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就必须经常与法规制度"对表"。"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古往今来,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  相似文献   

2.
唯规是从     
邓典厚 《江淮》2012,(7):50-51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公道公正公平选人用人提供了法宝,是纠正和反对用人不公的尚方宝剑。如何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以下四点至为重要。敬畏的意识。一个好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是要经过检验完善的,是神圣之作。它是代表和反映着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政策法规也不例外。它是有尊严的。它是高压线,是利剑,是过滤网,是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敬畏意识。只有存敬畏之心才不会越雷池一步。忠诚的态度。一名领导干部有没有组织观念,有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这样的要求,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领会深意,认真践行。尤需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一种敬畏,一份清醒。然而现实当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敬畏当做不干事的挡箭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24):45-45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所以,领导干部对权力要心存敬畏。敬畏不是陡糯,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只有对权办亡晴敬畏,对群众心怀敬畏,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行使权力要尽职尽责。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以事业为本、落实为责、创业为荣,  相似文献   

5.
敬畏是一种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敬畏之心是"敬"和"畏"两种情感在人心中的互动结合;敬畏之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文化现象。全面从严治党规定了敬畏之心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包含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敬畏道德、敬畏权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敬畏体系。以敬畏之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心中有民;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心中有责;严守纪律规矩,做到心中有戒。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7,(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为官用权务必要敬畏权力。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座谈时强  相似文献   

7.
正山清水秀,海晏河清,是人类敬畏大自然而得到的回报;地震海啸,水灾雾霾,是人类蔑视大自然而受到的惩罚。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才能有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才会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免受灾害灾难之苦。"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称不称职,衡量的标准很多,但能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是根本。群众的幸福是最高标准,这句朴实话语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的由衷敬重,是对权力职责的清醒认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对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当心存敬畏、心怀感恩,要倍加珍惜人民群众为自己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断为人民谋福利、为群众造幸福。  相似文献   

9.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更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做到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10.
正宋培伦用了20年打造贵阳市花溪夜郎谷景区。景区不仅有他的创新和热情,更有难能可贵的"匠心"。他的行为是贵州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贵州人民正在用"匠心"推动旅游业发展。什么是"匠心"?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匠者,做到真正的创新呢?匠心首先得有敬畏之心。生活在山区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不只是索取,还有反馈,因为人们心存敬畏。匠心也是虚以待物、宽以待人的态度。只有保持谦虚的心,  相似文献   

11.
张美兰  李璐 《新长征》2012,(8):46-47
省委书记孙政才就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常怀对党的事业忠诚之心,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对自身形象的珍重之心,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实现我省"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宏伟蓝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2)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党员干部若想从政需常怀敬畏之心:一是敬畏人民群众,二是敬畏法律制度,三是敬畏道德规范;还需警惕"两种现象":"登门槛现象"和"闭门羹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认真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五种能力,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第一,坚持察民情,着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各级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接地气、察民情,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6,(2)
正在"三严三实"要求中,做到严以用权、用权为民,就要知敬畏,守规矩,尽职责。严以用权,当怀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党员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组织授予的权力,要严以用权,心怀敬畏。有了敬畏之心,做人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了敬畏之心,用权才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有了敬畏之心,才会知所避、知所止、知所守,行为才会受到约束。敬畏权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作风,审慎用权。要做深入细  相似文献   

15.
沈小平 《实践》2010,(7):55-55
<正>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对自己岗位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感;只有对权力心存敬畏,才能干干净净为民工作。"此话道出了领导干部对待权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要刊视点     
正抓住"关键少数"营造"法治气场"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敬畏法律和重视法律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观念,牢记权力是法律授予的,是组织授予的,是人民授予的。在敬畏法律的基础上,自觉在工作中重视法律。二是把学习法律与学习党章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党处理法治  相似文献   

17.
正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众不但要求他们有过人的才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更要有着很高的道德修养。但近年来,从"微博门"、"裸聊门"、"裸照门"再到"醉奸门"、"猥亵门"等接连曝光,这些美丑不分、寡廉鲜耻的领导干部道德失范行为,影响恶劣、危害极大,不仅严重误导、丑化了公众对领导干部群体的认知,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深刻剖析领导干部道德失范问题的根源,对于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一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  相似文献   

19.
康庄 《江淮》2011,(5):50
前不久,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即"敬重和畏惧之心"。也就是说,每个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古人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孔子"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讲的就是"敬  相似文献   

20.
王会亮 《先锋队》2013,(22):46-47
要想赢民心,就得心爱民。爱民之心,通俗来讲,就是要心里装着老百姓,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事事处处贴近老百姓。这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我党执政的宗旨和目的。在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成的今天,能够培养和拥有一颗真诚的爱民之心,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