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哈里.克里弗撰写的导论阐述了《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一书在主体性方面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重新解读。内格里认为,资本与劳动这两个被一方统治另一方的力量锁在一起的主体,从来都不是无足轻重的两个历史主体,每一方都有行动的力量,都有可能在阶级斗争中掌握主  相似文献   

2.
美刊《意大利文化》第23卷(2005年)发表了马克斯·亨宁格对意大利哲学家安东尼奥·内格里(Antonio Negri)题为《从社会学到本体论的探讨》的访谈文章,从内格里思想发展过程中方法论上的变化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现实的社会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理论的价值来源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文中内格里也对阿尔都塞、阿甘本以及福柯等同时代思想家进行了评述。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版图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1世纪以来,马克思在意大利“重新回归”。21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文本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研究,二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问题,三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四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转向。不过,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复兴”的表象之下,仍然隐藏着许多问题,尤其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断裂的深层困境。因而,需要从理论上正视影响其发展空间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阶级斗争与身份政治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个150年的说法是否适应当今世界呢?马克思主义所遭受的最持续批评之一是,当资本主义走向成熟时,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和总数都已经减少了。持有该批评观点的人们实际上是指,在发达国家中蓝领产业工人阶级在劳动力整体中所占比例已经减少。但是,从一开始,马克思就不是按照工人的工作类型而是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把工人阶级定义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①的阶级。换句话说,工人阶级由那些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的人们所…  相似文献   

5.
拉克劳和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认为,在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从阶级社会转向了大众社会,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义革命策略已经过时,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解体与边缘化。他们认为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需要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激进民主。激进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反,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拓展民主政治领域就是在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不同意后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主义主张,试图对这一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过回顾资本主义历时数百年的演变进程,揭示了其固有的发展逻辑。"政治马克思主义"从民主幻象、政治权力私有化以及政治乌托邦三个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政治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的衰退与危机早已被马克思所揭示,虽然经历了从农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再到殖民帝国主义、最后发展为资本帝国主义的转型过程,资本主义扩张和控制世界的手段有所改变,但其追求资本增殖和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危机,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表于英刊《心智:新系列》(Mind,New Series)1983年1月号(总第92卷第367期)。G.A.柯亨(G.A.Cohen),一位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和马克思哲学等领域都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原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历史、劳工和自由》等。他在这篇书评中认同了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但并不认可伍德所论称的马克思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论断,他对辩证法的拒斥反映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8.
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是哈特、奈格里"帝国三部曲"的一条隐藏的主线,他们提出了唯物主义目的论来批判福山的超验目的论,旨在通过人类主体的力量和斗争来改变世界,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们认为,历史终结论被强加给大众,通过消弭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量来保持现状。哈特、奈格里提出打造作为后现代革命主体的诸众,以共有制和诸众民主来替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福山近年的"政治秩序转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批判的回应,并使得相关论争走向更深层面。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以来,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意大利学者乔治·阿甘本和安东尼奥·耐格里在国际左翼学界也很有影响。意大利左翼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总结意大利近30多年来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在信息化、后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保罗·维尔诺和迈克尔·哈特编选的《当代意大利激进思想:一种潜在的政治学》一书,收录了意大利当代左翼理论的一些代表性的文章,为我们了解意大利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概况提供了线索。这里我们选登该书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哈特撰写的题为《作为革命思想实验场的意大利》的序言部分,它介绍了意大利革命运动及激进思想的历史发展,认为它们为世界其他地方革命运动和激进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榜样。另一篇是毛里齐奥·拉扎拉托的《非物质劳动》一文,它介绍了非物质劳动这种劳动组织的新形式,认为非物质劳动正处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新的十字路口,它不仅生产了商品,也生产了主体性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今天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在那个时代,其主要是指产业工人阶级。但是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限定于产业工人阶级肯定不是马克思的本义。他的原意是,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产阶级化”,即陷入这样的境地:失去对自己生活的任何控制,完全无权力,而越来越少的人控制了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曾经有一段时间,所谓白领工人有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1.
认同政治取代阶级政治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规划,这种后革命的政治规划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放规划的放弃.究其原因,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叉政治哲学在深层逻辑上和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的观点非常一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消失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运动的革命历史终结了.  相似文献   

12.
吉登斯是当今西方社会科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理论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涉猎和发挥在西方社会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错误地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等同于一般的社会进化理论,并歪曲和否定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连续性和断裂性、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统一的过程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区别于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集经济、政治、精神、自然异化于一体的批判理论体系。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且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首先,列宁发展了商品生产理论和向资本主义转变的理论,特别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初矛盾是生产者的独立性与社会劳动分工之间的矛盾,并指出正是这种矛盾造成了生产者的分化,形成了雇佣工人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其次,列宁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他指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阶段是市场向晚期资本主义转变的必然阶段。最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特别是对垄断和金融资本特征的揭示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本栏目上期文章中,意大利著名学者安东尼奥·耐格里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法哲学教授达尼罗·佐罗探讨了《帝国》一书与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帝国”的概念问题。在本期文章中,他们将继续探讨“帝国的辩证法”问题和大众革命的可能性。帝国的辩证法 佐罗:我认为您的帝国理论中有一个方面有点问题,那就是黑格尔、马克思和列宁式的典型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作为真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它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具体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有机统一、人类主体性与自然先在性相协调、人化自然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异化、共产主义社会两大"和解"等观点。在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潮流中,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诺埃尔·卡斯特里为主要代表的“批判性劳动力地理学”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理论,从“工作空间”视域出发,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工人阶级的分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在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塑形了“工作空间”,包括作为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空间的等级化“工作场所”,以及作为城市内部空间的等级化“地方”。随着“工作场所”和“地方”日益受双重等级化空间逻辑的规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分化,越来越难以形成总体性阶级意识,从而在客观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然而,卡斯特里等人在思考工作空间规制下工人阶级的未来发展时,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良之路,对此需要进行批判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德国《社会主义杂志》2007年第3期,发表了维尔纳.泽普曼撰写的《工人阶级是否还能被理解为历史性变革的主体》的文章,分析了科技革命和劳动市场国际化等因素对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影响,并从工人阶级的阶级特征和政治行动能力等方面论证了工人阶级依然是社会变革的主体。该文主要  相似文献   

19.
内格里和哈特的《帝国》产生于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一种自由主义的悲观主义气氛之中。在后共产主义时代,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不是有没有错误的问题,而是已经和时代基本没有关系了。难道不是吗?柏林墙已经倒塌了;苏联从内部崩溃了,已经成为人们模糊的记忆;资本主义、市场和自由主义民主似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取得了胜利;旧的工人阶级被后福特主义原子化;民族国家的主权在瓦解,像奴隶一样匍匐在跨国资本和全球市场的力量面前;华沙条约瓦解了;社会民主主义可耻地拥抱新自由主义;前社会主义国家都转型为市场经济并且忙着加入世贸组织;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