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经济合作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共同繁荣。为了促进东北亚地区持久繁荣的互惠性经济合作体的形成,地方政府乃至民间团体一级的交流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模式:以通过东北亚城市间的直接投资来增加产业内以贸易为基础的产业网战略。蔚山在东北亚城市间交流合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东北亚各国间的经济利益不一致,东北亚FTA的签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目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较现实而可行的方案,即建立一种以某一点为中心产生辐射效应的同心圆型合作模式,也就是说在东北亚地区先选定交流合作比较密切的韩、中、日三国的城市为中心城市,再进一步扩大这些城市对其他城市产生的辐射效应。次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较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有着很多优点,较适合于各国在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区域化,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却面临着巨大的难题:东北亚的主要国家——中、日、韩尽管拥有相近的文化,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程度并不高;东北亚地区难以建立起经济合作区域化机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本身尚存在六大固有障碍因素;新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也成为阻碍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又一因素。因此,在东北亚各国间建立一种固定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应当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东北亚地区目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已具备了很多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种形势,在东北亚地区,应加强城市的建设与开发,促进城市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以此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近来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已从构想阶段进入实质阶段,从而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课题,对此加以充分研究,必将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局部经济圈的形成。如果把环黄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和北回归线经济圈相互连接起来,可以促成东亚“地中海经济圈”的形成。为防止海域污染,目前已成立了两个沿岸城市间协议体。并定期召开有关环境污染和技术转让的专家会议。日本北九州、山口地区将在城市间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地区经济的高涨引起能源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近年来能源需求增长较快。在此情况下,开展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是促进东北亚各国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主要以双边合作为主,如日俄、韩俄、中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仍不明显。尽管东北亚区域内能源合作进程较为缓慢,但其前景还是比较广阔,有着较多的合作领域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可以先行的和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 ,能源合作可以带动东北亚其他领域的合作。中俄的能源合作具有客观需要性强、优势明显的特点 ,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会促进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能源优质化 ,改善该地区的能源结构 ,而且作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前导和组成部分 ,将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的相互联系 ,为该地区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大连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先导作用、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决定了它在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中的的地位。大连旅游业在东北亚地区中的发展基础较好,且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进一步积极发展大连的旅游业,并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对接,将会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振兴东北”成了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东北亚腹地,具有与东北亚地区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扣条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东北亚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商机,将给东北亚增添新的活力,有助于东北亚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同时,东北亚是东北振兴不可或缺的舞台,与其合作能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呈现不断加深的趋势,各类双边合作和次区域合作也日益增多,但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也面临着诸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美国因素以及政治历史等问题的影响。本文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滞后的地区之一。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目前非经济因素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为此,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向前发展,必须使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相结合,当前特别要注重非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东北亚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内对能源的需求也开始急剧增长,因此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在逐渐提高。现阶段,东北亚地区还存在能源开发成本高、制度不完备等障碍,东北亚的能源供给条件较为薄弱,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通过海路进行运输,而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将是确保东北亚地区能源供需稳定的重要突破口,由此需要东北亚各国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协商共同构筑有利于地区能源投资稳定和能源流动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针对能源共同利用、运输、环保、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及东北亚中心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东北亚地区形成了四角七方的地缘战略格局,由于东北亚是亚太问题的核心和亚太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推进东北亚安全合作非常重要。同时随着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消失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也成为可能。根据东北亚的实际情况,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应是非结盟性的、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综合性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经济连锁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民族利益与经济安全,对经济领域里的合作尤为重视,使得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经济安全昭示着中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趋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指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以合作项目为主要纽带,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宗旨,由组织协调、资金筹措、信息传播、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和多边法律约束等若干子机制构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务实、高效的功能。从东北亚地区区情出发,采取适宜的举措以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论坛》2012,(2):130
<正>2012年选题参考1.国际区域热点问题研究;2.金融危机时代东北亚各国的对策研究;3.国际体系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4.东北亚地区金融安全与货币体系建设研究;5.东北亚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区域合作研究;6.朝鲜半岛问题研究;7.东北亚交通、能源安全与能源体系建设研究;8.东北亚区域国际法研究;9.图们江流域开发与周边国家跨国经济合作研究;10.东盟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11.东北亚各国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12.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论坛     
<正>2014年选题参考1.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2.东亚区域合作研究;3.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研究;4.图们江区域开发与周边国家跨国经济合作研究;5.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6.朝鲜半岛问题研究;7.东北亚交通、能源安全与能源体系建设研究;8.东北亚区域国际法研究;9.东北亚各国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10.东北亚地区人文交流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论坛     
<正>2016年选题参考1.全球区域合作新态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与东北亚地区"五通"合作研究;3.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研究;4.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5.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6.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7.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地缘关系研究;8.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