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学习完郭明亮同志先进事迹后,我被郭明亮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下面结合自己一年基层挂职锻炼的经历,谈一谈学习郭明亮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和一些个人感悟。我也在基层工作过一年,这一年让我对我省基层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对西部落后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追溯到2019年7月2日,那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日子,一个鲜活的生命如同耀眼的流星划过天际,虽短暂但却永恒。郭明亮同志为保护村民生命安全英勇牺牲,青春定格在32岁。我们失去了一个"好战友",国家失去的是一个好干部,一个家庭失  相似文献   

3.
正"最主要的是群众的生活由群众自己掌握。""靠山吃山,山区生产必须从山区的特点出发,并且要照顾到山区物产多、交通运输不便和劳动力缺乏的矛盾。"——《朱德调查研究文集》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其中之一"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朱德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为此,他长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从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我在与江西省九江市一江之隔的湖北省黄冈地委工作,去九江的机会较多,对"黄知真"这个名字很熟悉,知道他那时是江西省委负责人。但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我初识知真同志是1978年。那年,他调任湖北省委书记(主管农口工作)。当时,我在农口工作,与知真同志有了直接的工作关系。知真同志调来不久的一天,我到东湖宾馆翠柳客舍(知真同志临时住处)向他介绍湖北农业情况。开始,我对知真同志还有几分生疏感,但谈着谈着,我觉得他平易近人,彼此也就越谈越融洽。结束时,他说:"湖北是革命老区,是红一、二、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着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20世纪的"高德伟人",他的经历,曲折不凡,光辉伟大;他的人格,高山景仰,震古烁今;他的理论,经世致用,光焰普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永远鼓舞着我们为实现21世纪历史使命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6.
正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做学习雷锋的表率,更应当是一名活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学什么?毛主席指出:学雷锋不是学他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  相似文献   

7.
正从毛泽东同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论断,到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心系人民,无不展示着领袖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七大上陈云同志作了题为《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著名发言. 陈云同志首先从他观察到的一种现象谈起:"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在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干部中间,有一股骄气.什么是骄气?就是骄傲气概."这是他从工作中接触的干部身上察觉到的,具体的表现就是:"喜欢人家说他好,不喜欢人家说他坏,只能升官不能降级,有功必居,有过必避.有功的时候他一定要居;有过的时候你批评他,他总是想很多道理来解释,其目的就是说明我没有过.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Z1)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见地点是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同志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同志到来时,朱德同志赶忙偕同陈毅等同志到门外来迎接。我远远看见他,就报告毛泽东同志说: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是陈毅同志。毛泽东同志点点头,微笑着向他们招手。快走近龙江书院时,朱德同志抢前几步,毛泽东同志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不一会,他们的两只有力的手掌,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那么热烈,那么深情。进了龙江书院屋里,毛泽东同志把我们介绍给朱德同志;朱德同志也将他周围的干部,给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0.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文,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郑培民.郑培民同志的事迹感动中国,催人奋进!十几年来,我一直以郑培民同志为楷模,向他学习做人的准则、做事的原则和做领导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9,(31)
正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于日理万机之中起身,来到他日夜牵挂的黄河边。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专程离京视察。从济南泺口大坝到徐州黄河故道,从兰考东坝头到开封柳园口,从郑州邙山之顶到新乡引黄渠畔,他察看防洪形势,询问治黄方略,展望大河前景。面对这条母亲河,他心潮澎湃,也忧思难抚,千叮咛万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2019年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  相似文献   

12.
<正>凡是同蒋和生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深刻印象,他是一个对父母孝顺、对同志坦诚、对工作负责,低调务实的人。很多人想采访他,都被他谢绝。"我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可写的"。只要你略知他的一二,你就知道他真的是不需要。心中有国热忱科研他,曾是研制出全国第一头"试管"水牛的  相似文献   

13.
正他早在1992年就提出"探索未来乡村"的命题,并进行深入研究;他坚守十载春秋,矢志不渝践行习近平同志"坚持农村科技创新,拓展山区小康之路"题词精神,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他老骥伏枥、爱乡为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就是共产党员苏昌培同志——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原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长。苏昌培的家乡仙岭村,位于永春县蓬壶镇,是一个出门皆山、地无三分平的偏僻小山村。1999年以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民生活水平低。  相似文献   

14.
彭翔 《政协天地》2008,(9):51-51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以"兄弟"相称。在一次庆功会上,战士们等待坐官轿或骑大马的朱德到来,谁知他却步行来到会场,自我介绍:"兄弟便是朱德"。此事在当时乃至解放后均传为佳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 24日是彭德怀元帅诞生100周年纪念日。 彭德怀是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享有盛誉的元帅。斯大林赞誉他是天才的军事家;毛泽东赞颂他是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人民敬颂他是布衣元帅;诗人歌颂他是真正的人。 彭德怀同志的一生是军事生涯。他从普通士兵、班、排、连、营、军、军团长到副总司令、总司令。他经历了从军阀战争到革命战争,从阶级战争到民族战争,从国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和丈夫个性都很强。婚后,我们为了改变对方展开了无休止的战争,从争吵对骂到性惩罚分床而居,时间已达2年之久。他提出离婚,我不同意,想"拖"死他。丈夫说,协商不成他就起诉,  相似文献   

17.
孟红  袁佩红 《前进》2014,(9):10-13
<正>邓小平同志奋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曾多次踏上山西这方热土,在领导革命、指导建设中殚精竭虑,在山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东征:播洒火种遍三晋邓小平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36年2月红军东征期间。他和杨尚昆率领的地方工作队从晋西一直挺进到晋南一带,利用多种宣传鼓动形式,动员大批青年参加到红军中,在实现"扩红"目标的同时,把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张广泛传播到山西民众当中。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12)
我长期分管彭真同志的住地和在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警卫工作。因此,与彭真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特别是有机会亲耳聆听老人家的许多教诲。1991年3月,他听秘书说我要离休了,大概是怕我有什么想法,就让秘书通知我到他那里谈话。一见面,老人家就问我:"退下来后干什么?"我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老人家一听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共陕西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郭秀明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郭秀明同志学习。郭秀明同志生前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一直是铜川市树立的学习榜样,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1994年他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1996年受到陕西省绿化委员会的表彰,被授予"'三北'防护林绿化先进个人"。逝世一个月后,市委又追授他为"模范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同志在农村支书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不畏辛劳,艰苦创业,苦干实干,无私奉献,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震撼、令人感动、令人敬佩。22年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他最擅做的实事;“党的形象的捍卫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他最崇高的追求;“心比白云洁、爱如清泉涌”,是他的心灵最真实的写照。他的言行、思想、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广为传颂,在亿万群众中广为传播。张云泉同志生活在泰州、工作在泰州、成长在泰州、奉献在泰州,泰州23万党员以及504万人民群众更觉得这位身边的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全市上下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张云泉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中去,投入到争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