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纪检监察机关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如何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指导企业大力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本期刊发的江苏省纪委、监察厅,上海市国资委,河南省国资委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那就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效能监察工作要高度重视,既要积极  相似文献   

2.
救救国有资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种迹象表明,国有资产正以加速度的形式,汩汩流出国库。数额巨大的国有资产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令人惊心、痛心、揪心。国有资产流失造成的国家利益损失和社会危害程度远远大于贪污受贿,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日益吞噬着社会健康的肌体。在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侵吞国有资产案被揭露之后,很多人都在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日益泛滥?是什么原因致使资金流失的黑洞深不见底?正义的人们在大声疾呼:救救国有资产!本刊为此特策划一组稿件,试图从不同角度为国有资产流失把脉,为拯救国有资产流失呐喊。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企业国有资产是我国工人阶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积累下来的财产,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严厉打击侵吞国有资产的违纪违法分子,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一、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原因、特点和规律不同企业、不同历史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会不断表现出新的形式。当前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试从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简要谈点看法。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从政府管理体制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极具挑战性,目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触及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据国有资产统计局的数字,从1982年至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元。近5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推动,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入场交易等现象不断出现,虽然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不少规定和政策以遏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5年来的事实表明,每天仍有1个亿的国有资产在流失。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及检讨(一)“两权分离”理论没有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的低效运行和流失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出现失误、失职,甚至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国有资产权益,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那么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怎样建立一套有效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监控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我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企业经营者在缺乏监控激励机制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有资产的管理基础是每一个企业,企业中生产经营的核心是经营…  相似文献   

7.
胡洪飞 《中国监察》2009,(11):32-33
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实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能够有效强化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历时8年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张国炎隋海军如何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如何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这仍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9.
10.如何避免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答:目前,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法规规章还不完善,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0.
遏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以各种方式——货币投资、实物投资、技术成果投资和投资效益形成的资产,以及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各类资产。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和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元;①近两年,每天有1个亿的国有资产在流失。②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遏止国有资产流失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6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国务院国资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及时研究和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确保中央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国务院国资委纪委、监察部驻国资委监察局明确要求,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2.
1月1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本刊记者重点就当前形势和今后工作思路对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丹华做了专访。总结与部署记者:黄书记,您好。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成立国资委和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请问2003年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黄丹华:一年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紧密联系实际,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防止涉讼国有资产流失的建议张如曦刘毅保从当前审理的涉及国有企业的债务、借贷、破产和合资、合营纠纷案件的情况看,涉讼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仍十分严重,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为有效防止涉讼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审判工作中有章可循依法办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截止到200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已达109316.4亿元,近10年来,年递增率达17.9%。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很惊人。据有关部门的保守估计,国有资产的流失每年大约有1000亿元。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不说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严重问题。如不加以遏制,必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改革的成效。这一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  相似文献   

15.
由郎咸平所引发的风波早已超出个案之争的范畴,目前争议的焦点已集中到国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上,其中尤以产权改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为主。《法人》一向以促进中国产权改革法治化为己任,因此特举办此次论坛,试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评价国企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国有资产流失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如有流失,流失程度如何,原因何在?在产权改革过程中,法律是否缺位,在法律执行方面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反思MBO?在国企改革深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完善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服务问题,即如何构建相对完善的国企改革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更应该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发挥民行检察职能,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及其审判对策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长期以来,一些公司、企业忽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的概念认识,对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认识不足,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造成严重危害,解决这一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有资产流失造成的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触目惊心。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由各种原因和各种形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多亿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值的1/5,比1992年财政总收入  相似文献   

19.
1999年8月份,江泽民主席在东北主持召开的八省区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指出,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增值。作为担负着反贪防腐重任的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国有资产流失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1.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投资中的资产流失问题,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联系多年来在国有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对这一问题做粗浅分析。问题一段时间来,部分国有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加大了投资力度。投资的加大,刺激和拉动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现象之一———“交学费”。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扩大经营规模。在这种热潮中,一些企业不顾自身经济状况,盲目投资,以此来显示其规模、炫耀其实力。一是热衷于组建子公司、分公司,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