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恋行为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惑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难题。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中学生早恋具有尝试、模仿、攀比等心理特征,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要预防和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避免,并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早恋,是指刚刚脱离少年期进入青春期的在校中学生的恋爱行为。近几年来,我国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发展呈加速蔓延趋势,以至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一、中学生早恋的特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中学生早恋与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但问题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人讲:“今日的中学校园里,确实的大量的严重的存在着中学生早恋现象。”也有人说:“我国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发展呈加速蔓延之势,以至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这种认知上的判断失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本调查通过对360封中学生心理咨询信件的整理分析,得出:(1)中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13.89%,男生高于女生;(2)女生对于人际关系和早恋比男生敏感;(3)初一、高一阶段是适应不良期;初三、高一是早恋集中的阶段;高中生比初中生更为重视心理健康;(4)各种心理问题初、高中生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然而有些学生在友谊与朦胧的初恋之间却无法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限。高中生"早恋"问题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必会影响和妨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因此,班主任要特别重视高中生的异性交往和部分学生的"早恋"问题,帮他们安然度过这段充满躁动、迷茫和不安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早恋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单纯依靠道德说教、纪律处分等手段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有时会使问题趋于复杂化。在这个问题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积极疏导的原则,未雨绸缪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把问题及早地处理在萌芽状态。下面就几个相关问题谈点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学习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业成绩是中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使中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呢?笔者想从调心和促学这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调心 这里所讲的调心是指学习心理的调适。其目的就是帮助中学生在思想上能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 为何而学习?中学生正是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拥有了数量客观的中学生网民。本文以中学生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学生网民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网民态度的分析,揭示中学生网民现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从而归纳出中学生网民现象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和异性有过交往,都有异性朋友。中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不敢交往和过密交往两个误区。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新时期中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其成因,从而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新时期中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其成因,从而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和异性有过交往,都有异性朋友。中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不敢交往和过密交往两个误区。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一、早恋。据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了。青春萌动期的早日到来,使他们对自身产生了神秘感和好奇心,同时,他们渴望理解、关怀和了解有关性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因此,他们感到非常焦急和孤独,这时,外界影、视中多情的镜头和“地摊文学”中性的描写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从中模仿一些情节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产生了早恋现象等。据调查,初高中各班都有此类现象发生,应引起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图书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社会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但在他们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却在无形中达成了默契:把学生的阅读天地局限在教材或教科书上,而把课外读物当成软任务,把童话、诗歌当成闲书,读小说、散文充其量是写好作文的一条途径而已。而教师和家长支持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则多是一些教学辅导材  相似文献   

15.
手机有利于中学生加强与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开阔眼界促进学习进步、有利于扩大自身的交际圈,有利于维护自身安全。但手机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经常使用手机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不利于中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帮助中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6.
中学德育是否卓有成效,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稳定。但是中学德育却总是存在着许多令人难以满意的现实问题。于是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原因归结为现在的学生太难教育,有的学生则认为教师水平太有限没有说服力与感染力,有的家长认为有的老师不尽责任……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只有客观地找出现实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充分发挥德育对中学生人生旅途的定向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心理性问题行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甚大,本文探讨了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产生的诱因以及必要的教育干预,旨在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提供某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期来中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更为突出,其特征表现为:1、犯罪年龄下降,由高中生转向初中生。14岁至16岁的学生占总比例的75-5%,14岁至15岁者占总比例的55-5%。中学时代是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性格可塑性最大,体力、智力增长快,兴趣广泛,求知欲旺,但情绪不稳、思想不成熟,这时期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可能受骗上当,沾染不良习气,走上歪门邪道。他们在小学时期行动还能受到家长的限制,13岁升入中学后,行动则超出了家长的视线,受到坏的影响后也不…  相似文献   

19.
考试紧张又称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常见问题之一。适度的考试紧张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考生高度集中精力。但是,如果紧张过度,不仅影响考试成绩,还会降低自信心,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都极为不利。本文对中学生考试紧张的表现进行描述,并分析考试紧张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指导性对策,供学生、老师、家长和有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家庭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家庭结构缺损或变迁,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容易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犯罪问题。从家庭社会角色出发,探索有效的家庭介入方法,与父母一起预防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