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陪审制度是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它体现出司法的民主性、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且有利于对公众进行较好的教育。我国现行的陪审制度存在着如相关立法缺失、人民陪审员的筛选机制不完备、陪审员选任中有"精英化"趋势等问题。实践中,应明确陪审制度的法律地位,强化相关法律规定;完善人民陪审员的筛选机制,做好对陪审人员的奖励、惩罚以及培训工作,避免出现人民陪审员"精英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已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施行.各地法院按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部署选任出的人民陪审员在集中培训I后,也在这一天统一上岗.这意味着,人民陪审员制度不仅摆脱了理论上的存废之争,结束了相关法律不健全的局面,而且步入了实际运行的法治化轨道,将会在司法实践中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我国非常重视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2007年9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对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和早已为大众所知晓的"人民陪审员"相比,"人民监督员"是一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称呼。最近,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了个大招,出台《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和《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让"人民监督员"这一监督检察权运行的制度,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民主的要求,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监督法院审判工作,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径。制度完备是人民陪审员工作制度运行规范的关  相似文献   

6.
马力 《共产党人》2008,(16):23-23
选人用人公信度,既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于部选任工作结果的认可度,又是对于部选任工作过程的认可度,是衡量干部选任工作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真正把党员干部群众的“四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4,(2):31-31
立足事前,筑牢“防火墙”。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暂行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前移选人用人关口,规范动议和初始提名,避免干部选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立足事中,设置“过滤器”。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暂行办法》、《选任科级干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社会生活情况考察暂行办法》、《县委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暂行办法》,对干部选任酝酿、考察、决定进行全程规范,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立足事后,架起“高压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南溪县着力推动干部选任工作的思路拓展、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使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不断提高。去年,全体县委委员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满意率达100%,对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平级交流的党政正职干部平均满意率达99.6%。  相似文献   

9.
王本仁 《共产党人》2008,(16):21-22
民主推荐提名是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点和难点,也是机关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选任工作的成败。目前,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工作实践中,存在着任用提名程序不够规范、民主推荐结果取舍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需要切实增强民主推荐提名的规范陛和时学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改革普遍关切,对当前改革的出路,理论界和实践界提出了许多方案,主张不一而足。在深入实践的观察研究中,笔者认为改革中有三种倾向值得反思。第一,片面改革的倾向。笔者长期研究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纵观各地干部选任中的一些创新作为,其中也不乏‘难言之隐’:以竞争性选任创新为例,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各类干部竞争性选拔,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实践》2011,(2):19-19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创新选人用人方式,逐步完善了“三推法、三优法、公选法和全程监督法”等干部选任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庆阳市从2009年7月份开始,探索开展了以"两公开五差额"(即:公开选任职位及要求、公开选任方法及程序,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为重点的差额选任领导干部试点工作,全市共差额选任县处级领导职位6个,在3个试点县差额选任科级职位10个。通过推行差额选任方式,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组织提名向多元提名、从职级推荐向职位推荐、从单位内部推荐向内外结合推荐、从等额选任向差额选任、从封闭运行向公开透明的转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为健全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晓司 《支部生活》2008,(9):38-39
到法院打官司,也许很多当事人不知道人民陪审员和法官一样具有审判权。 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就是要切实把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好,把民主的意识、民主的作风和民主的方法贯穿到干部选任工作的全过程。一、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长期以来,在干部的选任上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选举制,即在党的领导下,选举出代表人民群众的国家权力机关,进而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代…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1,(17):34-35
近年来,彭阳县以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两项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差额选任、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干部选任方式,积极推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力度,这是当前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为重点,在扩大民主上有新进步。选任干部要做到群众公认,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努力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推行干部考查预告制度、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考查办法,努力提高考查工作的准确性;继续…  相似文献   

17.
居茜 《世纪桥》2013,(13):51-52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种由普通公民和职业法官共同审理案件的司法制度。本文展示苏州吴中区人民法院陪审真实案例,考察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发展历史,说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是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加强干部工作监督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中宣传干部工作政策、干部选任公示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提升了组织部门的开放度。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党建文汇》2011,(9):26-26
一个岗位,同时选拔两名干部试岗;试岗者有干事的权力.没有当官的待遇;6个月后,看工作表现淘汰一人。在江西横峰县,这种被称作“差额试岗”的科级干部选任制度正悄然推行。自2009年以来,横峰县有3名参与差额试岗的干部人选未予任职,其中2人是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一的获得者。考得好未必有用,选得上未必有官当,干部选任不再是“非我莫属”。差额试岗,已经在当地干部中引起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9,(22):24-24
2009年以来,中宁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积极探索选人用人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了“两推两决四差额”的干部选任办法,有力提高了干部选拔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实现选任过程民主公开、干部任命竞争择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干部任用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