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农业丰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定则社会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化解“三农”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认真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保山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三农”问题的解决仍是构建和谐保山的基础。只有农村发展,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只有农业增效,才能持续协调发展;只有农民致富,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调研来看,无不看出发展的重点在建设新农村,难点在培养高层次和实用人才上,根本要点是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董经纬 《理论前沿》2005,(19):46-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发展关键时期的内在需求,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问题都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邢台是个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发展较慢,农民增收趋缓,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邢台市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放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更广视角上来重新审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问题无论是在政府着力解决的“三农”问题中,还是在大力推进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前,政府对农民工管理存在一些缺陷,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使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得到切实的改善,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在新农村的发展,既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三农”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真正实现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当前,要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着力解决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农民富裕是实现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当前,“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6.
秦军  陈三三 《理论前沿》2007,495(6):34-35
“三农”问题的解决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邓小平农业思想对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构建和谐江宁的进程上,农民收入低,农民增收难是影响和谐江宁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和谐江宁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城乡和谐、工农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回良玉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抓住了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因素,就抓住了构建和谐江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妥善解决农民工急需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巩固执政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从具体的制度建构上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其中,健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小平理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而解决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三农”问题无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种种不和谐最明显之处,实际上就是农村各个方面的滞后,所以要想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建设是重中之重。贵阳市的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花溪区、乌当、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2003年末,农业人口18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1.22万人贵阳市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在使农业增…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难点。农村的市场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是先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行政府改革是推进农村市场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全国13.2亿人口有近9亿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直接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的农村基层政府,其执行力的提高已成为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可见,只有党内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我们的党才能切实肩负起领导和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也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进~步增进党内和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小康社会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必须“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和谐的社会又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重视发展经济,克服“两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攻方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大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资源富集,农产品品种多,2006年末,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04亿元,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73:27。要破解制约大姚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就是要借鉴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树立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观,搞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问题关乎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大局,人口转移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目前,流动人口存在超量、低质、盲动的现状,加强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代进入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阳明街道会同阳明派出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工”问题看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厘清了与流动人口相关的三大悖论,探索出了流动人口“一软一硬”的社会化管理新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何伟 《理论前沿》2006,(4):10-12
困难群体的问题说到底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制度和政策造成的。应将转变农民身份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