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年也是这样。在封建社会,由于从儿童向成人过程仍很简单,甚至都没有青年这个概念而只有少年一词。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它的发生发展不过是产业革命以来这一两百年的事情,但它是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因此,研究青年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变化的来龙去脉,看出这种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有趣的是,中国青年的发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相比,有其特殊性。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考虑中国青年发生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青年概念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概念是青年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实中存在多种青年概念的定义。从综合研究青年的角度,根据人们对青年概念的认识发展,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定义当代青年是处在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和社会自立初期阶段的人;当代青年的年龄界定在18至35岁之间。当代青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青年与现实社会的实际联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的鼓舞下,我国社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置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青年,他们的人生观念如何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认识、评价青年的人生观念呢?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在1993年对四川省1000名青年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青年的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青年价值观研究的价值青年价值观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发生在60年代。70年代日本兴起了研究青年价值观的热潮。我国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直到1983年才终于受到了理论界比较广泛的重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从青年价值观研究伊始,在从事青年研究的学者队伍中就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念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现着青年对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反映着青年对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想往与追求,同时,也制约着青年参与和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基本结构和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也经历了激剧的嬗变和更新。许多固有的传统政治价值观念受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多阶层、多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状况无一不制约或推动青年的发展。因此,在青年与社会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协调关系,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青年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理论思考:“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想主义的主题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7.
社会调查作为人们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促进青年问题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事实上,自从新时期青年问题研究恢复正常以来,社会调查已经成为这一领域内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这方面工作的成败得失,对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研究青年问题,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笔者对发表在我国青年问题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一在我国,青年研究作为科学的研究,大致只有七、八年的时间。前几年,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因素推动青年研究的发展,研究的对象与方向也主要侧重于社会现实及实际生活中所提出的急需解决的种种课题——诸如:劳动就业问题、升学问题、犯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等等。近些年来,不少从事青年研究及青年理论教学的同志,都深感到建立一门独立的研究青年的理论体系——青年学已势在必行,对青年研究的学科化也进行了各种可贵的和有价值的探索。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青年学的范畴与原理等,也逐步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青年学的对象与体系”等文章,青年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10.
谈论价值,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价值目标,是当代世界青年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研究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已成为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抢手的课题,交换对青年价值观念的研究成果,则是力图把握当代青年脉搏的青年问题专家的热门话题。国际上,重视研究青年价值观念的热潮,发生在六十年代。当时,美国青年中出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曾就潘晓文章《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开展了一场青年人生观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青年在讨论中提出“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按照人的本性来说,自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进而得出了“人都是自私的”,只能“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消极结论。这些话出自青年之口,出自未来国家主人之口,引起了一些人对当代青年和民族前途的忧虑,个别同志甚至私下里发出了“世风日下,国将不国”,“青年思想复杂”、“垮掉的一代”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价值和价值覌这类概念,从传统的经济学领域,跑进了我国社会的精神生活中。谈论价值,进行价值选择,追求价值目标,成为当代青年一个比较突出的思想特征。这种情况,客覌上要求我们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敎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把价值覌作为自己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題,要求青年研究把青年价值覌的研究作为把握当代青年社会特征的主要方面。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社会生活提出来的这个课題,不理不睬,或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那就难以对青年价值覌的发展有客覌的认识和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三、社会吸纳力量 我们同时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10余年的历史表明,只有尽可能广泛地吸纳动员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一)社会吸纳力量的概念 青年在实现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边缘性”,为社会所包容、接纳、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7,(33)
改革,既是一个艰苦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思索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改革越深化,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广大党员、干部和关心中国命运的人民群众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路线,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如果说,前一时期,我们的同志中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基本内涵等一些问题,在认识上还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在实践中还有把握不定的地方,那么,现在应该说是可以弄清并把握住它了。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早年探索人类解放道路时,就注意到了青年问题,对青年的解放,青年的社会地位、作用,青年的全面发展,青年的教育,青年的社会问题等等作了研究和论述,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为无产阶级认识青年,发挥青年的社会作用,提供了理论武器。尔后,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当时社会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实际,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又对青年问题作了研究和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研究的理论。对于这份遗产,青年研究领域应当加以总结和继承。马恩列斯对青年的研究,我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青年时尚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所谓青年时尚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青年时尚是一种亚文化时尚 ,它既具有时尚的一般性 ,又具有青年文化的特殊性 ,是青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兰·吉麦尔在《法国人的服装、时尚与仪表艺术》中说 :“如今 ,追求时髦倍受欢迎 ,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目标。”现在 ,青年时尚已成为世界青年研究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一个“聚焦点”。中国的青年研究工作者 ,对青年时尚这一课题进行了跟踪研究和理论上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主要回顾 90年代以后的青年时尚研究。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是一个人接受社会教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社会性的过程。在人的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青年社会化是决定个体基本社会面貌的关键阶段。青年的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在社会教化的基础上,寻找、选择和追求个体生活目际的过程。因此,青年社会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变化中。随着戏剧等传统文艺形式的冷落,音乐,尤其是轻音乐,渐在青年中兴盛起来。收录音机等各种电声器材的持续畅销,响彻街头巷尾、乃至千家万户的轻音乐(抒情歌曲),以及音乐演出盛况空前“爆满”等等,都证实了这一点。这骤然而至的音乐浪潮在吸引、掀动整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社会问题。为了进行有关这方面问题的讨论,本文拟从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原因,结合青年心理,就正在发生变化的青年音乐观念,谈一点看法,以就正于社会学和青年问题研究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20.
沿着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相当复杂的现象。这些现象以很明显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呈现在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社会行为以及文艺作品等方面。近几年来,有人在这方面做过一番研究,但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存我国已中断了三十余年的缘故和某些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上同被研究者客观存在着的“代沟”,所以,一些研究文章并未真正探索出青年的社会心理。我认为,青年问题的研究工作,应当主要让青年人去做,必须提倡青年人写青年人。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年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下面,我们对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上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做一番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