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现有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而且向人们昭示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然而 ,自 1 997年 7月以来在东亚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 ,使许多人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对“东亚模式”的评价。有些舆论盖棺论定 ,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东亚模式”的脆弱性 ,“东亚模式”已经死亡 ,“东亚经济奇迹”已经终结。怎样正确评价“东亚模式”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拟对上述看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并试从制度和文化层而对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作出分析。笔者认为 ,东亚必须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揭示了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 ,比较研究了东亚四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共性与特性 ,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亚经济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多年来,东亚经济的发展,一直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东亚经济模式曾经让人视为典范,被广泛借鉴、引用;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蔓延,又使其模式遭到普遍的质疑,甚至否定,这就不得不再度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对东亚经济模式演变的历史总结,寻找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东亚与世界经济的重构──“东亚经济发展与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一金日坤一、走向21世纪的难题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世界经济发生了两大变化。其一是世界史的潮流被改变。很多地区摆脱殖民统治而得到解放,并建立了新的国家。其二是互相对立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与东亚的经济腾飞陈恩近30年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生的最激动人心变化,是被世人所称誉的“东亚经济奇迹”。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整体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新的增长中心,东亚也已形成与欧美经济模式相比独具特色的“东亚...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东亚经济论坛第十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东亚经济论坛第十三次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12日~ 14日在西北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日本、韩国、中国、波兰等国的近五十位学者。东亚经济论坛是专门研究东亚经济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阻力和前景 ,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面推进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献计献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就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模式提出“一是先进行双边和局部合作 ,再进行多边和整体合作 ;二是先求同存…  相似文献   

7.
儒教文化的集权秩序与现代化──“东亚经济发展和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二金日坤一、前现代时期停滞的原因儒教文化确实是推动东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我们在解释儒教文化如何引发经济发展之前,应探讨前现代时期儒教文化圈的经济为何停滞不前。不容置疑,比起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8.
对“韩国模式”的系统阐释──《韩国经济发展论》(上册)简评乔亚随着亚洲一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它们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模式被看做发展中国家可以效法的范型。从“后发现代化”论到“儒学伦理工业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0.
东亚文化圈的地位和未来──“东亚经济发展与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四金日坤一、亚洲停滞论和新兴的亚洲关于亚洲停滞论,人们过去讨论了相当长时间,而且停滞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而今天这种讨论却销声匿迹,亚洲的发展反而成为广泛议论的对象。这是现实经济情况已发生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东亚经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亦冬东亚地区经济近30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受到世界的密切关注,成为国际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兹将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一介述,以期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发展。一、东亚经济发展格局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过去20年,东亚...  相似文献   

12.
东亚金融危机后,缅甸经济明显有恶化的趋势,政治仍然不稳定,“民主化”政治近期内难以出现,但中缅关系继续保持着友好发展的势头。缅甸华侨华人在危机后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主,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文化状况有所改善,但较长时期内仍将无法取得与缅族同等的政治地位。缅甸华族形成进程受若干因素制约,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文博士所著《东亚社会变革》一书已于2 0 0 3年 8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东亚社会变革》一书由上、中、下篇三部分组成 ,共 3 0万字。上篇“本土化”重点探讨了战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照搬西方模式 ,而是注重从实际出发 ,探索具有东亚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认为“发展型国家”、家族主义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以个人和家庭为主要负担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适应发展需要有所变化的儒家文化是有利于东亚经济发展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主要因素。中篇“地区化”主要论述了 …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被称为东亚“四小”之首的南朝鲜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的重视,被人们誉之为“汉江边的奇迹”,“亚洲的又一个日本”。自60年代初到目前的20多年间,南朝鲜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1961年南朝鲜国民生产总值仅21亿美元,1987年达到12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57倍.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2美元增至2850美元,翻了五番多。1962年至1982年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各国(地区)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市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经济合作起步晚、进展慢。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给该地区经济以猛烈的冲击,使东亚国家(地区)深深感到加强区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们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恢复和发展东亚经济,必须加强东亚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笔者参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在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10+3”机制启动五年来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危机,中国步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并不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包容性发展是社会快速转型期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维。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和积极倡导的包容性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双重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供给侧改革而开...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也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年初乌克兰危机出现之前,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舆论界有人认为2014年东亚有可能复制一场战争,而且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必有一战。谁也没有想到乌克兰危机横空出世,把世人的目光又吸引到了欧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将东亚形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相比。他称,一战以前,德国和英国依存度非常高,但并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1言外之意就是,尽管今天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很高,恐怕也很难避免冲突的发生。他的这个讲话因不合时宜而受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事实上,战争与冲突并没有发生在东亚,而发生在欧洲。通常西方人,特别是欧洲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当前,在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是中国第一要务"的方针指引下,中国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合作模式,这必将为中国整合地区经济,进而拉动中国经济持久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相似文献   

19.
六、七十年代东亚“四小”的经济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和利用外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等五个中欧国家,也开始大量引进外资。中欧国家有可能借此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吗?六七十年代在东亚出现的经济奇迹是否会在九十年代的中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论述的便利和分析的逻辑性,在展开问题之前首先做两点说明:第一,本文所要分析的东亚发展模式是包括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在内的、经过战后40余年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模式。虽然这三类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先有后,目前也各居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但由于其发展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因而并不妨碍我们从发展模式的高度对其进行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