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关系的走向赵平安李学保郭媛一、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霸占中国领土台湾,使两国关系处于直接对抗...  相似文献   

2.
准确地分析美国的南海政策逻辑对于中国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是由于其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美国在南海争端上的干涉主义立场也从"多边协商体制"走向了"积极干涉主义"的道路。美国学者对美国在南海利益的界定,美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将会增强其在南海争端上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美国将运用国际法否定中国对于南海的领土诉求,利用经济实力干涉南海争端,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与中国海军实力的差距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构建多边安全机制,提倡运用国际多边机制解决南海问题,力求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南海争端是非常复杂的,解决南海争端也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争端时需要占据道德和舆论制高点,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时注重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建立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处理好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关切,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樊吉社 《外交评论》2013,30(1):65-78
奥巴马第一任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由最初重点推进中美关系以换取中国在诸多美国关切议题上的合作,转变为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高调重返亚洲,展现约束中国崛起的姿态。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解决"适应"还是"防范"中国崛起的问题,尽管言辞上宣称要适应中国的崛起,行动上却采取多种防范措施。这种政策矛盾重重,蕴含着损害中美战略稳定的巨大风险,中美关系也因之进入到一个战略漂流期。  相似文献   

4.
194 9年以前的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经济扩张而非领土扩张为主 ,并以经济扩张来扩大其在华政治影响 ;二是始终站在中国国内革命运动的对立面 ;三是始终重视中国在其整个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上述历史特征 ,对于研究今天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不断升级。美方的表现一方面与其在亚太特别是南海地区的总体地缘利益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特朗普的对华战术选择有关。特朗普企图以南海问题为筹码,来换取中国在贸易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上的让步。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不可能偏离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亚太战略的基本框架,无论是在南海挑衅还是与中国进行利益交换,均是服务于美国当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中国决不应以牺牲主权和战略利益为代价换取美国一时的让步。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应正确判断美国的意图,做出恰当应对,要重视国际规则,坚持U形线内水域"主权水域"地位,慎用"领海"概念。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从明代的郑成功击退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从日本手中夺回台海的控制权,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及统一等根本国家利益的原则问题。邓小平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十分谨慎,因为这不仅承载着中国亿万人民的情感而且直接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二、邓小平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邓小平说过:我是热心于中美关系的。从1974年接替周恩来主持中美关系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1975年邓小平同美国总统福特举行了三…  相似文献   

7.
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问题的内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占领和控制;围绕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问题;涉及对南海这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与影响。南海问题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它使中国领土主权安全遭到破坏,使中国对被别国占领的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面临一种进不能攻、和不能取的两难局面;危及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多层面对中国军事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影响。对此,中国应该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改为"搁置主权、限制或冻结开发",准备南海战争,这是确保中国南海主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是其对华政策的一部分。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政府一直认为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基本上没有与西藏地方当局发生过直接的联系。二战期间,美国曾经对英国侵略和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表示反对或提出异议。当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接近胜利之际,美国的西藏政策逐渐发生逆转,以适应美国政府遏制中国的总体战略。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反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美国政府从未公开否定其认为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立场。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西藏政策的演变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期美国在南海频繁的"航行自由"实践,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从管辖权分析,中国在南海的管辖权依据主要为"历史性权利",中国"历史性权利"的主张符合国际法的构成要件,美国对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解读在国际法上并不准确,同时中菲南海仲裁案的判决也不能影响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美国军舰在通过中国南海水域时需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权益,在外国军舰危害沿海国利益时中国的管制措施符合国际法,在执法方式上也符合国际法的要求。与美国的质疑相反,中国的岛礁建设活动能够保障航行自由和提供航运公共产品;美国用军舰主张航行自由破坏了南海的航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对手 ;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 ;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未来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是美国技术输出的弱化与中国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未来中美关系的性质与发展趋势。美国想定战略主导着未来中美关系的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国想定战略的失效既取决于中国包容性地重建中美关系的能力,也取决于美国人民对美国社会发展失衡的正确认识,及其能够对美国政局努力纠正发展失衡所施加的足够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中美关系。美国人民需要重新思考认识美国现有的霸权思维对中美关系以及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时消除霸权思维,调整对外关系。美国人民正在经历着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与无可避免地陷入经济危机的双重考验。美国人民的选择将成为决定美国能否顺利度过"双重危机"的关键因素,否则未来中美关系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并因美国塑造的冷战思维使全球陷入动荡状态。  相似文献   

12.
谢韬 《外交评论》2011,28(5):59-71
美国在中国外交决策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的决策者、学者和媒体对美国的一举一动几乎都给予高度关注。这种关注的后果是中美关系似乎变成了"被事件所左右的"、非常不稳定的双边关系。然而民意调查数据表明,普通美国人对中美关系诸多方面的感知和观点非常稳定,只有在出现大量新的信息或者发生重大事件的情况下才会明显变化。民意调查结果还显示,尽管中国政府对美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公共外交,但是这种"魅力攻势"似乎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情感总的来说比较冷淡,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情感和威胁感知对他们是否支持与中国保持接触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介入台湾问题以来,台湾问题就成为中美两国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比"911事件"发生前后的美国对台政策来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原因,以说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逻辑,让国人对美国的政策保持警惕,更好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相似文献   

14.
后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主导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在中美关系上,鼓吹"中国威胁论",推动强硬政策,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麻烦制造者",损害了两国的国家利益.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可能长期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关系必然回归现实与理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的对华对台政策,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其实用主义色彩十分浓厚。而现阶段随着中美共同利益的增多和美国需要中国合作的领域的增多,维护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因此美台关系的发展会控制在不破坏中美关系的大局这一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力的增强,在亚太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中美共同的战略利益不断增加;中国广阔市场的吸引力,是促使中美关系升温的原因。但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对华接触政策的目标,以及台湾问题,仍将是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暗礁  相似文献   

17.
燕平 《外交评论》2004,(3):63-70
“分权”和“制衡”原则是美国政府权力的宪法基础,也是美对外政策复杂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源。美国国会正越来越多地以立法或非立法形式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已成为对中美关系的主要干扰。美国总统出于其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双重需要,对华政策总是具有两面性,近年来正逐步使“一个中国”原则空洞化。美国联邦法院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突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及其对华地缘政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政策时好时坏,曲折多变,具有友好与敌对兼备的两面性特征。这种矛盾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对华地缘政治观念。坚持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的人认为,中国是一支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强大的地缘政治力量,而坚持对中国采取接触政策的人则认为,应立足于全球战略均势和亚太安全结构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日益成为掌握美国对外政策的"锚"和"舵",是影响中国台湾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美国国会,有助于深入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开展国会外交,有助于促进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也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2 0世纪 90年代 ,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以来最频繁、最严重的跌宕起伏。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对台政策的变化尤为突出 ,下面试就克林顿两届政府在 8年任期内对华政策的演变作一分析 ,以便为研究和预测当前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在克林顿两届政府的 8年任期内 ,中美关系发生了两次严重危机 ,即 1995年 5月至 1996年一季度因同意李登辉访美和干预台海局势引发的危机和 1999年 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