的在保卫苏区的战斗中牺牲,有的跟随部队走上了长征路。  相似文献   

15.
朱剑鸣,1914年出生于龙岩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初,朱剑鸣在龙岩参加了红军。1931年12月,他参加了傅连暲领导的汀州医院举办的看护班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护理技术和基础的医药知识。1933年10月,他又参加了瑞金红军医院第  相似文献   

16.
我原名刘嘉树,是上杭县蓝家渡区冯坑里人。16岁时,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闽西农民暴动”,成为农民赤卫队队员。1929年春,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入上杭县赤卫大队二支队,9月随队参加配合红四军攻打上杭县的战斗。1930年3月,我随赤卫队  相似文献   

17.
刘永辉  张湛彬 《先锋队》2011,(23):46-49
赵尔陆:在办公室奋斗到最后一息赵尔陆简历赵尔陆(1905-1967),原平北三泉村人。1926年参加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次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不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岗山。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日,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分局二地委书记,并组织  相似文献   

18.
正在1934年10月16日到1936年10月19日的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中,共有5位外国人参加了这场举世闻名的长征壮举。李德1901年生于德国慕尼黑,原名奥托·布劳恩,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因参加德军与沙皇俄国作战被俘,囚至西伯利亚。十月革命后加入苏联红军,曾任苏联红军骑兵师参谋长等职。1919年回德国参加柏林工人起义,先后3次被捕。1928年越狱成功后,根据德  相似文献   

19.
正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统计,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长征史料也显示,红军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应该是红25军,其战斗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曾被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长征中,有没有年龄更小的人?答案是肯定的。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好几位领导人的妻子曾生下子女,包括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刚刚出生的婴儿或被迫遗弃,或半路夭折,只有两个婴儿跟随自己的父母走过了雪山草地,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其中一位幸运儿,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  相似文献   

20.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委原书记朱绍清的夫人黄晓虹。朱绍清参加红二方面军长征,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他是湖南省华容县人,1913年1月出生,1927年参加秋收暴动和反土豪劣绅的斗争,1928年做童子团秘密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绍清历任战土、宣传员、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参加了艰苦卓绝的湘鄂西苏区反“围剿”战争。1935年,他在长征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当时环境险恶,生活艰苦,斗争残酷,战斗频繁,他信念坚定,英勇奋斗,先后负伤6次的情况下,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仍率领部队坚持战斗,终于走完了长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