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前,正值青春之火熊熊燃烧时节的挑敏,来¥厂四川省蓬安县天成乡敬老院,开始了为夕阳助燃的事业。弹指一挥间,20个春秋的轮回,昔日的青年人而今亦将步入老者的行列,人们猛然发现,他,姚敏,不论是额头上一条条深深的皱纹,还是手掌上一块块厚厚的老茧,都埋藏着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选择:“糠箩篼”与“米箩篼”从米箩篼跳进糠箩篼是蓬安的一句俗话,用以形象地比喻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从好环境走入差环境的行为,是一种极尽嘲弄的讽刺。然而,现实生活却并不完全遵照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常规心态而运转。高尚与渺小,往往体现在…  相似文献   

2.
胡涤非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红军战士的足迹——刘月生传》,是一部富有吸引力的传记。这种吸引力,固然来自传主的奇特经历、高风亮节,还来自作者突破陈规、锐意创新,有与众不同的写作技巧。 刘月生将军生于湖南茶陵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3岁时以40元银元被卖给李启嫂作孙子,从“糠箩”里跳到了“米箩”里。1929年,月生被谭家述领导的共产党茶陵游击队,作为人质逮捕,与一些女土豪  相似文献   

3.
在人生的旅途上坎坎坷坷地走来,不觉人到中年。在军人堆里和民政战线工作生活,已有不少年份。然而最使我对人生有深切感悟的,却是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时,那位普通实在的农民、我的房东林昌盛老人。1968年秋,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我来到了距天往县城60公里处的地湖公社。公社干部组织我们学习了两天后,永兴大队李家团生产队来了一个黑墩墩的壮年汉子,把我的行李挑着引到他家落户。初来正值秋收打谷。第二天,他挑~对大箩,安排我挑一对小箩。烈日当头,他挑着100多斤的稻谷走在我的前面,我挑着60来斤粮…  相似文献   

4.
弓德旺 《前进》2005,(6):55-55
引凤引来鸡,叫狗叫来狼,种豆种出草,换米换成糠,这世界上有悖于初衷的事可也不少。于是,我最近总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天天呼唤市场诚信,却诚信难归,而听到和看到的处处都存在谎言、欺骗和狡诈呢?有人会把根子挖到行业的本性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上,古语道:“无商不奸”、“无市不欺”嘛;也有人则会把原因找到金钱所具有的无所不能的功用上,常言说,“有钱使得鬼推磨”。为了在市场上多赚钱,商家们出点“假招”,做点“假活”,何足怪哉!要我看,根子也好,原因也罢,虽然这两个方面都有些因素,或者说都有些劣根性的“老病”遗传,但都不是主要的。到…  相似文献   

5.
甩“糠包”,是布依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年正月初3至15、7月半等节日,青年男女都聚集在风景优美的处所或草坪上,开展甩“糠包”活动。 “糠包”用多色花布缝制而成,形如四方小枕头,四角系有2厘米长的五色洒须,内装棉籽或粗茶糠。甩“糠包”,有顺甩倒甩两种;顺甩是右手拿包从上向前绕三转,甩出去;  相似文献   

6.
那日,我到山东邹城峄山游览。一到山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要说山,我也算见识多了,但此山却给我心灵的震撼。“这座海拔仅500多米的山,经研究人员考证,它与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在同一时代形成。也就是说,它的年龄与喜玛拉雅相同。它虽然貌不惊人,但其独特的‘石蛋’地貌举世罕见。这些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圆形、椭圆形的堆砌在一起的石块,是由于海水的冲刷与外界条件的变化,日久天长磨砺而成。正是这一独特景观,吸引了古代君王将相、 文人墨客来此观奇、探幽。”讲解员轻声道来,我的耳边却总回响着:它与喜玛拉雅同龄。此刻…  相似文献   

7.
“矮”这个字眼我不喜欢。偏偏这个让我生厌的字要与我终生为伴,因为它那么惨无人道那么不友好地与我的身高结下了生死相依之缘。1.64米的“小号”男人还算堂堂男子汉吗?往往一些人在藐视的眼神里在讥嘲的话语中顽固地写着这个问号,于是我也开始埋怨造物主“玩乎职守”,在我身上克扣了“材料”,赐我一个在身高问题上的性别错位之身。  相似文献   

8.
山村旧事     
山村旧事赵红梅那年,我们到陕北梁家沟灌户已有半个月,瓦罐里的面已见底,队长派我留下磨面,并把队里的驴拉来优先让我们知青用。随着“的啾”一声吆喝,毛驴开始周而复始地转开磨,磨碎的麦屑顺着两叶石磨的间隙沙沙地流下来。我把麦屑扫进筛子,在筛扛上来回箩着,白花花的面粉落到筐箩里,这便是头茬面;将筛过的麦屑再倒回磨眼里继续磨着,筛过和落在筐箩里的面掺合起来就成了“标准粉”了。头响歇工后,几个男生回来了,他们看着毛驴笃笃地转着急得直搔头,闲驴走得太慢,于是几个人合计说“咱们每个人转20圈,准比它快!”说着就卸下驴套,把驴栓在树上。邓建设首当其冲,推起磨杆瞪瞪地跑起来,一气跑了20圈;下一个梅占津、哒挞——20圈,接下来陆子宏、李名康、尹小涧、吴小东……老乡们见了奇怪地围过来问道:“为啥不用驴,用个家推磨?”几个男生气喘嘘嘘地说:“驴走得太慢!”这时老乡们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娃不懂,人跑得再快,跑几回就熬不住了,驴走得慢,可它不停歇儿。”果然一轮下来,几个男生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了;又干了一轮已体力不支了,第三轮下来说什么也不干了,后来还是套上驴把麦子磨完了。现在回想起这段“以人带驴”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我”与“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我”不是用来指称我自己的 ,不具有指称的语法功能 ,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用法。“我”的用法和“他”的用法是不同的 ,如果说 ,“他”可以用“张三”来代替的话 ,那么我绝对不是我自己的永恒的名字 ,始终有确定的所指的名称。唯我论的错误的语法根源是把“我”看作是始终指称我自己 ,特别是我的心理过程 ,或者心理实体。  相似文献   

10.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11.
“我们宗总来了。” “宗绪明,宗绪明,叫我小宗吧!欢迎各位到六和来。”“呵,好年轻的副总经理!”记者一行望着这位投资上千万美元的企业主管不禁都有些惊讶。小伙子一米八的条子个儿,一脸稚朴的笑容、看上去二十来岁,  相似文献   

12.
墨江紫米,即紫糯米。它的美名甚多,但其每个名称,均以它的罕见名贵和效用而得。如民间流行的紫米炖鸡,是妇女生儿育女的高级补品,称它为“补血米”。墨江癸能等地的紫米,别有奇观,除与其它地区的紫米一样能起到舒筋活血接骨接筋的作用外,其米碎断几节用水浸泡蒸熟后,可自然接成一颗颗完整的米饭,叫它为“接骨米”。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功效,又叫它为“药米”。紫米煮熟后,色泽鲜艳,紫中透红,独特罕见,味道香美,营养甚高,是佐餐、宴席中的高级珍品,得到“紫珍珠”的美称。紫谷曾是照清朝康熙皇帝旨意播种…  相似文献   

13.
刘翔 《人民公安》2023,(22):42-45
身高1.68米的冯逸璇,英姿飒爽,一束马尾更显得干练利落。说起话来那悦耳的嗓音,甜美的笑容让人一看就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邻家小姐姐。她笑着说:“我姓冯,同事与朋友都叫我‘二马姐’。呵呵,我也挺喜欢大家这么叫我的。”回忆起自己怎么会走上从警之路时,冯逸璇说:“这是我和警察的缘分吧!”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胡杨     
拙作“永远的胡杨”在《楚天主人》杂志2005年第11期摄影天地栏目发表后,有熟识的同事对我说,他们很喜欢那幅“永远的胡杨”,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摄影作品是用画面来说话的,并不需要更多的文字。但对关注这幅作品的读者,我却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当然,不是注解也不是对画面的补充,算是一点创作心得吧。胡杨又名胡桐,是沙漠中唯一能大面积种植成活的珍贵树种。树干通直,高可达20多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它具有惊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的恶劣条件下顽强生长。…  相似文献   

15.
陈晓琴 《今日民族》2002,(10):42-43
大多数人只知傣族支系花腰傣有漂亮的花腰箩,殊不知佤族也有一种造型奇特,含义深远的腰箩。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人们喜食草烟,据说草烟对消暑提神很有作用,还能防止野外劳作时被蚊虫叮咬。凡抽吸草烟的佤族妇女都要配备存放草烟的烟袋。在其琳琅满目的烟袋中,要数笔者1996年下乡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大寨征得的竹篾箩格外引人注目。它质地朴实,造型独特,称得上是佤族竹编器中的精品。这古色古香的小竹箩,既实用,又精美,是难得一见的腰上装饰物。有意思的是,这种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具,还有其神圣不可轻告他人的内涵。腰箩必须…  相似文献   

16.
近日,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电视塔13套设计方案市民投票结果揭晓,造型奇异的公里塔最受参与投票市民的青睐。当我看到这张设计效果图时,真是大吃一惊,它突破了我关于“塔”的概念。不管是西安的大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塔、还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比萨的斜塔,尽管造型各异,但都给人以挺拔、直指苍穹之感,塔,从来不靠四面八方的钢索牵引以维持稳定,我怎么看这个公里塔都像锅炉房外的铁皮烟囱。它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欣赏呢?我以为惟一的原因在于它的高度:连塔上天线算上共1000米!“到时可以在888米的世界第一高度观看广州,多么骄傲啊!”不管建什…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加拿大东北角这个偏远省份纽芬兰,恐怕了解不多。这个在1949年最后加入加拿大联邦的省份,为加拿大其他地区的人们带来许多新鲜好笑的话题。别省人谑称纽芬兰人为“纽飞”。让我们来听听“老加”们怎么形容“纽飞”的吧:做实验一位纽芬兰生物学家家研究青蛙,他把青蛙放在地上,叫它跳。这一跳,跳了四米,生物学家写下记录:“一只四条腿的青蛙可跳四米。”切去青蛙的一条腿,再命令青蛙跳,只能跳在四米远,他写下:“三条腿的青蛙跳三米。”再砍去一条腿,只跳了两米,于是记载:“两条腿的青蛙跳两米。”再斩去一条腿,这次青蛙勉强蹦了一米…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11日,七运会女子3000米预赛的头一天,一位记者问我:“王军霞破了10000米的世界纪录,曲云霞破了1500米的世界纪录,明天是3000米预赛,还有戏吗?”我说:“明天的结果会回答你。”结果,我们“马家军”共有5个人打破了由原苏联运动员卡赞金娜保持了9年的该项目世界纪录。 后来,那位记者碰见我,说:“马指导,咱们是老熟人,你早知道有破纪录的实力,怎么不提前透露点风  相似文献   

19.
夏那人家     
夏那村是我民族学调查的田野点,它在行政上隶属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诺西办事处夏那社,离县城不到三公里。“夏那”这个词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山的鼻梁”,它指的是村边那座光秃秃的克勒山。我第一次是在冬天进入夏那村的。中甸草原片片枯黄,显得格外荒凉。十几家高大夯实的藏家房屋,随意落在村道两旁原野上,屋顶上的旗状经幡随风猎猎飘扬。天空中盘旋低飞着很多秃鹫,有一只甚至就歇在我前面十米远的藏房顶上,我清楚地看到它有一只羊那么大。我走近时它扇动翅膀低低地起飞,声音很响,一股风拂过我的脸颊,我看到…  相似文献   

20.
怒江峡谷     
《创造》2006,(Z3)
怒江在云南省境内全长547公里。它自六库向南流去,地势逐渐缓降,河谷逐渐开阔,而向北溯水300余公里,这一段则山峦重叠、万壑幽深,山巅海拔高度一般均在3000米至5000米。山峰与谷底相对高差有1500米至2000米。深谷中的怒江被一座座石门、石峡、峭壁紧紧锁喉,咆哮的怒江冲破无数险滩陡坎的“阻挠羁绊”。沿途注入大江的沟岔,十分短直而呈“非”字形,由此出现无数悬河飞瀑,雷声轰鸣,紫烟四起,堪称“怒江之水天上来”,十分雄伟壮观。这里便是云南最长的、闻名于世的怒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是世界上较长的峡谷之一。怒江峡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