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宏波  杨秀茹 《实践》2011,(1):37-37
今年53岁、有着28年党龄的魏淑云是通辽市开鲁县东来镇农机商店的经理。在东来镇,提起魏淑云,无人不翘起大拇指。她对事业的执着令人感叹,她致富不忘乡亲的真诚与热情让人感动.她以实际行动造福桑梓、构筑和谐的事迹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提起张士珍,天津人并不陌生,早在40年前,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劳模了。这位以“拿菜一抓准,算账一口清”而闻名商业战线的普通售货员,曾经7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她推着车为双职工送货上门、坚持二十多年售菜车不停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还被改编成相声。当我们在张士珍家里向她提起当初的那些感人事迹时,张士珍却淡然地说:“荣誉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知道:人民的劳模。就是要为人民服好务。”  相似文献   

3.
一支意境悠远的现代舞《远程时代》刚刚落幕,节目主持人开始提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农民立即抢答:“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这天一大早,刚刚落成的开鲁县大榆树镇农贸市场的交易大厅里,气氛热烈,热闹非凡2000多名农民朋友或坐或站,正有滋有味地欣赏、参与着由县乌兰牧骑自编自演、专家现场解答的通辽市“远程教育走进新农村”主题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4.
紫藤 《党建文汇》2006,(4):49-49
初露锋芒。发现商机。32岁的杨开华能当点菜大师,还得从2003年她到广州的一家酒店当服务员说起。那天,她照例招呼几位客人入座。递上菜单,请客的人让客人点菜,客人却一个劲地推辞,“东家”捧着菜谱翻来翻去,很是为难:贵了承受不住,便宜了又过意不去。他借故把杨开华拉到一边,悄悄说:“我给你10元钱,你帮我点一下菜。我今天请客人有两点原则:一是六个人中有一位不能吃辣;二是价格控制在500元以内。既要好吃又不丢面子。”多年的“贪吃”经历,早让杨开华对菜有了一番领悟。她对客人说:“听口音你们是东北人,我按东北菜系给你们配菜:笋干拌鸡、黄金烧猪手、剁椒蒸鲩鱼,素菜来个蟹黄豆花……”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3):120-120
她可能是中国最老的出诊大夫,97岁仍坚持出诊一她不收红包、不开大处方。有人说她守旧、过气,有人说她身上有“医道”。  相似文献   

6.
1968年10月,年仅17岁的张志,同千余名南京知识青年一起,带着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青春志向,来到了茫茫的鄂尔多斯高原插队落户。也许是命运的巧合,从踏上高原之日起,张志的生活便与“羊”结下了不解之缘:牧羊──绒毛纺织工──上纺织工业大学──绒毛工艺员──梳纺车间主任──羊绒衫厂副厂长──羊绒集团公司副总裁。她的工作和生活与鄂尔多斯的羊绒业乃至中国的羊绒业一直没有分开过,一干就是几十年。有人问她对自己的选择是否后悔,她非常欣慰地说:“我的人生坐标就在这儿,我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一做女人…  相似文献   

7.
田秀娟 《党课》2012,(12):91-92
她八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目,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被狐狸精迷住了,不要你们了,咱去法院‘过堂’。”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小小的心如掉进了冰窖一般,那冷,钻心入肺。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
部队入党的马志军今年42岁。1983年马志军结束了5年的军营生活,回到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联合村。回村后,他就一头扎到了蔬菜基础知识的书堆和实验田里,七年如一日,马志军边学习边实践,一个心眼儿要在黑土地上给自己的人生写下浓重的一笔,用他自己的话说:“人不能小看自己,要自强不息。”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志军成了村里的种菜专家,并于1990年受聘担任了联合村村委会副主任。在他看来,联合村的前途和优势是发展蔬菜业。他利用自己的强项,带头内引外联选品种、跑销路、传技术,种起了圆葱、大葱、茄子、豆角这些保存期长…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她是十年来基层政改最坚定的实践者;有人说她是共产党的“铁杆”党员;还有人说她的改革太超前,“不会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10.
百姓说:“书记来过我们家,笑眯眯地和我们摆龙门阵,还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要她解决……”外来投资者说:“是书记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才不远千里来投资。”乡村干部说:“是书记带着我们天天围着人民的利益转。”书记笑笑说:“可能我是女性,有点急躁,只要老百姓的事有一桩没办好,我就忧心忡忡。”一1998年10月底,纳雍县勺窝乡干部和村民听说要来一位新的乡党委书记,但一个月后的一天,他们万万没想到来的是全县独一无二的乡镇女书记杨丽霞。老百姓中有人说:这么大的一个新建的穷乡,2万多人的希望压在她肩上,她挑得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因经济问题或其它问题而“中箭落马”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中,30至40岁之间的成了一支“主力军”,39岁成了一些基层干部的一个“坎”。相对于几年前一些领导干部在离退休前晚节不保被称为“59岁现象”,如今有人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腐败低龄化称之为“39岁现象”。 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39岁──精力充沛,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努力工作的壮年期。然而,从纪检监察部门传来消息表明:近几年来,因收受贿赂等经济问题或其它问题而“中箭落马”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中,30岁至40岁之间的成了一支“主力军”。 …  相似文献   

12.
圆梦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冬季.荷与杰在外地一所师范大学的食堂相遇。当时,荷是该校的大三学生,杰在该校食堂打零工。在窗口打饭的杰无意中发现,荷常常是在所有的学生打过饭后才出现在窗口,总是非常轻声地说:“要二两米饭”。杰:“要什么菜?”荷:“不要菜”。她是一个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大学生.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痛。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20):84-85
三岁多的时候,翩翩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在卫生间担心地问我:“妈妈,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会死的,是吗?”我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某天路过一家花圈店,她大为惊艳:“这么多漂亮的花呀!”我说这是花圈,是送给去世的人的。她问:“为什么人死了要送花圈呢?”  相似文献   

14.
床前明月光     
叶倾城 《党课》2012,(22):90-91
好多年前,还在报社工作,在等版的无聊时间里,跟同事聊起一条当时的新闻——一个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因为几句口角,把一个14岁的女孩活活掐死了。我们正在大呼小叫、无限感慨时,美编姐姐突然转过身,斩钉截铁地喝止:“别说了。”她说:“我当妈的人,听不得小孩受苦遭罪的事,真是听不得。”  相似文献   

15.
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兢兢业业,热心服务居民,从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火炉子,到低保补助、大病救助、廉租房平定,她一丝不苟,公平公正,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与居民心贴心的‘小巷总理’"。她叫王焱飞,现任通辽市开鲁县开鲁街道工农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王焱飞工作在最基层,直接和居民群众接触,太多的埋怨、太多  相似文献   

16.
她一生6次申请入党,并为之执著地等待和奋斗了26个春秋,直到61岁时才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她动情地说:“生我是娘,教我是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就是新中国护理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  相似文献   

17.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8):10-10
一个很有名的“80后”作家,曾感叹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她说:“上了大学,才发现知识只能延迟命运,而一点也改变不了命运。考不上大学,18岁就失业;上了大学,22岁就失业。”她观察到周围许多同学在认识到这一悲凉现实时。都哄然叹气道:“还是读研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时,26岁的常香玉已经是名扬海内外的豫剧艺术家了,但她对组织上说:“像我这样唱戏的,解放前被人叫做‘戏子’,几次被逼得没法活、要自杀,受尽了百般欺辱。只有在解放后,地位才变了,成了光荣的文艺工作者,有了做人和艺术家的尊严。自己工作稍微有了一点儿成绩,党和人民就给了很高的荣誉。”不久,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 发表这条微博的,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据了解,此女8月初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她在微博上抱怨说:“破地方,过得太憋屈了!每天的饭都是那几个菜,县宾馆的厨师重口味,该换了!”  相似文献   

20.
母亲今年春节后不久就迈入76岁的门坎了。知道她老人家不爱兴师动众搞生日庆宴.遂问她有何心愿,母亲笑笑说:“最近老梦见磁器口.你姐弟几个谁有空就陪我到磁器口转转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