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2006,(20)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个活的灵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指南。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中叶,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实践经验特别是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求是》2002,(1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来不为自己的学说设置终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最根本的是要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历史必然性、时代创新性、客观真理性和实践指导性,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的哲学”这一范畴,源自马克思著名的《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它的含义是: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都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发展的哲学;在不同的时代,由于实践发展的水平不同,其“时代精神”和“文明”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到哲学上,其实质就是哲学的当代化(即成为“当代世界的哲学”)。史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19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而进入世界的,它与当今世界“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是 21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又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学风建设是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灵魂。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一、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三个代表”   我们所研究的学风,不是指单纯的方法问题或风气问题,而是指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党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也是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因而全党同志坚持、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同志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 ,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进行了伟大创新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个活的灵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江泽民文选》,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当前,随着《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的出版和发行,一个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正在全党兴起,学习研究《江泽民文选》,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对于我们学好这一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代人学研究的现实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别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内容博大精深,择其灵魂和精髓在于以下几方面:(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感性的活动”或“客观的活动”;(2)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的出发点;(3)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实践: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树智 《理论学刊》2004,1(8):20-21
新实学来源于中国古代实学又高于中国古代实学 ,是中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中华文明活的灵魂。新实学适应中国现时代建设实践和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新实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化、当代中国建设实践哲学化的产物。关注当代中国的新实学 ,建设中国的新实学 ,新实学就一定能在中国建成。  相似文献   

10.
顾海良 《前线》2023,(2):4-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道理学理哲理作出新的阐释。“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概括,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价值、精神特质、理论品格、思维特质、思想方法和担当精神。“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时代重塑,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精髓的凝练,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