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具有特别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试行绿色GDP考核地方政绩;要建立健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七师生态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创建生态文明,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力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是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从而推进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全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生态制度供给,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即全民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强生态知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生态制度供给,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本质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慧丽 《求实》2014,(3):9-12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倡导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对将自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体或者对象。立足于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道德原因在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和"发展至上"思维方式的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在中国生态文明道德建设中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10)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生态文化为引领,为社会公众提供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低碳创意产业。发展江西生态文化产业,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文明行为;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有利于提升江西生态文化软实力,树立生态江西形象。发展江西生态文化产业,要增强全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加大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注重生态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集聚。  相似文献   

9.
作为建基于工业文明之上的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及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对于理工科院的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和责任,有助于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建立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对此,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公共教育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可通过理工科大学生的具体有效的校企结合的实践活动,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和现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广泛开展家庭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利于家长和子女提高生态文明素质,养成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习惯,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两型"社会的构建。当前,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序发展:一是潜移默化,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二是躬身示范,给子女树立绿色生活的好榜样;三是奖罚分明,培养子女绿色生活的意识;四是亲近自然,在对比中培养子女热爱自然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生态道德意识薄弱、生态知识贫乏等问题突出。树立和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既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参与,同时也需要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于杰 《世纪桥》2011,(1):76-77
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将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有多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表述,其远景十分美好,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为之奋斗,身体力行。但是如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尤其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4.
政治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政治生态的文明程度是衡量国家治理水平、法制实施效果、民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完善社会整体格局及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树立政治生态文明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使政治生态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为人民的幸福、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看,建设生态文明:一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绿色GDP意识;二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三要以"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四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五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六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和水平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加强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列入课程规划,将生态道德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凝成合力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7.
邵红  李爱芳 《世纪桥》2013,(15):58-6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由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在更高层面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国复兴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已成为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必须采取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而行动是受理念支配的,好的理念导致好的行动,好的行动产生好的结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即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主体的共同行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制度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本质是绿色发展,而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单位资源消耗或单位污染排放的产出率。从提高效率角度来看,二者是相通的,即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中,高校通过构建相关知识体系、提高知行转化能力、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等有效途径让大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2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近年来,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生态环境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空气质量令人堪忧、水资源短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土地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态道德意识、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原因,也有行政管理体制、制度体系方面的原因。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整合机构职能、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