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与量刑应采取慎重的态度。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我国《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上,与成年人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这是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既有容易被影响、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面,又有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的一面,因此我国《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规定了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是从宽处罚的原…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四周岁的人是具有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因此,我国刑事立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称为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因为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就成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由于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与成年人有诸多不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较之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具有不同特点。与此相适应,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仅在诉讼的基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具体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由于其年龄方面的原因,其实施犯罪的特点、原因与一般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其预防对策也就当然地有区别于成年人犯罪。国家要很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入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实施的触犯《刑法》应当被处以刑罚的行为。如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触目惊心,新形势下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因素包括自我认知能力弱、自我评价能力弱、自我调控能力弱、自身法律意识弱。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各国立法也十分重视对其定罪、量刑、行刑诸方面的特殊处遇。在我国,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周岁不满18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是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香港、澳门、台湾与中国内地虽然同属中国 ,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内涵及其本质等问题的看法却是同中有异。因而研究四地刑法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比较其优劣 ,评价其得失 ,对于增进四地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制的交流与完善 ,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一 中国内地刑法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概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问题 ,我国内地刑法学界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未成年人犯罪即为青少年犯罪 ,是指已满 14周岁不满 2 5周岁的少年和青年的犯罪。①这是…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法律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近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迹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时,刑法应直接规定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明确列举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罪名;增设时未成年犯罪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不满18周岁的人不构成累犯"的规定;放宽未成年人犯罪人适用缓刑、减刑、假释的条件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以及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触犯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出现低龄化、贪婪性、团伙性、暴力性、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比列不断升高,逐渐成为犯罪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犯罪特征更加明显,犯罪原因和动机复杂多变,作案手段残忍,日益成为危害社会的群体。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且会对其个人心理、生理及其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文章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出发,分析其犯罪动因,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求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最近5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涉及案件种类多、犯罪人年龄小、社会危害大的特点.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和犯罪人生理、心理特点.应该通过法制建设、学校教育、环境预防、社会参与等途径,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老年人的从宽处罚规定,并对未成年人和怀孕的妇女的从宽处罚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刑法第十七条之一的"已满七十五周岁"是指犯罪的时候,第六十五条的"不满十八周岁"是指犯前罪或者犯后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对于跨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适用死刑的只能是已满十八周岁以后的行为。第七十二条的"不满十八周岁"和"已满七十五周岁"是指判决确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概说法学通说认为,刑事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犯罪是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行为,各国刑法必须首先解决犯罪主体问题,进而才能确定主体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重大区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刑事法律领域的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计算机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故有学者认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也应成为计算机犯罪中某些犯罪的行为主体.但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纳入计算机犯罪之主体是不符合他们独特的身心特点的,其原因具体包括:主观恶性因素、客观因素和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保护的立法精神等层面.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虽取得了突出进展,但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管理、家庭教育、亚文化影响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行为而言,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特有规律,不仅影响家庭的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因此,应立足于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体各自优势,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不断增长趋势,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不可低估的社会问题。如何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矫治,使其改邪归正,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检察机关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上,如何实施有效、全面的法律监督,亦面临新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国外立法例与检察实践、就此问题略陈己见。一国外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特别程序简介(一)以少年犯罪的保护优先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刑法或称近代刑法的刑罚理论认为:少年犯罪既要适用刑罚,也要保护、教育,并…  相似文献   

17.
犯罪源头-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的动向与特点.而未成年人犯罪是犯罪的源头,要遏制犯罪,必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源头抓起,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流窜化的特点。教育体制不完善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未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司法制度的一些缺失,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的动向与特点。而未成年人犯罪是犯罪的源头,要遏制犯罪,必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源头抓起,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性的犯罪低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法律所关注的焦点。对未成年人的处罚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罪犯一辈子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处罚犯罪未成年人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