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成 《行政法制》2000,(2):24-24
我的一位好友——省直机关一位处长,谈到他读了好几遍《资本论》。他认为《资本论》博大精深,只读一遍是不行的,要经常学,反复学。他的看法我是赞成的。  相似文献   

2.
《法制与经济》2009,(19):30-32
“林文正到家时,已是满身大汗。他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住在一幢没有电梯的住宅楼的五层,而他所在的城市南京被认为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到了夏季就闷热难耐。但林文正仍然只把家里的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一篇有关中国人二氧化碳排放的文章中这样介绍一家普通中国人的“排放生活”。  相似文献   

3.
陈晟 《检察风云》2013,(23):96-96
替陈凯歌写剧本,首先要学会听。他是一个具有语言魅力的人,你千万不要被他的语言蛊惑。不过。你也不要急于拨开他语言的迷雾,你随他左冲右突地走过一段弯路,最终你发现这弯路原来是座桥,引渡你到了彼岸。  相似文献   

4.
老枪     
北方  梅子 《法治纵横》2011,(3):69-72
七 神州集团老总赵远方在池塘旁,望着水面,此时他又点起一支烟,他的脚旁已扔下了五六支烟蒂,此时他没有了垂钓的兴致。可以说,神州集团公司发展到今:天,赵远方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也实施了血腥的罪恶。“12·16”案就是他和马明强在“泰吕公司”诈骗案由可能暴露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齐光瑞 《政府法制》2012,(36):39-39
《水浒传》中最可怜而又最可爱的人是谁?李逵也。 一生只为快活 说他可怜,是因为他大小战斗几百次,每次都是他冲锋陷阵,却连头发丝都没有掉一根。杀人无数的他,也从未做过噩梦。一生只知吃、知喝、知杀人的他,最后却要死在他最亲近、最崇拜、最信奉的人手里,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你说这不可怜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证》2004,(9):59-62
(一) 叶永彬今天心情不错,特想吃一顿正宗的麻辣烫.他原来并不想吃也没有吃过麻辣烫,相反,一听到这火爆的名字,他就发怵.一次战友聚会,意外地进了一家麻辣烫,他虽暗暗叫苦,但却不便说出口,只好硬着头皮跟大家一块吃.谁知只一口,他的嘴里、嗓子眼里就像着了火,又像触了电,那股子火辣劲简直没法表达.  相似文献   

7.
熟人     
我是在11路公交车上遇到菲利的,他是我的老同学,大学四年,我们是公认的铁哥们,连衣服都互相换着穿,所以,我们极其夸张地来了一次拥抱。煞是令旁人羡慕。彼此问候,才知道我们都在墨西哥,他结了婚,我也有了家。所以,我竭尽全力地寻找关于工作、家人、小孩的话题,可惜,当初经常秉烛夜谈的我们似乎少了许多默契,只那么三言两语便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甜蜜     
有这样一件事,与读书有关,也使我难忘。 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从事反贪工作。一天,我在办公室询问一名证人。我的办公桌上,除了案卷,还有一本我常年订阅的《人民文学》。这本《人民文学》,一下吸引了证人的目光,他大为惊讶地说,啊,你们检察官也读《人民文学》呀!我当时质疑他的话。他便说,在社会上人们的印象中,检察官就是只懂法律的人。他的“只懂法律”让我很感慨:我们被人看成是文化单一,读书短浅,缺文少雅的人了。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 《政府法制》2011,(29):26-26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他一生著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224卷书。他给女儿的嫁妆是一只装满书籍文稿的红木箱。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2):21-21
据南非《星报》报道,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名逃犯上演现实版《无间道》,他于去年越狱成功后,逃到该国东北部纳塔尔省,不仅不掩人耳目,还当起了警察,破获多起案件并得到晋升。直到约翰内斯堡整个警察系统都浏览到他此前拘留时拍下的照片时,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1.
劣根     
一天,金先达(先达是朝鲜古代对考取功名人士的一种称呼)在赶路的途中——早上吃的饭可能不太好——突然闹起肚子来。情急之下,他一路小跑表到一所民宅前,用力叩门。这时屋里传表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是谁呀}”他急不可耐地回道:“在下路经此地,突然内急。所以想借用一下茅厕,多有打扰!”!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法治纵横》2011,(16):49-52
曹永文再一次引发关注是因为他的又一次献礼行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曹投资3万元,创了大型木雕艺术作品《党在我心中》欲进京“向建党90周年献礼”,哪知他人到长沙后,先前承诺资助他费用的人却消失了。6月16日,他的礼物被困在长沙的境遇受到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城 《政府法制》2014,(18):38-39
奥巴马在自传中坦承十来岁就抽过烟。尤令他尴尬的是,美国《时代》周刊不知从何处弄到一张少年奥巴马抽烟照,从而揭开了奥巴马“资深烟民”身份。  相似文献   

14.
幽默     
《政府法制》2011,(6):23+33+54+58+62-33
防疫 朋友养了只荷兰猪,有一天给小家伙清理笼子的时候被咬了一口,我说这玩意有细菌,你赶快去打狂犬疫苗吧,狂犬病会死人的……他就真的去了,结果第二天,猪死了……  相似文献   

15.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2,(35):29-29
圣人也是人,遇到生气的事,讨厌的人也会破口大骂。孔圣人骂人的话语,就被《论语》忠实地记载了下来。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小人”,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等。孔子最有名的骂人话,是在一次骂学生时脱口而出的,那便是“朽木、粪土之墙”。一天,孔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用功学习,于是大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至认为宰予都已经废物到了不值得他老人家责骂的程度。宰予是孔子高足,孔子骂他,实际上是对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16.
书解万般愁     
自小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迷、书痴。小不点儿一个,竟觉得薄薄的小人书不过瘾,于是捧起了一寸多厚的大人书,从《三国演义》、《西游记》,读到《水浒传》、《红楼梦》……虽囫囵吞枣,却仍读得有滋有味。当兵以后,从昆明到合肥,到成都,再到重庆,呆了很多地方,而每到一处,图书馆是我最神往的所在。举凡文史哲类图书,只要兴趣所至,都可随心所欲,一睹为快。想起那美好的感觉,真令人心醉!读军校时,每次放假回老家,都要到附近的一些书香人家觅书,找古书来看。毕业后,工作很忙,读书的时间大为减少。可是再忙,也要在睡觉前灯下夜读,手持一卷,清茗一杯,直至倦然入睡。  相似文献   

17.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2,(10):54-55
今年71岁的崔全福怎么也没想到,人到古稀却上了一次公堂。与他斗气的是他多年的“羊友”李高山。  相似文献   

18.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21):50-51
还记得从小伴随我们长大的龟免赛跑的寓言故事吗?《龟兔赛跑》: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他们决定来一场比赛分高下,选定了路线,就此起跑。  相似文献   

19.
李邑兰 《法治纵横》2014,(24):23-25
褚时健说,他还在牢房时,已经开始一遍遍用脚丈量每株果树的距离。86岁的褚时健依然喜欢抽烟,他抽一种云南玉溪烟厂推出的“庄园”,说话时,烟一根接着一根,“不能把习惯都戒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今褚时健生活的半径是从家到“庄园”,“庄园”是他的褚橙生产基地,2400亩,位于云南哀牢山脉中部小镇戛洒。  相似文献   

20.
送礼     
王涛 《政府法制》2010,(19):45-45
小王的科长喜欢吃请,喜欢大家逢年过节到他那儿送点礼,即使平日里什么事也没有,要是不送礼他也总找麻烦。小王倔强耿直,他明知科长有这嗜好,却偏偏不买他的账,从不登科长的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