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共党内普遍存在着急躁复仇的情绪。由于党内领导人也存在“左”倾思想 ,于是 ,把革命形势判断为处于“高潮”时期 ;相反 ,陈独秀却比较冷静地注意到革命形势的不利局面 ,从而提出了“低潮”论。这种在当时看来“右倾”的观点与论调 ,自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那么 ,陈独秀的低潮论与“左”倾中央的高潮论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和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对军队的领导权,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前夕,一九二七年七月初,陈独秀已经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他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我认为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以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划线,在其以前,主要是1925——1927年,为早期思想形成阶段;在其以后,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思想逐渐成熟阶段。本文仅就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思想作些粗浅探讨。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毛泽东早就注意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一些农民问题,对农民运动开始关注;“五卅”运动以后,毛泽东开始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并认真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4.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大未能也不可能挽救大革命的失败,但它揭开了党内批判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序幕,探讨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些正确原则,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作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5.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者枪杀罢工工人顾正红。五月三十日,英帝国主义的巡捕悍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造成了血染南京路的大惨案。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就内部原因而言,除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中共党不成熟外,最根本的还是共产国际和原苏联(下同)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放弃了对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本文就武装斗争领导权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共产国际和苏联认为,国民党是个“工农党”,应全力帮助国民党建设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8.
学习要点: 了解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在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第一次大革命是党参加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伟大斗争;了解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认识党对大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外珍藏着从张静茂家中征集到的一本建党时期的重要革命文献《马克思纪念册》。《马克思纪念册》的捐献人张静茂是原收藏人张静泉的弟弟。据张静茂介绍:张静泉(又名人亚),浙江镇海人,金银业工人出身,1913年入凤祥银楼做学徒,1922年9月16日组织金银业工人俱乐部。领导1922年10月上海金铜业工人的罢工斗争。1923年在闸北商务印书馆工人合作社服务。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五卅”惨案时回上海参加斗争。1927年主持《平民日报》发行所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张静泉被捕,出狱后即离开上海。1932年往来于徐州、开…  相似文献   

10.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中国革命的前途。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比大革命时期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在这个时期中,作为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不仅在思想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中为争取革命领导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周恩来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和实践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由于各个时期我党所处的政治形势和面临的直接任务不同,具体运用中,关于“统一战线”的意义和称呼也是不同的。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1925年5月邓中夏写的《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一文首次使用了“统一战线”一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为上层的资产阶级退出了联合战线,党内普遍使用“统一战线”一词,  相似文献   

12.
在大革命时期,广州、香港两地工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为响应“五卅”运动,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在1925年6月举行了政治大罢工。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邓中夏参加并领导了这次省港大罢工。 罢工期间,经过邓中夏等人的努力,成立了香港总工会,并于1926年4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为  相似文献   

13.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红色中华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它不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欢迎。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把国民党视为同胞兄弟,加以团结和支持,想藉此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岂料同床异梦,先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以国民党“左派”自居、并被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看好的汪精卫也翻脸不认人,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携起手来一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孙中山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及一切革命政策,遂被破坏殆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然而,不屈不挠的…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认识和探索的过程中,受共产国际在无产阶级领导权上的右倾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重大偏差,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甚至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政权的要求,否认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可能性。这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后期,由于工农运动的问题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和斗争也日益显露。中共党内围绕着如何对待工农运动以维持统一战线,从而实现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两次大的争论。第一次是关于如何对待工农运动以维持与国民党右派的关系,第二次是关于如何对待工农运动以维持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通过梳理这一争论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理清大革命时期这一段复杂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看待党内争论,如何开展党内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犯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不能否认,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又是在率先探索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幼年时期,这种探索精神和成果,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错误的,陈独秀只是执行了这条路线,国际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8.
第一阶段:建党前后,资本主义是罪恶。用社会主义来发展实业。第二阶段: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为了适应国共合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又对中国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是有利的。第三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党内“左”倾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12,(11):51-54
峥嵘岁月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辛亥革命前后,以陈独秀为首的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党人云集芜湖,他们在此办报兴学,组建革命团体,使芜湖成为当时安徽革命运动的中心和革命党人的大本营。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芜湖是安徽有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之一,是各  相似文献   

20.
陈永红 《广东党史》2007,(2):F0003-F0003
大革命时期,是广东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1923年党的“三大”后广东区委认真贯彻国共合作的方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揭开了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在大革命的舞台上,中共广东区委发动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