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是主流之一。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思想观念构筑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圳特区,儒家道德观对于特区道德建设仍然有很大的现实价值。一、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儒家学说由春秋末年的孔丘创立,经战国中期的孟何、战国末期的苟况阐述,成为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其道德观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1.“德政”学说。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他用比喻的语言说明:国君…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吸收其精华对于建构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这有利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有利于企业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有利于企业正确处理义利关系 ,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温、良、恭、俭、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士祥 《学理论》2009,(3):63-63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常所说的“国学”,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国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贡献尤为突出。其中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精辟论述,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孔子提倡的在人际交往上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的人本精神、无神论思想以及和合文化心理等,无疑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以往人们已从许多方面论述了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对立,例如,有人认为儒家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结构与现代科学发展不相适应,儒家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的商品意识、竞争机制不相适应,儒家的纲常名教与现代的民主、法制不相适应等。但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儒家重视人的价值、作用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无疑对于道德沦丧和人性异化是一种校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制天…  相似文献   

5.
作为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孟子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思想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孟子不仅承袭了孔子的人生哲学,发展了我国儒家文化的恢宏博大的思想体系,其所创立的“养浩然之气”学说,也被历代儒家学者推崇为培养理想人格的卓越理论。几千年来,孟子的“浩然之气”说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并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培养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一个理论楷模。“浩然之气”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篇中讲到的,原文是这样的:(孟子)曰:“难言…  相似文献   

6.
孔孟的“君子人格”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及其道德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最为深远 ,孔、孟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在中国历史上陶冶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 ,很有必要认真探讨孔、孟所倡导的“君子人格” ,从它所蕴涵的人际意识、理性意识等方面去深入发掘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修身持家,治国安邦,皆以仁爱与和谐为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未 《学理论》2014,(6):148-149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当代大学生是儒家文化重要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他们对儒家文化是否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深切地影响着民族认同。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为例,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审慎地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增进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提供某种积极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两者关系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在目标取向、本质内涵、价值旨归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历史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同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夯实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任务,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前景;从实践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发展蓝图、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制度保障、给予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它们出现于商周乃至更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对其思想内涵和重要价值有许多论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第一次将仁义礼智信连为一体,并称之为“五常之道”。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孕育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注重对和谐的追求,这里的“和谐”包括了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及协和万邦等多方面内容;在如何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富之,教之”的理念,既强调了物质基础对提高道德水平的基础性作用,也看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德修养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这些宝贵的思想构成了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厚德载物”的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在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蕴含着许多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具有恒久意义的人文价值。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延续至今,其中系列社会道德规范,如个人修养方面的三省九思,恪守谦恭;人际关系方面的待人以礼,互敬互爱;人生进取方面的自强不息;报效国家方面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闪光部分,是今天应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14.
胡婧婷 《学理论》2013,(2):243-244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许多关于道德和法的理念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其注重从思想根源上预防犯罪。对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来讲,只有从思想源头上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意识,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守法意识,从而让大学生远离犯罪。引入儒家文化,充实大学生法治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自“五四”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神圣的主导地位逐步动摇,作为一种延续千年、影响巨大的文化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是否已经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儒家文化这一母体文化形态,开发利用它,使它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儒家“和”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孔子重“和”,再到其弟子有子提出“和为贵”,随后经孟、荀两派继承发展出“和为贵”的思想。几千年来“和为贵”不仅成为儒家思想典型,更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体系,并以此运用于“八条目”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以“和而不同,修身为本”为主要内容的“和为贵”精神。“和为贵”的精神,是“和”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国际观在新时代的展示,与时偕行,革故鼎新,为道屡迁,唯变所适,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8.
谷南泉 《学理论》2008,(5):47-47
在我们古老的儒家文化里,果真蕴涵着听起来很“现代”的“人权”思想吗?我们不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指实践主体在创造文化时所表现出的特殊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追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既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实行“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五谈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陈登才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完成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实行“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