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给建设类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文中分析了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对教师的认识经历了从职业到事业、再到专业三个阶段的演变。教师专业化理念是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以及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推动的必然结果。但是,教师专业化理念可能带来三个问题:一是导致教师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与教师活动的自由独立性的丧失;二是师范院校有可能借教师专业化的口号淡化教师的专业性,导致办学的盲目性;三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有可能使教师逐渐沦为技术至上主义的附庸。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大众中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其实它“拒斥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以及工具主义、多元主义、怀疑论、悲观主义等,对青年干部世界观的影响不仅很大而且还很深。实用主义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坏”。但如果让它继续泛滥,在一定的政治条件下,它很可能是一种破坏力量。非理性主义思潮“热”已经降温,但作为一种精神危机的哲学,它的情绪基调——悲观主义,在某种气候下仍然有可能冒头。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不利于“双一流”战略发展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助推“双一流”战略发展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要体现“双一流”战略目标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一致性.要在符合高质量教学与研究成果形成规律的基础之上,构建多利益主体参与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由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运作,辅之以教师绩效辅助体系,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教师绩效进行综合性、专业化的评价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杨丽娟 《工会论坛》2008,14(1):102-103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教师职业人格在关键时刻的“亮相”。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注重“初次亮相”、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熟练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式”教师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进行教师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 ,在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和推进教师教育的新形势下 ,参与式教师培训是架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 ,是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素质,世界各国都把教师专业化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共同举措。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的职业化进程。教师在社会上的职业声望是教师职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师的职业声望并未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应该改善教师职业环境、充分发挥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立教师的职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给予教师专业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8.
对教师教学哲学与教师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多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忽视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涯发展。教学哲学与生涯发展存在着内在关联,主要表现在教学哲学是生涯发展必备的素养、生涯发展以教学哲学为基础。作为教师教学素养核心的个人教学哲学,在其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即专业化、职业化和生命化。教师所形成的教学哲学对于提升教师专业智慧、促进教师的职业反思和推动教师实现生命的价值等,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教职员工是高校内部最具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高校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传统人事管理在管理理念、制度和政策、职能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改变,同时强化教师文化认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建立促进科研团队发展的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进行教师职业发展管理,提高核心创新人才竞争力;开发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才能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10.
学术研究中新概念的涌现,一方面体现了这门研究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某种不成熟甚至失败。约瑟夫·奈在1968年时提出,地区主义的说法不过是一种“最新样色的国际时尚”。近些年来, “新地区主义”已成为这种时尚的最新版本。在地区主义的研究文献中,“新地区主义”这个概念的使用率相当高,以至于几乎造成了“新地区主义”俨然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的假象。本文认为,所谓“新地区主义”的概念还是值得怀疑的。为证明这一判断,本文将首先探索“新地区主义”概念的来源,然后在辨析地区主义与“新地区主义”关系的基础上,对所谓新旧地区主义的区别进行评析,认为它们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和明晰的区别,“新地区主义”还是一个有待检验的概念。此外,本文还特别结合国内近年来地区主义研究的部分成果,特别是针对专门涉及“新地区主义”的研究尝试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