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玥  肖琴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2):40-53+153-15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五通”合作成绩斐然,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并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印尼的涉华传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印尼关系的正向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一是印尼媒体涉华报道被程式化地纳入富有冲突性的“政治化”框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华议题遭遇污名化传播,印尼媒体负面涉华报道较多;二是中国国际传播权重不足,在外宣中存在话语体系不当、重心偏差、缺乏规划和深耕等问题,外宣成效有待提高;三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部分印尼人对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抱有疑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进而对中印尼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与中国劳工提出疑问与批评。由此,中国在印尼的国家形象,印尼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形象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际政治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标识;二是企业坚守底线,合规经营,担负起社会责任,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自塑”能力,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刘迪 《法国研究》2012,(1):93-99
法国企业进驻中国已有三十个年头,从最初尝试性合作到如今生产销售的大融合,法企不断探索在华生存的最佳模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使市场环境产生差异。民族文化不同造成的矛盾与阻碍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中同时存在。人才成为科技之后的核心竞争力。适应中国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帮助企业揽得更多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不同法企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调整的方式,探索法企在华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韩国》2009,(4):I0007-I0007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  相似文献   

4.
月禾 《当代韩国》2009,(4):98-98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金东哲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5.
一 华夷观念的形成和中国封建时代 “华尊夷卑”的对外指导思想 “华夷”(“夏夷”)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上古虞夏时代,“夏”与“夷”只是两个表示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正如《说文解字》中载:“华,中国之人也”;“夷,东方之人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进入一个华夏族与周边地区的“蛮夷戎狄”等族的民族大融合新时期,“华夷”概念开始突破地域和民族的范围,被赋予文化或文明的内涵。文明程度高的地区,即推行“周礼”的地区,被称为“夏”;文明程度高的族,被称为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范式”转变,国会亦成为“全政府”对华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检索第115—117届美国国会涉华提案、抓取发起提案数量较多的议员涉华推特推文进行框架分析,发现此期间涉华专门性法案增加,议题广度前所未有,而议员涉华推文与提案之间存在一定的主题属性关联。通过对推文和提案的对比、归纳,可总结出四种框架:主权与人权议题、军事与安全议题、经济与科技议题、新冠疫情议题。美国国会对华议程设置总体呈现出“污名化”的负面倾向,其主要是由国际秩序的相对变化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积极引进欧美经济制度和社会文明,股份公司制度也被照搬进来。但是,由于文化的历史积淀,东西方不但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观,而且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战后,通过解散财阀和企业制度的调整改革,日本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逐步确定了有别于欧美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以法人所有权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驻青岛韩资企业文化探讨——以泰光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在华投资迅速增加,山东半岛因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成为韩国投资最多的地区。到1997年底,山东省共批准韩资企业2526家,合同韩资额36.7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21.6亿美元。其中青岛市上述两项指标分别是17.41亿美元和10.18亿美元,均占山东省的47%。可以说韩资企业对青岛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韩国企业在青岛能够得到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韩国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企业远播声名、不断壮大的工具和助剂。  相似文献   

9.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圭泽 《当代亚太》2002,(12):23-27
本文考察了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办法,认为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严锴  吴敏 《法国研究》2013,(3):83-88
通过“安菲特里忒”号的两次中国之行,法国人开启了对华贸易的大门,并为耶稣会士入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此同时,凭借耶稣会士在清廷的影响,法商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享受到了特别优待和经济实惠。贸易与宗教同行,有利于法国人将商品、教义及文化输入到遥远的中华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