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用其作为抗原物质,注射易感牛体后,可刺激有机体产生抗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保护性抗体,并能有效地预防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这已经通过试验和在生产中大批推广应用后,取得明显免疫效果而证实,然而这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能,仅在预防环形泰勒焦虫病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对于免疫泰勒属中的其他种(牛瑟氏泰勒焦虫)能否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考虑在家畜原虫学的免疫中,在同属异种中通过一种虫苗,能在同  相似文献   

2.
牛环形泰勒焦虫补反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报道,补体结合反应(CF)是动物和人感染原虫后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 ( 1966)用环形泰勒焦虫红细胞型虫体作抗原。检测了实验感染环形泰勒焦虫牛的补反抗体,对补反阳性牛进行攻蜱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牛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P.Hooshmand-Rad等(1971)利用环形泰勒焦虫组织培养物作抗原成功地测定了牛体注苗后血液中的补反抗体。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3.
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是我国血孢子虫免疫方面的第一个活虫苗,并已大面积应用于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流行区。我们于1977年试验成功了用液氮(-196℃)冻存含裂殖体牛淋巴细胞,为工厂化大量制苗提供了种子细胞,但种子细胞在液氮内冻存的过程中,也有程度不同的死亡,所以研究如何延长含裂殖体细胞苗的存活时间和提高种子细胞在掖氮中(-196℃)冻存后的存活率,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1985年我们曾用鱼鳞明胶和  相似文献   

4.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比较普遍,南方则少见,云南省仅有昆明地区奶牛发生瑟氏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5年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县公路养护段在景洪关坪饲养的48头本地水牛从6月开始发病,至翌年1月共发病27头,死亡23头,发病率为56.2%,死亡率达45.8%。经病原检查,试验性治疗,确诊为环形泰勒焦虫病。首次证实,云南存在环形泰勒焦虫,其寄生宿主属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予西伏牛山区,为我省养牛数量较多的县之一。牛焦虫病从1966年确诊以来,病型不断变化。1981年以前,当地以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发病率较高,1982年以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今年,该病约占焦虫发病率的90%以上,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由于病程长,患畜机体消瘦,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一)对卢氏县瑟氏泰勒焦虫传播者的初步看法 据文献记载,苏联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是二棘盲蜱,国内材料报道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有长角血蜱和二棘盲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1年组织河南省畜禽寄生虫普查时对卢氏县蜱种类的鉴定为: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和微小牛蜱。我们从临床检验结果来看,瑟氏泰勒焦虫和双芽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我们在陕西省的凤翔、雁塔、未央、韩城、旬邑、延安、蒲城等县(区)29个乡镇,7个奶牛场,102个村应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宁夏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进行了免疫安全性试验和扩大试验,为推广应用本虫苗提供了资料。 (一)材料和方法 1.虫苗:为宁夏畜牧兽医研究所制造的第33、39代8534、8548等批号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置4℃冰箱或冰壶保存。注苗时,将本虫苗于40℃溶化、稀释,当日用完,一牛一针。对虫苗镜下计数:107万个活细胞/毫升细胞苗。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镜检诊断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对隐性感染,轻度带虫和缺乏配子体的感染诊断困难,而且受到制片与染色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特别是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似形态虫体的鉴别诊断上更为困难。我们应用间接血凝(Lndirect haema-glutirotion INA)试验诊断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效果令人满意。并能揭示患病动物的抗体和虫体的消长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以前的一个简报中,我们曾经证明在伊朗存在有不同环形泰勒焦虫虫株在毒力和抗原价值上的一些变种。 后来曾在国立Razi研究所继续进行这种非常有趣的变种的研究,再次发现用毒力较弱的环形泰勒焦虫虫株免疫的牛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对同一寄生虫的一个毒力较强的虫株的重复  相似文献   

9.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于1967、1969和1970年在宁夏地区,对危害牛只较大的寄生虫病之一——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进行了人工免疫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证明,裂殖体疫苗具有明显的免疫能力,并能保护被接苗牛安全渡过泰勒焦虫病流行季节,从而给牛泰勒焦虫病的防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便于人工感染和制作诊断抗原,笔者对牛的大巴贝西虫(Babesia major)、双芽巴贝西虫(B.bjgemina)、环形泰勒焦虫(Thcileria annulata)、环形泰勒裂殖体(Schizont)、牛边缘边虫(Anaplasma mairginale)和绵羊边虫(A.ovis)进行了超低温冷藏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病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虫体经缺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传播给牛体后,在肝脏、脾脏和淋巴结内发育成裂殖体(schizont),即柯霍氏小体(Koch's bodies),然后侵入红细胞形成配子体(gameto-cyte),可引起牛只严重发病,甚至死亡。裂殖体具有很强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目前,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已能使裂殖体长期地在体外生长,为进一步研究虫体的生长繁殖特性和环形泰勒焦虫病的疫苗免疫,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环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两条带,但瑟氏泰勒虫的迁移速度要比环形泰勒虫的明显的快。  相似文献   

13.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为我国北方地区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裂殖体(Schizont)或柯霍氏小体(Kochs bodies)是泰勒焦虫在网状内皮系统发育阶段的一种形态,主要寄生在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的网状细胞和成淋巴细胞内,具有很强的病原性和免疫原性。目前,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已能使裂殖体连续不断地在体外繁殖。  相似文献   

14.
据国外报道,咪唑苯脲对巴贝斯焦虫病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但还未见用于治疗绵羊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7年4~5月,在焦虫病流行季节,我们用咪唑苯脲对乾宁种畜场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1971年曾用国产贝尼尔对黄牛的临床毒性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治疗做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确定国产贝尼尔对乳牛的安全性和对乳牛血孢子虫病的疗效,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兽医药品厂、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奶牛场于1971年4~9月份在贵阳奶牛场共同进行了下述试验。通过试验基本上肯定了贝尼尔对乳牛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剂量幅度,并认为该药对乳牛轻型瑟氏泰勒焦虫病、双芽焦虫病有很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细胞苗液氮内冻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细胞苗,是由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并在国内最先用于生产实践的寄生虫苗。从1974年起在疫区中进行区域试验,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有效地控制了该病引起的严重死亡;但含裂殖体细胞的存活期短,对种子细胞和已经大量繁殖起来的制苗细胞的保存,是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液氮冷冻保存技术为国内外长期保存微生物、原虫、精子和动物组织细胞的最好手段,它在医学和兽医学上  相似文献   

17.
自从Tsur氏1945年用血浆凝块法培养环形泰勒焦虫感染牛的脾脏或淋巴结碎片,首次将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在体外培养成功后,Tsur氏和他的同事随后对培养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用膨酶消化单层细胞培养法代替了血浆凝块法,使裂殖体的人工培养前进了一大步,为近年来扁瓶静止培养法大量培养含裂殖体细胞打下了基础。由于动物细胞在玻瓶内培养要经过贴壁繁殖的过程,因此充分利用瓶壁面积,使细胞尽量多地得到贴壁机会,是提高细胞增  相似文献   

18.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二棘血蜱(长角血蜱)在牛体吸血寄生时,将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给易感牛体后,导致发病的。 该病最早由Bn、Yhcrmo,3,和H.A.ⅡOXTOpeB于1930年在苏联境内发现,1960年以后在我国贵州、甘肃、陕西、青海、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也陆续见有报道。近年来,该病流行面积逐渐扩大,对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严重。为防治本病流行,我们于1983~1984年开展了牛瑟氏泰勒焦虫病药物治疗试验,采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较为系统地观察了药试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磷酸伯氨喹片杀虫效果最好,治愈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用层析法制备的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annulata)抗原用于ELISA试验,检测62头份带虫牛血清,阳性符合率96.67%;在疫区检测150头份牛血清,阳性率80.43%;在瑟氏泰勒虫流行区检测454头份牛血清,有交叉反应,阳性率28.19%;检测89头份安全区牛血清阴性符合率100%。用正常红细胞抗原和环形泰勒虫抗原分别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牛作了特异性试验,结果ELISA前者OD值为阴性,后者OD值为阳性。2头人工感染牛于接种后14~20天测出抗体,30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其中1头牛接种后12个月ELSA值仍明显高于健康于。环形泰勒虫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边缘边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抗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瑟氏泰勒虫血清,有3/4的阳性反应率,证实环形泰勒虫与瑟氏泰勒虫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泰勒焦虫裂殖体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泰勒焦虫病人工免疫研究的早期工作中,一些作者对含有泰勒焦虫配子体(Gamedocyte)的血液疫苗,曾做了不少的研究。许多人把寄生在红细胞内的配子体,通过甲醛溶液或牛体传代的方法进行致弱,试图制作一种弱毒疫苗,结果证明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性均不可靠。后期则认为,保护性抗体的产生与裂殖体(Schizont)有关,配子体不能产生抗体。兰州兽医研究所实验了Co~(60)致弱的血液疫苗和裂殖体脏器疫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