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载体,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导向”,而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则应向深度拓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必须强化“三个导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创建促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应切实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农村,大力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此,必…  相似文献   

2.
鄞州:实施改造旧村建设新村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鄞州区委、区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针,正确把握“两个趋向”转换规律,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个提升、四个向农村”(即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村庄示范和整治方面,先后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年”和“生态绿化年”,并于2002年5月在全市、全省率先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工作,同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2…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逐渐转变人们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深刻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建设全面体现小康水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以村庄的整理和整治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科学规划城乡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  相似文献   

4.
郭敬生 《中国发展》2008,8(1):80-85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使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现象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推动经济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适度转移,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走城市包围农村的发展道路,实现城乡资源占有均衡化,推动农村城市化,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宁 《当代广西》2006,(4):52-53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载体。目前,邕宁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优势,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南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按照“融入大南宁、谋求大发展、建设新邕宁、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一桥一路三区三带”建设为突破口,把推进城市化建设作为发展城区经济重要举措来抓,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六大因素制约邕宁城市化进程近年来,邕宁区以城区政府所在地和沿交通干线的建制镇为重点,初步建设了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含义,就要在落实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同时,“加快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的正确方向是以城市较快发展带动农村较快发展。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在整体上是相辅相成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不会危及中国的农业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时代特征。甘井子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提出的“新市民、新社区、新生活”的“三新”工程建设,是实现农村向城市整体跨越的桥梁和载体,是促进区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对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做强做优做美做亲中心城市.既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基层操作。 推进一体化,提升首位度,让综合实力更强 中心城市建设.特点在“城市”.优势在“中心”。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意识环境和城市人的意识层次.是决定城市建设的实体形成和内在功能的重要因素。强烈的“中心”意识是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从全省各地的中心城市看.“城市”特点不突出,“中心”优势不明显.首位度不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核心问题.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国珍 《理论月刊》2006,(8):167-1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战略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特别是2003年7月省政府召开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以来,开远市认真贯彻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开远的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发展速度,拓展产业发展优势,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列…  相似文献   

11.
冀致明 《前进》2006,(9):44-4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成果向农村延伸的过程。按照这一要求,结合我乡农村工作的实际,大家在学习讨论中一致认为“:五个转变”是领跑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一是村镇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史国君 《群众》2008,(8):48-49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全力推进辐射2000万人口的“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中,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构建是涉及全局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3.
何乐 《群众》2023,(4):34-35
<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京坐拥“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消费市场辐射南京都市圈3700余万人,是全国首个人均社零消费超8万元的城市,占领消费制高点、发展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群众》2024,(4):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目标是南京商务商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建邺区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消费创新策源地、面向华东区域的新兴消费首秀窗、辐射南京都市圈的全时消费引力场,为南京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湖北宣传》2006,(2):22-23
30多年前,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韩国政府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简称“新村运动”),较好的解决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实施我国“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特刊发此文,以资借鉴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戴仁泉  张建荣 《群众》2009,(12):84-8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我们泰兴市将“三下乡”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把“三下乡”发展升华为“三扎根”、“都下乡”、“常下乡”,有效实现了使更多的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使更多的关爱围绕农民的需求凝聚。  相似文献   

17.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合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昌 《中国发展》2007,7(1):98-10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城市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是合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一)城市化的内涵和衡量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三次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Urbanization”一词一般译为“城市化”,主要用于说明国外的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  相似文献   

19.
白亚平 《前进》2010,(11):27-28,29,30
晋城市在城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城镇化战略,一手抓中心城市的拉大框架、组团发展,强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容量、品位和辐射带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灵魂,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乡镇企业 小城镇”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县域的工业化城市化,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又间接地发展和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城镇注重发展实业,努力建设“农民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