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有宏羽写的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同时刊登这首词作者的手迹,不是后来抄写的,而是当时毛泽东的亲笔。这页写于陕北的  相似文献   

2.
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把他创作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发表。《沁园春·雪》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后,一时注家蜂起,写了许多诠释文章。着重是对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其有关的史实作了一些阐释。从20世纪50年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注家写的有关这首词的史实考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说法:毛泽东这首词是1945年在重庆写的;毛泽东1945年9月6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书赠柳亚子;毛泽东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后,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就…  相似文献   

3.
李虹 《党史文苑》2014,(2):44-46
这是一首毛泽东生前填写的《蝶恋花》词,毛泽东用毛笔行草书写在10行(竖行)信笺纸上,纸张陈旧,尺寸约为285mm×198mm。这首词尘封至今已83年。整首词凄婉悲愤,读之极易使人潸然泪下.同时又易使人同仇敌忾。这首词是毛泽东何时何地为何人或何事所填?  相似文献   

4.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刊出了一篇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刊登出的是毛泽东的手迹,而非后来抄写的.这页写于陕北不大的纸片竟能够经历40多年的风雨而最终得以保存并发表,我们不能不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5.
李喆 《党史博览》2011,(10):52-53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杨建民 《党史博采》2004,(12):26-28
1980 年第七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出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 另外还有一篇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同时刊登出毛泽东的手迹,并且不是后来抄写,而为当时毛泽东的亲笔。这页写于陕北的不大的纸片,能够穿越四十多年风雨而存在——这段时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繁复,充满惊涛骇浪,动荡不 宁的岁月——想到这些,读到这页当时的纸片,我们不能不为它得以保存并最终发表而特别惊叹。 一1933 年,中国左翼著名女作家丁玲,在上海遭到国民党特务绑架,此事在文化界引起极大震动。丁玲被绑架…  相似文献   

7.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1927年的武汉。30年后公开发表时,毛泽东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了一个批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的一天,我在翻看旧时的日记本时,在1976年的日记中,把那年1月15日写在日记本上的一首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词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首题为《沁园春·悼念周总理》的词是这样写的:"宇宙垂纱,环球肃穆,泪雨汪洋。忆光辉盖世,躯身马列;千秋一杰,火胆钢肠。并蓄刚柔,沧桑纹掌,叱咤中外美名扬。回头看,给东方古国,数增荣光。无私无畏革命,赞披荆斩棘永向阳。肯鞠躬尽瘁,一生奋战;创基建国,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0,(20):20-20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这首写于1957年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词中深情怀念的"骄杨"就是他的夫人和战友杨开慧。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距长沙市约70公里,由杨开慧故居、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陵园前方塑建了这座高3.8米、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3,(11):27-27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写了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好后,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  相似文献   

11.
新的里程碑     
肩负着时代的重托,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党的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是新世纪我党的第一次盛会,是我党历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我们不能忘记,1921年夏,在嘉兴南湖那条红色游船上闭幕的党的一大,把马克思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成为党踏上红色征途的闪光起点。我们不能忘记,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在延安杨家岭那个倚山而建、靠油灯照明的中央大礼堂,代表们以雷鸣般掌声通过的党章,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为全党思想的高度统一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不能忘记,1997年…  相似文献   

12.
1945:联合国之初丁丁1971年10月的一天,联合国会议大厅内人声鼎沸,电动记票牌上跳跃的数字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联合国大会在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从此,中国在国际生活上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在已公开发表的50首毛泽东诗词中,有三首是写井冈山的。而其中最早的一首,便是《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8年秋写下的。 1928年7月,敌军对井冈山发起了第二次“围剿”,前锋逼近永新。为调动敌人回援,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二十八、二十九团抄敌后路,向湖南酃县、茶陵进攻,  相似文献   

14.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战士在1954年写的一首题为《西盟的早晨》的短诗的前四行。在云南的西南角,有一片莽莽苍苍的高原.这就是阿佤山,西盟是阿瓦山的首府。诗人试图反映阿瓦人民历史性的飞跃和慷慨的情绪。这首诗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得到了著名诗人艾青的欣赏。他亲笔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公刘的诗》,刊于《文艺报》头条。后来,这首诗选入了198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人成名作选》。  相似文献   

16.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丁玲从南京国民党监狱出来后,历经千难万险辗转来到了陕北地区保安。在欢迎宴会上,毛泽东填下了这首词。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事实上,毛泽东这首词并不是最早发表于《新观察》杂志,而是早在1947年6月已公开发表于《文化报》。该报1947年6月1日出…  相似文献   

17.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毛泽东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黄洋界保卫战具有典型意义,成为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这首词通过对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毛泽东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和雄浑气魄。  相似文献   

18.
阿荣 《新湘评论》2007,(2):64-64
元朝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女诗人号称管夫人,是著名画家赵孟頫的妻子。她曾给赵孟頫写了一首表白爱情的词,其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民主,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高泉成1945年,在隐隐闪耀着新中国曙光的延安,中国民主建国会的老前辈黄炎培先生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老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即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中国历史上"一人、一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不但博古通今善诗精词,而且所写的数十首诗词基本上都是一挥而就成篇的。例如1958年7月1日所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就是毛泽东"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唯有一首六十二字的词是分两次写完又修改了四次。这首词就是写于1931年春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的全文是:"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现把毛泽东是怎样写成这首词的经过概述如下,供读者备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