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第一种意见认为,政治制度决定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的政体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形式保障,更是民主内涵的实际载体,因此,民主建设不能离开这个载体,另外去寻求其他国家的政体民主,应当主要是通过改革,完善我们的政体来逐步实现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第二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也应当从两方面去认识,除了政治角度外,还应讲民主自身意义上的共性面,所谓社会主义民主,只能说享受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它同资产阶级民主和其它民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有没有阶级性?围绕这些问题,社会各界认识不同,意见不一,学术理论界观点对立,争论不休;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更是谬论百出,恶语连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解决民主本质问题,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反击自由化思潮,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种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民主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利。因此,对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3.
庄聪生 《民主》2006,(6):8-11
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  相似文献   

4.
民主再思录     
作为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热点,民主是当今运用得最多而又最为含混的一个概念。对民主的评价,对民主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也可谓十分纷繁。笔者认为,不少流行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故择要发表见解如下。一、民主的价值是否高于一切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大力宣扬民主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不少人在强调民主时却把它推向了极端。他们简单地用民主来概括社会主义的一切,把民主看成是检验社会主义的至高标准,倡导一种“民主价值至上论”。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就是民主,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实行经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实行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如同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一样,三十五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的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就拿对民主这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说,我们曾经片面地认为,民主不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甚至有人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罪于发扬民主,把民主当做资产阶级自由化加以批判。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大体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随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随着科学社会主义付诸实践而产生的。这种民主制主张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取消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7.
刘远柱的"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一文指出,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意见》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将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一个重要的实践形式。我们要充分重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庄聪生 《团结》2006,(3):14-18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协商民主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和上层建筑,总是受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  相似文献   

9.
黄百炼同志的新著《民主建设论》(1998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比较详细地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著作。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上的成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自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以来,并没有在认识上很好地解决。一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过于抽象;二是对民主地位的认识和作用的发挥并不连贯。我们在民主问题的认识上,既犯过盲目自大,拒绝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的制度文明成果的错误;也犯过轻视民主,排斥民主的错误。党…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民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地为人们所承认。中国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走民主化之路,这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或者简单地说,我们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民主?对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恐怕就未必清楚、或  相似文献   

11.
民主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国人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民主?为什么要民主?如何建设民主?等等,在理论界和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清楚。因此,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往往利用一些人渴望民主而又不甚了解民主的情况,打着“争民主、争自由”的旗号,大肆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这次北京从学潮到动乱以至发展为暴乱的风波就充分说明了这点。痛定思痛,冷静地深入地思考一下民主问题的诸方面,对于我们今后正确对待民主问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受自己法律约束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在法学界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受自己法律约束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受自己法律约束的。这两种不同的认识,表现在对列宁有关论述的看法上,也表现在对我国法制问题的看法上,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基本内容。然而,就两者关系,我国学术界却存在普遍的争论。和谐共生与冲突均衡是民主与法治关系问题上的两种相对的认识。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亦有民主为本和法治优先两种认识,亦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法治民主政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今天在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一生革命的光辉业绩,学习他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第一,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研究民主问题。唯物史观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石。对民主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912年列宁就指出:“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第53页)(以下简化为只写卷页)1916年又指出:“民主也是一种国家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为进一步贯彻《意见》精神,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晓渝 《团结》2006,(6):17-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一个最大的理论创新点是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同时,《意见》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意见》关于两种民主形式的概括是对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对于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多党竞争的选举民主并非是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即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如何实现主权在民…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有影响的、冠之以"社会主义"的运动和思潮.就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看,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历史嬗变的过程.但无论过去和现在,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奋斗目标、依靠社会力量、社会变革手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组织载体的定位等原则性的问题上,都是相互对立的.当然,正像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一样,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很吸引人的东西。在人类历史上,不少革命志士向往民主,追求民主,把民主作为奋斗目标,甚至为主献出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人民大众已经享受着历史上最充分的民主权利,但是,民主的魅力并未因此而消失。不管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和态度有怎样的不同,民主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重温列宁的民主理论,学习和领会列宁在民主问题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对于抵制和清除在民主问题上的错误思想,无疑早会有所裨益的。一、牢牢把握民主的实质内容民主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进行了热烈讨论。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理解:一是看作一种国家制度,即国体;二是解释为国家的一种管理形式,即政体;三是理解为首先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意见》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将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个重要的实践形式。我们要充分重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历史过程,对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 历史阶段性的持续发展过程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段性。从社会主义民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夺取政权之前的争得民主阶段和之后的建设民主阶段。第一阶段,人民首先要争得民主。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