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军队院校开设的《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地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 ,虽然各有侧重 ,但就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却有着共同的指向。《思想品德修养》课作为院校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觉悟、造就“四有”新人诸方面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化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如何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功能 ,避免教学中重章节系统的理论知识灌输 ,把注意力突出在“育人”上 ,笔者根据《思想品德修养》课的特点与内容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从强化几个功能上实现“育…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修养是革命军人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的重要途径。新的形势对军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年来的《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教学实践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学科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这门课程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哲学理论问题,涉及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课程的建设,根据总政治部批准的教学计划,军队院校《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课程教学研讨班于4月21日至5月21日在南京政治学院举办。来自全军72所院校(含武警)从事思想品德修养课程教学和研究的73位教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武静 《前沿》2014,(3):41-42
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公安院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民警察作风养成,所以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笔者依据实践经验,认为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应本着从“师本”到“生本”的转变,从教学思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探索有效途径,使道德修养课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使公安院校为培养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所学校的校风对学校的全体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同化、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尤其对学员的优良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的形成影响更大。作为教育学员立身做人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重视校风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思想品德修养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效果必然要建立在良好校风的基础之上。军队院校开设《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课的目的,是集中地、系统地、规范地对学员进行以革  相似文献   

6.
《军人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创新,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准确界定其教学目标与功能,努力实现专业化,体现时代性;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价值观教育,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情感教育”的作用;必须创造新的教学手段、教学途径和考核方法,从各个环节上落实培养大批优秀学员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中出现了社会道德价值选择多元性与军人道德价值导向一元性的矛盾,军人道德评价中“义”和“利”的矛盾,军人道德规范要求中“高”和“低”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培养政治上坚定、道德上纯洁的革命军人,是走向新世纪的人民军队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1992年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大学生的重大任务。我们先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中,积极探索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进头脑”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实施并完善贯通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一、调整课程结构,避免交叉重复,优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贯通1.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转变教学指导思想,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何妍 《青年论坛》2011,27(1):147-150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启发引导、问题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探究武的教学法很适合对于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要求不断求新的政治理论课。本文以高校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为例,讨论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0.
殷善兵 《青年论坛》2009,(3):146-14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关键在任课教师。当然除此之外,还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个人的实践与体会,着重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的“九个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最后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培育其科学精神。第十一课既要实现对创新思维概括性介绍的任务,又要实现阐释联想思维的含义和方法的任务。第一课时“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指向就是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本课时引导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创新思维”,开启逻辑与思维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2.
姜群  何青霞 《新东方》2006,(12):29-32
“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的必修课,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也曾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作法,并结合湖北师范学院开展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调研活动,笔者认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四化”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模式创新化以及教学环节规范化。一、教学管理制度化制度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从机制上保证课程的有效开设,为本课程教学提供制…  相似文献   

13.
李芬 《传承》2012,(14):38-39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具有巩固并深化理论教学成果、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保障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基础"课应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的模式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觉悟;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政治科的成绩评定也只能反映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不能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上学期,我们根据《青少年修养》课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我担任初三实验教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的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学业成绩评定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改革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必须同步改革,使几方面协调发展,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指出:“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当结合他们的考试结果和平时的学习运用情况来判定。”根据  相似文献   

16.
顾智明 1948年7月生,江苏泰兴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任本院哲学经济系副教授,新时期道德建设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中西伦理思想史》等课程。出版《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史》等两部专著,主编出版《中国军人的价值》,合著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概要》、《军人伦理学教程》、《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等著作、教材11部。发表论文36篇。参与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获全军院校第二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特别奖,专著《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涯》获全军图书评选二等奖,《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管见》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项获院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和荣誉奖。1988年院庆10周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7.
陈菲  蒋德毅 《辽宁警专学报》2005,(5):F0003-F0003
辽宁警专“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教学和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两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加强。多年来,承担“两课”教学任务的马列教研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政治建警”的原则,把“两课”教学始终作为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对“两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三观”教育中,举办了《不灭的警魂》、《我为警徽添光彩》、《大学生辩论会》等演讲、辩论活动;为使理想、信念、诚信和公安英模教育生动感人,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新课的教学,都有一个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初一《公民》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在导入上下一番功夫。导入引人入胜,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故事导入。在教新课前,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搜集或编写紧扣本框题教学内容的故事,使学生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授《公民》第七课的“赡养父母”这一框题时,有位老师口述了课文所述的一个故事:一位85岁的老太太,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连续被他的四个儿子“抢走”。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体系改革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05新方案"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的指示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体系,是承担这一课程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的新问题。考核改革要做到科学有效,需要教师以课程的性质、内容、目标和特点为依据,构建由全面、立体的考核目标,动态、综合的考核方式,精当、灵活的考核内容,复合、互动的考核主体和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标准构成的考核体系,同时又要充分把握好考核长期操作与大范围应用的可行性,考核成绩覆盖范围等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祝利民 《前沿》2013,(15):125-127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是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令学生思维活跃,心灵震撼的课.遗憾的是,有很多教师对这门课还在演着“一言堂”,唱着“独角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味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确立求索知识的正确态度和充满探索精神的阳光心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和体会,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即应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机统一;科学地把握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概念的解析一定要深透;教学要适度拓展学生的视野面;巧妙地运用例子和案例辅助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