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立 《传承》2011,(3):82-83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宗教生态旅游与21世纪人类文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旅游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宗教生态旅游的提出,是人类跨入21世纪发展旅游业并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重视人类自我完善相适应,宗教生态旅游尤其是佛教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 《今日浙江》2004,(14):19-21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生态旅游以其高度的自然亲向性和社会适应性,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和途径。浙江省作为全国生态省建设5个试点省之一,在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有立足、有主题、多品种、多层次的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则是应有之义。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资源条件。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清水秀,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着明显的资源优势。按国家旅游局现行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将旅游…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山水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武汉市蔡甸区确立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索河镇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把索河镇打造成湖北省旅游名镇。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态旅游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却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旅游项目缺乏特色等困境。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要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精准设计多产业融合并举机制,精准识别乡村旅游扶贫人群,精准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就被迅速地传播.当前生态旅游并没有得到预期较好的发展,且生态旅游存在严重的泛化现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旅游心理学视角对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做一番新的探讨,并探索生态旅游泛化的根源,同时对此提出相应的控制举措,将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前沿》2008,(10):138-141
生态旅游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绿色旅游消费,生态旅游要健康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旅游资源保护薄弱,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空白,因此,要保持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深刻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态旅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重庆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一圈两翼"的战略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市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生态旅游的率先突破,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整体和谐发展。一、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生态旅游不仪是一种旅游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重要业态和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交相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即将建成,对长江三峡线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改变长江三峡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鲜明地提出和尽快地实施以生态旅游为内涵的三峡旅游,把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围绕生态旅游把长江三峡旅游线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精品。长江三峡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和重点在开发和包装上,三峡生态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发展三峡旅游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意识。因此,发展三峡生态旅游要从“三抓、五新”上入手:  相似文献   

10.
漂流生态旅游研究--以贵州马岭河峡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漂流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生态旅游者中勇敢者最富旅游体验的项目之一.这种旅游具有五大优势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旅游过程的刺激性;旅游开展的区域性;旅游对象的选择性.在我国,漂流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贵州马岭河开展漂流生态旅游,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研究其开发模式及对策,有利于提升景区景点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德清下渚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清下渚湖湿地旅游正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与生态旅游不相符的问题,需提高认识,创新发展,使下渚湖湿地旅游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2.
将武隆旅游发展定位为"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名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但又是一个不低的目标。这里仅从对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比较分析的角度对武隆旅游发展做一些思考。一、朝向改变:从冲出去到走回来从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主要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来考察,旅游大致可以分为: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其它专项旅游四大类型。观光旅游是一种最为常见且较为占老的旅游类型,它是以特殊(一般都具有垄断性)的有吸引力的景观而引起旅游者的必趣,旅游者参与的方式主要是"观",其所观之光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文化之光(包括历史的,宗教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生态旅游概念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针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海南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独特的生态系统,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物种,都是神农架生态旅游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为神农架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发挥展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是,要使神农架生态旅游的主题形象更丰满,产业轮廓更清晰,区域特色更鲜明,真正建成大旅游,进入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成为湖北的“名片”,务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是要抢抓省委、省政府重视神农架旅游开发的良好机遇,突出重点,开放协作,整体推进,加强与长江三峡及武当山等地的区域合作,加快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通过生态经  相似文献   

15.
浅析湖北楚文化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如何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湖北省必须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楚文化生态旅游为龙头,来带动全省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晓兰 《前沿》2002,(10):145-148
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本质与内涵出发 ,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 ,提出了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性、社区参与、产品多样化、多渠道筹资等原则 ,并对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具有专业知识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提高服务质量与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毅 《当代建设》2003,(6):42-42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据估算,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为20%-25%。由于我国国土广袤,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致使生物景观异常丰富。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任教授来华讲学时,曾郑重其事地建议:“中国应重视发展生态旅游”。他说:“当前,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兴盛。中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大自然风景,这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以找到的。中国政府对此给予重视。但就我国的生态旅游现状,其开发应放慢速度”。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自从Ceballoslasourain于1983年提出生态旅…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炎 《思想战线》2000,26(5):82-85
滇西北香格里拉腹地中甸县,是云南省生态旅游开发示范区.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旅游扶贫原则指导下,构建保护性开发模式,开发设计并建成了以中甸县城为旅游中心城镇的碧塔海、松赞林寺和霞给村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云南乃至全国提供了一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与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山  杨军 《思想战线》2000,26(1):86-89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区的开发与当地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才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重视环境保护是全球的共识,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发展云南旅游业的大规划中,注重生态旅游才是长远之计.针对云南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是云南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道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并对旅游生态平衡及矛盾运动进行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道路,促进和确保旅游主客体间需求的和谐统一,并从生态角度对如何维护旅游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