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东盟高校合作中的民族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辉天 《传承》2011,(3):72-73,88
中国-东盟地区有着300多个民族。民族人才培养,对中国-东盟长远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价值。中国-东盟政府和高校应在民族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倡导并大力推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民族人才培养,克服各种障碍,从赋予孔子学院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人才培养新功能、建设友好学校或院系、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合作以及提升互派留学生规模与层次方面,建立多元一体的民族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才圣 《传承》2012,(8):23-25
由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入以及国际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创新中国-东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中国-东盟发展的窗口和平台,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把适合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重点,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中国-东盟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金秋九月,中国与东盟再次邀约。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的时间节点,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阐释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新内涵。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体现了中国与东盟不断拓展的合作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区内视点     
<正>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为推动合作共赢献策11月9日,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南宁举行,20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主题,分别就"东盟成立50周年与中国-东盟关系现状与展望""中国-东盟海陆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4个议题作了发言。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双方应继续秉持  相似文献   

5.
正紧扣"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共举办了21个论坛会议活动,各论坛就互联互通、法律和制度保障、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问题展开思想碰撞,促成多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从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到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从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到中国-东盟工商论坛,这些在博览会框架下首次举办的论坛,拓展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领域,为双方合作增添了新内容、搭建了新平台。为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法官论坛围绕投资环境改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论坛还通过了《南宁声明》,提出中国与东盟要加强司法交流与合作,构建互惠双赢的法治环境,中国、东盟各国最高法院有必要通过深化司法改革,为建立自由、便利、透明及竞  相似文献   

6.
正9月12日上午,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隆重开幕。开幕大会以"吐丝织锦化茧成蝶"为主题。以丝绸为主要载体的丝绸之路,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合作的象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第15届东博会主题国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副总统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盛会第十年。这一年,也恰逢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合作10+1>1的无穷力量,为双方长远合作搭建起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广阔平台。无论是置于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战略里审视,还是放在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审视,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融合与合作的"助推器",都将载入史册。在广西加快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进程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不仅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多领域交流合作,更进一步带动广西的全方位开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枢纽和前沿的地位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旅游合作基础深厚稳固,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旅游合作一直是备受瞩目的领域,也是交流合作最火的领域之一。10月11-13日,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行。本届旅游展以"共创‘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新篇章"为主题,紧扣中国-东盟开放平台的夯实提升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开展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为契机,搭建面向东  相似文献   

9.
<正>硕果金秋,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南宁。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梦想,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2日至15日隆重举行。今年是东盟成立50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本次盛会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突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0.
区内视点     
<正>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共建共享"一带一路"12月6日,以"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开幕式上表示,联谊会暨论坛从法治方面研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广西将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以  相似文献   

11.
唐红祥  陈慧 《人民论坛》2020,(11):140-141
近年来,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尚未形成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东盟各国技术标准差异较大、产能合作领域有限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境外产业园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集群式"发展,扩大中国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完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进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之路将会越走越广。"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高歌满怀信心地说。作为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多年的专家,高歌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的课题,并发表了多部著作,他见证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逐渐走向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加快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建设势在必行。2014年9月,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央网信办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共同提出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倡议,得到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还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核心基地放在广西。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主动担负起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的重任。6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  相似文献   

14.
正金秋九月,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喜迎八方来客。会期,记者走进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服务贸易、魅力之城五大专题展馆,探访论坛、推介会、招商会、圆桌会等各类活动。正如开幕大会提出的"吐丝织锦化茧成蝶"主题创意一样,本届东博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不断蜕变与升华,如同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不  相似文献   

15.
<正>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205家媒体1226名记者的聚焦采访,让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世界注视的目光中,开启一段合作共赢的新旅程。9月18日至21日,中国与东盟各国政要、商业精英及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广泛开展高端对话、商贸洽谈和人文交流,奏响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的合作强音。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举办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8日,"魅力东盟·走入中国"文化之旅开幕仪式在防城港市举行。此次活动是东盟国家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倡议,围绕打造中国与东盟合作"钻石十年",将来自东盟的经贸、文化团队带到中国,通过  相似文献   

17.
钟振 《当代广西》2014,(9):30-31
正【专家名片】张家寿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区域金融与区域发展管理,擅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制度"研究。潘永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保险系主任,教授,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助理,广西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东盟经济金融问题"研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和新枢纽,广西基于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新构想,其中包括"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和"加快构建金融合作区"等。为此,记者专访了两位对东盟区域合作和金融合作颇有研究的专家,与他们  相似文献   

18.
杨宇白 《桂海论丛》2003,19(3):78-81
中国政府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广西和云南都有优势,只要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邝雨 《桂海论丛》2007,23(5):86-89
通过SWOT分析,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应加强旅游规划,打造旅游精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交通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推进,探索建立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面向东盟游客开展"寻根游"、"民族风情游",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正【方向】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新动能,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契机,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强数字广西顶层设计,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和"广西云"。【实践】发展数字经济畅通"信息丝路"5月28日,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发挥好中国-东盟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