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俊 《红岩春秋》2014,(10):21-21
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净。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在当年綦江县石壕镇百姓中传唱的这首民谣,就是对当年红军良好纪律的真实写照。1935年,为保卫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军第一军团派一师二团于1月15日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扼守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和贵州盐防军的行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从遵义出发驱车来到了土城古镇。赤水河畔土城古镇土城古镇依山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赤水河绕镇而过,街巷多为青石板铺砌,依河  相似文献   

3.
王锦慧 《党建》2006,(9):35-36
赤水河是长征这条地球红飘带上的一个闪光点:1935年1月至4月,3万多红军四渡赤水,一举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书写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沿着赤水河,我们追寻红军四渡赤水的壮怀激烈,品读两岸人民发扬长征精神续写的光彩神奇的新篇章。1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赤水河中游,有一座红色之城———习水县。习水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四渡赤水其中的一、二、四渡均在习水境内。中央红军在习水回旋期间经历20余次激战,2000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这块土地上。习水的青杠坡因长满青杠树而得名。1935年1月28日拂晓,…  相似文献   

4.
宋霖 《当代贵州》2006,(4):27-28
赤水,因赤水河得名,因红军“四渡赤水”扬名天下。顺应红色旅游开发热潮,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品牌,对促进赤水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赤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山 《党建》2011,(5):54-55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有三渡在贵州省习水县境内。在习水县的土城镇有条中国唯一的女红军街。街内的小巷直通赤水河边,仿佛女红军的离去就在昨日……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20):50
1929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贵州赤水创建基层组织;1930年到1936年,红色革命的足迹遍及贵州68个县(市、区);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时间最久、路程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南昌起义中的贵州兵,"克服一切困难、到贵州去"的南下支队,两度长征、"平凡的圣人"杨  相似文献   

7.
张军焰 《当代贵州》2007,(17):59-59
滚滚东去的赤水河,见证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英雄事迹,也见证了今天赤水电力公司优质服务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贵州各地利用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的情怀。走进仁怀市红军长征茅台陈列馆,一组红军长征雕塑带领观众走近那段难忘的岁月。"红军曾在仁怀拉开三渡赤水的序幕,留下许多精彩壮烈的故事,在这里学党史、听党课,触摸历史的脉络,让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在陈列馆参加培训的青年干部万远霞动情地说。  相似文献   

9.
哈婷婷 《当代贵州》2005,(10):12-17
北线:国酒之乡红色长征[经典线路]贵阳——息烽集中营——乌江渡口——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仁怀国酒门、四渡赤水、茅台国酒文化博物馆、茅台镇——习水三岔河——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燕子岩、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十丈洞、四洞沟瀑布,丙安、大同古镇——四川泸州。[红色印记]遵义会议,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它扭转了被动局面,使红军转危为安。在娄山关,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赤水河上,红军以“四渡赤水”演绎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战例而永载我军辉煌的战史。  相似文献   

10.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11.
黄晓峰 《当代贵州》2011,(20):50-51
1929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贵州赤水创建基层组织;1930年到1936年,红色革命的足迹遍及贵州68个县(市、区);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时间最久、路程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12.
赤水河,清又清,我送草鞋谢红军。军民情谊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流传在赤水河一带的歌谣 赤水河流经古蔺县太平古镇,雨后的景致朴素纯净,原始自然。红军四渡赤水时乘坐或搭建浮桥所用的小木船早已不见踪影,摆渡船也变成了机动船,只要几分钟就能抵达对岸的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好些镜头,随着潺潺流水,像电影一样流过眼前。  相似文献   

13.
习酒公司是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1998年十月成立。其前身为贵州省习水酒厂、贵州习酒总公司,始建于1952年,今年乃习酒国营60周年。习酒公司位于习水县习酒镇境内,地处赤水河中游、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二郎滩渡口,距茅台酒厂50千米,厂区依山傍水,沿赤水河而建,方圆十里,故称"十里酒城"。公司占地面积333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3000余人,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设有生产、销售、质量、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后勤辅助部门共37个。通过几代习酒人艰苦创业,习酒公司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7,(8)
正一棵年龄200岁的老樟树,巍然屹立在湖南嘉禾县石羔乡大坪岭村村口。它虽只有10米高,胸径仅有104厘米,在古树名木中算不上出类拔萃,但它却是一棵见证过红军三进嘉禾的"红军树"。1934年8月27日,按中央部署,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9700余人,由江西根据地抵达萧克的家乡嘉禾县。他们决定在石羔乡一带宿营。红军的到来,让当地百姓欢欣鼓舞。由于天气太热,  相似文献   

15.
谭明楚 《湘潮》2021,(2):54-54
在衡阳县西渡镇赤水铺的赤水河上,有一座宽约0.7米、长约12米的石板桥,当地群众称之为“红军桥”。这座桥,是1928年由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三团四连在原有桥基、桥墩基础上架设的。一1928年初,湘南起义的熊熊烈火燃遍湘南大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以西渡镇赤水铺至桐桥一线为大本营,与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及郴耒地区工农革命武装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6.
正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红军战士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在长征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600多场战役战斗。从湘江之滨的鏖战到赤水河畔的奇兵,从嘉陵江上的搏击到泸定桥边的呐喊,从乌蒙山中的回旋到陕北"直罗镇大捷",红军长征中一个个战役、战斗所  相似文献   

17.
红军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至3月间70多天的时间里,是长征途中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但实际上,四渡赤水期间的,红军并非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其绝妙之处在于实事求是,不拘俗套,根据形势灵活机动地调动部队,最终为长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既是审时度势的正确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即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红军作战的决定性作用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8.
<正>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气势磅礴的长征史诗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千百年来,四川许多地方在广袤的土地上一直湮没无闻,红军长征却使他们奇迹般地名扬四海。赤水河、金沙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惊涛骇浪中奋勇拼搏的见证;大渡河、泸定桥,是红军勇士彪炳史册的记录;爬雪山、过草地,是启迪今人激励后代去创造未来的象征……2015年,时值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四川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20.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