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4月4日,沙河市党政领导和各界群众及中小学生300多人聚集在大安山范子侠烈士墓前,参加了范子侠将军纪念碑揭碑仪式。 范子侠将军1908年出生在江苏省丰县大史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牺牲前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十旅旅长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12日在沙河县柴关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中共沙河市委、市人民政府特勒碑纪念。  相似文献   

2.
正范子侠少年时代投身军旅,一直在努力寻求光明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他毅然脱离国民党阵营,将所部改编为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后改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十旅,为粉碎日、伪、顽的多次进攻与"扫荡",坚持和巩固太行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先声,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范子侠,江苏省丰县人,190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佃农家中。小学毕业后,到县城一家商店当学徒。艰苦的生活,使范  相似文献   

3.
练惕生,又名警兴、文勋,字揖五。福建武平县岩前镇人。189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18岁时考入广东蕉岭中学,一年后考取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叶剑英。1922年毕业后,先后在粤军和叶剑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军官。1927年12月,叶剑英率部参加广州起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祖国破碎的山河, 李林在作文中立下了 “甘愿征战血染衣, 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幼年随养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养父创办的中华学校,她目睹了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残暴、骄横,在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不屈的性格。14岁时怀着对  相似文献   

5.
正一中国著名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生于台南。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日寇侵吞台湾,许地山跟随其父许南英举家迁回大陆,后在福建龙溪落籍,当时许地山年仅两岁。1911年,年仅18岁的许地山,因为家道贫苦,开始自谋生活,进入漳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员。1913年,许地山远赴缅甸仰光中华学校任教,两年的异域生活极大丰富了他的生活阅  相似文献   

6.
正杨成武是福建籍开国将军。1914年10月27日,杨成武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宣成区下畲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6岁入读村里的私塾,9岁转到上杭县的一所教会小学学习,后又就读于长汀第一小学(现为中区小学)、福建省立第七中学(现为长汀一中),在学校里,杨成武除了接受文化教育,还受到张赤男等进步教师的革命启蒙影响。这段求学经历,对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杨成武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正是因为早期受到了较好的文化和思想教育,年仅15岁的杨成武就接受革命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8,(5)
正林祥谦烈士是工人运动的先驱。1892年,林祥谦出生在福建闽侯的一个贫农家庭。1906年,年仅14岁的林祥谦进入马尾造船厂成为一名学徒。1912年,林祥谦进入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13年转到工务修配厂当铁路工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工人中进行广泛而通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在这段时间里,林祥谦逐步接触到进步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8.
蓝荣玉同志一九一四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县芦丰区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他从小务农,曾上小学四年,十五岁参加革命.一九三一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党,在上杭芦丰区苏维埃政府做民政工作.同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福建军区独立二团政治处任特派员.尔后部队整编调福建省国家政治保卫局当科员.在一九三五年以后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任过杭代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红七支队特派员.一九三八年任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随军北上抗日.一九三九年冬凋皖南军部教导队第九队(高干队)学习,结业后调  相似文献   

9.
本刊2010年第23期的专稿《揭开毛泽覃烈士遗体埋葬地真相》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关注,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原福建军区电话队队长兰元堂致信作者王坚帮助寻找毛泽覃后人。几经周折,毛泽覃嫡孙毛新明获悉祖父担任福建军区领导时的老部下依然健在的消息,专程来到长汀"寻亲"——  相似文献   

10.
宋德福同志,一个农民的儿子参军入伍,由战士升到将军。他转到地方后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人事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2000年,他54岁时,来到福建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他来福建时,用他自己的话说。“福建正处在困难时期。厦门特大贪污走私案震惊全国。福建的领导干部正在调整期,干群思想混乱,工作无法进展”。  相似文献   

11.
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令第十兵团3个军南下进军福建。自8月至10月,第十兵团解放了福建大陆及平潭、厦门等岛屿。近年来,一些史著在叙述第十兵团进军福建时,对有关史实的说法存在某些偏差,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商榷。 (一)关于进军福建是否提早了一年的问题 1949年5月23日,中央军委下达向全国进军的部署,其中要求第三野战军迅速准备进军福建。《第三野战军征战记》、《第三野战军·名将谱·雄师录·征战记》、《国共隔海对峙录》、《陈粟铁军横扫千里》、《八千壮士战死金门纪实》等史著在论及此事时,都提到中央军委作出进军福建的决定,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那么,党中央、中央军委是否曾有过一个在1950年5月进军福建的计划呢?  相似文献   

12.
谭启龙,1913-2003,江西永新人,15岁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红军队伍里有名的“红小鬼”,建国后出任过浙江、山东、福建、青海、四川五省省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谭启龙作为山东省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幸运的是,谭启龙在受冲击,被打倒直到重新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周恩来总理曾经三次指示把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三次与他面谈,还有五次在关键时刻,通过各种途径指示有关部门对他采取保护性措施,从而使他躲过了“文革”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11,(21):1-1,4,5
深秋时爷,我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回首自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在福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亲切指导和巨大关怀,他们亲临福建.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殷切期望,指明方向,犹如春风化雨,使八闽儿女豪情满怀,倍受鼓舞——  相似文献   

14.
42.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建立了相对独立的15块游击区。其中福建有5块,它们是: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游击区。43.1935年4月,闽西南地区党政军领导干部在永定县赤寨村召开会议.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推选张鼎丞为主席。44.我党卓越的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瞿秋白同志,于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  相似文献   

15.
正洪骏声,又名洪维珍。190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丰州镇南门村。在他5岁那年,其父过世。母亲以帮人洗衣得以微薄收入,和洪骏声一同艰难生活。12岁时,洪骏声前往洪濑镇一杂货店学做帮工。21岁时,洪骏声漂洋过海,至印尼继续从事店员工作。渐渐成熟后的洪骏声,其视野逐步扩大。他目睹了许许多多当地华侨被殖民者欺凌的景象,体会到祖国强弱与华侨有着紧密相连的纽带关系,开始立志拼搏奋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原政委,离休干部杨尚儒同志,因病于1986年1月2日12时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三岁。杨尚儒同志,1903年7,月出生于福建连城明口,1929年10月参加革命,1930年1月  相似文献   

17.
黄静源,又名黄家祝,1900年6月13日生于湖南郴县良田二渡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六七岁时,父亲送静源到离家15里路远的一个读书人家里读“私塾”,后入新市黄家学堂念小学。几年后,静源跳班毕业,  相似文献   

18.
民族女英雄李林,原名李秀若,一九一六年出生于福建龙溪(注),幼年随父母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当时爪哇为荷兰殖民地,荷兰殖民主义者对爪哇人和华侨的专制统治和残酷压迫,给李林留下深刻而永不磨灭的印象,幼小的心灵里总是想着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团结?为什么情愿受人家的压迫统治不会反抗? 一九三○年,十四岁的李林回到了祖国。入福建集美中学求学。她酷爱文  相似文献   

19.
赵庚 《党史纵横》2009,(4):14-16
1904年10月,陈伯达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15岁那年,陈伯达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入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到厦门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20.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然而他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6个“第一”。 一、他是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1920年,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苏俄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苏维埃俄国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在那里两年多,写成大量的通讯和散文,寄回国内发表,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的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