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法庭内外》2011,(9):59-59
我出生后,父母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将我丢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后来警察将我送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7岁的时候,一对夫妇通过民政部门收养了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前不久,我的生父母找到我,要求我尽赡养义务。在遭到我拒绝后,他们将我告上了法院。他们的理由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项法定义务,虽然他们没有抚养我,但我仍然应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2.
高晓春 《中国监察》2009,(12):60-61
年纪小的时候,对中国共产党,我没有多少认识。因为我的父母、我的伯父伯母以及我身边的人,他们大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我眼中,他们是普通人,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直到二十年前的一件事儿,才让我对党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是选民选出来的,他们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我要想他们之所需,救他们之所急,解他们之所难,做到选前怎么承诺,选后怎么践行,不能忽悠选民。”这是我初当人大代表时对自己的要求,也正是凭着这一信念和追求,我连续当选了三届县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抑郁多米诺     
郑宾 《检察风云》2014,(20):45-47
"我的父母是很疼爱我的,但他们不了解这个病,认为抑郁症就像一般的感冒一样,只要吃药,就会好了",谈到家人,周伟痛苦地对承办检察官低语:"他们只给了我物质上的支持,但精神上的,从来是没有……我感到很无助……"抑郁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也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从表面上我们未必会发现他们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不同,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经受着我们无从了解的挣扎与无助。  相似文献   

5.
请客     
有一天,我的表弟与中学时相好的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我的镇上。表弟也是我的同学,他一看到我就说,今天他们来“打土豪”了。我大笑不止,我知道他们说的“打土豪”,无非就是要我请他们“摄一顿”。都是老同学了,几十里外来看我,请他们吃餐饭当然是再应该不过的事了。地点选在“王侯酒楼”,上了十来个菜,喝了4瓶“沪州老窖”、一箱啤酒。酒足饭饱之后,我到服务台结账,我拿出一沓票子,叫服务员算一下。店老板过来对我说;“不忙,不忙,吴镇长,先记着,以后再说,以后再说。”我说:“我这是私人请客,还是结了账好。”店老板看我…  相似文献   

6.
我有两个读研究生时的同学兼朋友。两人听说我要把他们的“城南旧事”写出来,都跟我急,一个威胁要断交;一个扬言要动刀。尽管如此,为了我当初感受到的愤慨,我还是要违背其意志把他们的旧事写出来,以正中国学界之歪风;以儆后来之效尤。不过,为了我的朋友们的前途,我还是把他们的真名隐去,分别叫他们阿东阿西吧。阿东和阿西都善写,都出身贫寒。他们的这两个属性,是可以通过出版以前者改善后者的,问题是找到一个出版的途径。作为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写一些东西,当然是写了能出的路子。在这里,就要涉及到他们的导师了。阿东和阿西…  相似文献   

7.
作完乳腺癌根治手术,跟着接受化疗。我昏沉沉地躺在病床上,化疗药物通过输液管一滴一滴渗入我的静脉血管。“蒙律师”耳边响起呼唤声。我睁开眼睛,见一位陌生女子捧着一束鲜花站在我的床前,我欲挣扎起身,被她按住了“你躺着,别动。我是阿生和阿玮的朋友,叫阿秀,受他们之托来看望你。”说完,她把鲜花放在我的床头柜上。我是阿生和阿玮的辩护律师,阿生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涉嫌诈骗案,阿玮是工厂的仓库保管员,涉嫌贪污案,他们被羁押在看守所。“前几天,我到看守所给阿生和阿玮送东西,他们通过所里的公安干警转交一封信,喏,这是…  相似文献   

8.
律师答疑     
我父亲今年60多岁了,腿脚不便,平时出门都是骑三轮车。前几天,我父亲骑三轮车路过同村赵家门口时,赵家的大狗突然窜了出来,追着我父亲要扑咬,我父亲抬腿踢了一下狗,为的是将狗赶开。可是他骑在三轮车上,这一踢,重心不稳,连人带车翻入马路沟里,造成小腿骨折。事后,我找到赵家,要求他们赔偿医疗费,但赵家说,是我父亲自己摔伤的,与他们无关,还说他们家的狗从不咬人,只是乱叫吓唬人,不用驱赶。请问,赵家是否应当承扭我父亲的医药费?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办事,为国家尽职,是我作为一名检察官的职责,只要人民需要我,我就在他们身边,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挡在面前哪怕是一座冰山,我也要把它融化。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5,(11):40-40
我是一名下岗工人,两年前筹资开了一家杂货店,经营烟酒和日常小百货。一个月前的一天,工商所的人到我店进行突击检查,认为我超范围经营,并对我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和罚款500元的处罚。我是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来经营的,并无违法之处,我认为处罚没道理。找他们论理,他们相互推诿,我想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知能否打赢这场官司、请问: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民告官”?  相似文献   

11.
张海鹏 《人民调解》2008,(12):42-43
一群可爱可敬可亲的平凡英雄,他们的淡泊、赤诚感动着我。在他们周围,没有鲜花美酒,没有华屋高堂,有的只是风里来、雨里去;西家短、东家长。在少数人的眼里,他们是“和事佬”;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是“老娘舅”。  相似文献   

12.
绿色的法庭     
康临芳 《法庭内外》2008,(12):46-48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每天上班的主要工作都在法庭进行,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感受他们之间的纠纠葛葛。每一天我面对法庭的国徽,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能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当事人都会称心如意,但我保证我是以最大的努力去平息他们内心的矛盾,让法律这枚信念的绿色种子散播在他们的内心。或许,正是由于内心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当事人刘某才会在两年内5次走进法庭。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08,(5):59-59
我前些天到一家超市购物,将随身携带的手提包寄存在超市存包处,等到离开时我拿出存包牌准备取包,服争员却告诉我这个号码存的包已经被其他人取走了,因为超市服务员工作出错,我的包才被他人取走的,我要求超市赔偿我的包以及包里的物品损失。但是,超市认为他们是免费存包,不应该赔偿我的损失。请问,他们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14.
沪家解忧     
我的困扰: 我父母去世时留下我们兄弟姐妹4人,还留下一套房子。作为长子,我父母去世前都是一直与我生活在一起的,由我为他们养老,安排后事。  相似文献   

15.
蓝为洁 《检察风云》2012,(11):72-74
我是四川重庆人,1926年出生在市区冉家巷,属八个弟妹中的最大一个。因为父亲的开明,我受到的教育很早很特别。因此,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教我的知识,我受用到今天。虽然老人家已经去世40多年了.他的“教育家”形象仍然鲜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行动的准则。我的丈夫汤晓丹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如同我父亲对我一样,对孩子的教育潜移默化。他常常把最珍贵的资料放在他们拿起来顺手的地方,让他们自学领悟……  相似文献   

16.
中尉的辩护     
“杰克逊中尉,你被指控,在敌人强大火力面前临阵脱逃,你同你的连队一起开了小差。你认罪吗?”“不,绝不!因为这不是事实。””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事实是开小差的人q6我连的一小十,而另一多华人是我派他们至把那些胆小鬼追回来。我跑在他们后面,是为了监督他们,使地们不致同那些胆小见一起淄博。”中尉的辩护  相似文献   

17.
不止一次电视台谈话节目请我做嘉宾,讨论城乡户籍问题。每次我都建议:要争取请到正反双方,言论节目一边倒是没意思的;最好能请到公安局等部门的管理者,他们是反对方,他们有学者不知道的信息和判断;大家在一起有争头。遗憾的是,这些管理者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姚婕 《江淮法治》2014,(8):23-23
我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父母等我回家的情景。那天是周末,本应是我回去看父母的日子。转过墙角。看见衰老的双亲并排坐在老屋屋檐下。伸着脖子,凝望我回家的路口,那模样不禁让我酸楚不已。父母含辛茹苦倾其毕生培养了我,现在他们已经老了,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也该是我孝敬他们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木盒     
我的父亲是老革命。幼年父母双亡的父亲,吃百家饭长大,十三岁就出来做工,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从部队转入地方曾先后在几个单位工作过,虽然这几个单位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但他都会很快熟悉情况,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不论父亲调到哪个单位,年年他都是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小的时候,我常常翻开父亲的抽屉,拿出那些大红的奖状,给邻居的小朋友看,得意于我有的而他们没有,他们都很羡慕我。为了多看一会儿奖状,他们拿出各自保存的彩色糖纸给我,我在小朋友当中威风极了。父亲从不管我翻他的抽屉,也…  相似文献   

20.
握手     
赵群 《西部法苑》2003,(8):51-51
像往常一样,我提前来到办公室,准备打扫一下审判法庭。突然,我看到走廊里蹲着两个人,他们看见我来了,慌忙站起来,手足无措地样子:“姑娘,我们早来了,是不是就在这开庭……”他们的年龄与我父亲相差无几,都有着黝黑而粗糙的面孔,穿一身过时近乎褴褛的衣服。他们一边说,一边犹豫地伸出满是老茧的双手来回搓着,想与我握手,但伸出的手在空中颤抖,始终不敢与我相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