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而比较巩同的红色区域,后来又与赣西南苏区连结成为中央苏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在农村积聚力量,领导著名的闽西暴动,开始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二九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不仅在军事上给了闽西土地革命以巨大的推动,巩固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南靖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为中共闽西党组织、q-共闽粤赣特委和中共福建省委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毛泽东、邓子恢、聂荣臻等党、政、军领导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实践地,在创建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  相似文献   

4.
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①在福建上杭县蛟洋召开。“此次代表大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为闽西党和闽西人民制订了明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闽西革命胜利地发展”。②使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闽西“一大”在闽西党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全国党史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页。毛泽东、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巩固与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体现了正在形成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与中共闽西“一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本文拟论述陋见。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临时中央机关迁入中央苏区到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这一段时间内,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激烈的以贯彻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和政策为内容的查田运动。闽西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查田运动也毫无例外地在闽西以至福建各地普遍开展。福建的土地革命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原来的发展是健康的,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可是,到了六届四中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闽西、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杭理应享此殊荣。  相似文献   

7.
从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即从1929年1月到1934年10月这段时间,通常被称作苏区时期。我认为,党的群众路线孕育并形成于苏区时期,它是党的革命实践和自身建设深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党和人民群众互动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当时称为汀州)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军区都驻在这里,是中央苏区建设进入强盛和发展的新时期.从1929年到1933年,毛泽东多次到长汀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足迹踏遍了闽西的山山水水,不仅为开辟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指导闽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苏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首次入闽显神威,击毙旅长郭凤鸣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江西瑞金的壬田出发,向闽西进军.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契合了闽西苏区创建的迫切需要,闽西也为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随着红四军入闽,毛泽东关于军民兼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就渗透到了闽西这块新开辟的红色区域,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形成“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热潮”“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离了群众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等重要观点。闽西苏区践行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既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又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成效,改良了群众生活,还建立了亲密的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余敏 《广东党史》2009,(4):41-43
中央苏区,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含广东省与闽西相连的大埔县等)建立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当年大埔为何会成为“中央苏区县”呢?笔者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浅作如下的记述。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闽西一大,是闽西苏区革命斗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一次党代会,也是红四军入闽与闽西党组织共同创建闽西中央苏区进程中一次开辟新局面的重要会议。本文从党代会的视角,对中共闽西一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作一考察。一中共闽西一大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共武平县委收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传来的消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经认真核实后认为,武平属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属“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和苏维埃政府结合时代特征展开了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其鲜明特点体现在动员方式的多样性与深入性、动员过程的高度组织性与广泛参与性相结合、阶级动员与民族动员以及利益驱动与革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政治动员激发了苏区民众的政治热情,推动了苏维埃革命的发展,并对尔后中国革命的动员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在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于1935年4月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等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不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的“清剿”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时期,即称为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具有报刊活动的良好基础。即使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刊党报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动,并在反“清剿”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闽西革命斗争史上,有着全国罕见的奇迹:从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北上长征,到全国解放的这段时期内,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片农村,还保留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果实,仅龙岩一县,就有二十万亩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这是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的结果,也是闽西革命斗争的重要特点。现将闽西保田斗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作概要叙述。  相似文献   

16.
夺取“一省胜利或几省首先胜利”战略是中共中央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的武装斗争的战略,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全国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据。分析湘鄂赣苏区从被确定为中央苏区到失去这次发展机遇,改“向东南发展”成为中央苏区屏障,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开展斗争的过程,探讨湘鄂赣苏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对湘鄂赣苏区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少群 《共产党人》2004,(18):48-51
1931年8月,邓小平与不久后成为他妻子的金维映结伴,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瑞金。此时的瑞金县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受斯大林和联共(布)党内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清洗的影响,中共中央也从20年代末开始,多次向党内发出“肃清反革命”的指示。苏区根据地从1930年上半年起即在赣西南地区首先开始“肃反”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光泽县委党史研究室: 来信收悉。 关于“光泽县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县”的问题。我查阅了中共历史资料丛书《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一书,并对当时我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19.
闽中明珠——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沙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沙县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28年夏,沙县就率先在闽西北地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这是福建省早期为数不多的党组织之一;1931年6月,沙县被毛泽东列为红四军"筹款区域",为红军筹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赣南闽西的土匪十分猖獗,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它是各种社会及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文明被野性所扼杀,最终失去控制,转向了异化和诉诸暴力。赣南和闽西是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基本区域,能否顺利地解决当地猖獗的匪患,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央苏区时必须面对的课题,直接关系到中央苏区的发展和巩固乃至整个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能否顺利开展,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