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部分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公共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国务院已部署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决心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使地方债实现软着陆,进而避免引发财政整体危机?本刊特邀相关专家把脉地方债实质,开出相关处方,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部分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公共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国务院已部署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决心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使地方债实现软着陆,进而避免引发财政整体危机?本刊特邀相关专家把脉地方债实质,开出相关处方,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斌 《小康》2013,(9):19
尽管中国不会发生像美国底特律政府破产的现象,中国政府作为整体政府而言,财力基础雄厚,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但是对于个别地方政府无视法纪的行为,必须要用特殊的办法严肃处理,以防后患。关于地方债务问题,之前国家审计署对36个地区的债务问题进行了审计,目前又在布置对全国地方债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小康》2012,(8):6-7
专家点评处理好地方债考验政府智慧曾康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主任、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教授地方债的问题由来已久,2011年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第35号公告显示,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到发展的进程来看,早在1979年,我国某些地方政府就进行了举债。然而,引起地方债急剧扩大的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4年分税制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而事权的重心却在下移,由于县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造成县级政府财力的紧张,这是形成县级地方债务的体制原因。时至今日,县级地方债务面宽、量大,已经严重影响着县级财政的运行机制,尽管总体上县级地方债可控,不少县级政府面临债务风险却是事实,如何化解县级地方债问题,已  相似文献   

5.
王姝 《协商论坛》2013,(8):49-50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已于8月展开。目前,国家审计署暂未公布本次审计的具体安排。但据人民网消息,与2011年的第一次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相比,本次审计将更彻底、更全面,将由第一次的"三级审计"(即省级、市级、县级三级地方政府),延伸到"五级审计"(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级政府)。据此,本次审计将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详单"。什么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具体包括哪些?地方政府举债是否符合现行法规?地方政府向谁借钱?怎么还钱?怎么花钱?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这一时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将面临更大压力。从整体角度、各省级政府角度、制度变迁和外部经济影响角度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虽总体可控,但其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贡献过大,地方债上升空间几近消失,个别省份债务负担率已进入预警区间。"十三五"时期,通过对地方政府偿债资金来源和偿债成本的预测,不难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将有可能面临更大偿债压力。控制债务风险、缓解债务压力一方面要提高偿债能力,着力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建立地方房地产税、完善公私合作模式等,另一方面要提升监管水平,加快完善地方自主发债模式、加强政策创新风险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加,中国是否即将发生债务危机呢?我们认为,目前社会上关于中国债务危机论的认识是片面的,需要加以纠正。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局部风险性问题,其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一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地方债的审计为了摸清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国务院决定,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分别于2011年3月-5月、2013年8月-9月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这两次全面审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28)
正预案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负总责,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各负其责。11月14日,又一关于地方债的重磅文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我国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  相似文献   

9.
薛贞 《新疆人大》2013,(11):38-38
近期,有两则消息吸引了媒体和经济人士的眼球。一则是美国底特律市政府向法院申请破产;另一则是中国国家审计署于8月1日起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署今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接近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16个地区债务率超100%,债务率最高达219.6%;17个省会城市土地出让收不抵支。  相似文献   

10.
财预[2014]3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制定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以下简称《意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2.
视点     
正财政部:地方债谁借谁还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要分清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的边界,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国土资源部:严控填海造地9月30日,国土资源部研究审议关于落实沿海滩涂开发与保护有关措  相似文献   

13.
张博 《求索》2013,(5):190-192
我国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但当前各地政府通过积极筹集资金.着力改善民生,优化结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讲。没有地方政府大规模的举债建设,就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审计学和经济学研究理论,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和效应,从公共选择的角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角度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债! 债! 债!     
整个夏天,有一个经济词汇,在全球各地都占据了显著的标题,让很多政治家头疼不已,让评级机构忙着调整评级,这个词就是:债。在中国,早就不算新闻的地方政府债务,因为审计署公布的一个数字,重新引起了新的关注和争议。审计署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为10.7万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已然相当大,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10年前中国全年的GDP。但  相似文献   

15.
近日,审计署官方网站发布的一则公告,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公告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这个公告表明,政府性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事实上,此次审计是对全国政府性债务的第三次全面审计。此前,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李丽虹 《求索》2012,(8):46-47,43
本文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模型,探寻财政分权机制与转轨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理及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利用2010年财政部门统计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截面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省、市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最主要推动力;对县级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压力是驱动其负债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财政分权化改革应是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而非地方政府财权的整体性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向来不太能接受借钱过日子,更何况是政府负债。因此,当2010年总规模达10.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数据公布之后,地方政府债务立即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国家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如今看来,国家"妥善处理存量,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静 《小康》2011,(9):118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债务状况让世界为之担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缺乏对政府性债务,尤其是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系统性管理,更令人忧虑美国的债务问题无疑是最近最受关注的话题。就在美国国会同意上调债务上限以避免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3天之后,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地方政府的债务顶峰,全国除54个县之外,绝大部分县都得了债台高筑综合征,这成为国人热议和担忧的重大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巨大债务,要有高度的危机感,但大可不必生出危机恐慌症。要正视并认真分析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峻形势和全局性风险,认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