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娄师白原名娄绍怀,1918年生于北京,是我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副会长等职务。娄师白师承齐白石,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平生创作的包括画作和篆刻印章在内的大量美术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及多家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某机构评选出的20世纪十位中国画大师中,除了吴昌硕外,其余九位都曾在美术院校执过教鞭。齐白石曾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黄宾虹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等;徐悲鸿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刘海粟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早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张大千应徐悲鸿之邀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傅抱石从日本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李可染也曾先执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林风眠,1925年时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校长。  相似文献   

3.
篆刻是齐白石艺术成就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文献资料记载,齐白石学习刻印始于1896年,受黎薇荪等人影响,由学习浙派丁敬、黄易人手,用力甚勤.一二年间即对浙派篆刻古朴清勤的艺术特征把握得相当精准。尔后,又师法赵之谦,逐渐变化、开拓,刀法、篆法推陈出新,印外求印,个人面貌逐渐显露。60岁前后,齐白石的大写意篆刻风格已经成型。  相似文献   

4.
一鹤  莉红 《法庭内外》2009,(8):19-24
李可染先生于20年前猝然辞世,生前没有留下遗嘱,但他留下的遗产却导致了家庭内部持续两年的诉讼。直到2009年5月1 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李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108件、书法作品122件、速写9册。水彩画13件归夫人邹佩珠所有。  相似文献   

5.
张振旭 《政府法制》2012,(29):37-37
1930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画展。齐白石的《虾趣》也参加了画展。 但《虾趣》被主办方安排到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因当时美术界有不少人极力歧视和贬低齐白石的作品——认为木匠出身的他绘画出来的作品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会给美术界脸上抹黑。主办方的一位领导因同情齐白石,顶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才让齐白石的绘画“有幸”参展。  相似文献   

6.
昨天,"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李可染中国画作品108件、水彩画作品13件,涵盖了李可染这位中国山水画艺术大师自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2002年4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中使用了于某的作品《争画》(作品原标题为《毛泽东与齐白石》,反映毛泽东、齐白石、郭沫若争画的奇闻轶事。因责编认为“争画”作为标题更突出作品主题而改)。《毛泽东与齐白石》一文刊登在《东方艺术》  相似文献   

8.
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岁。1950年春,毛泽东邀请齐白石做客中南海,在品茗赏花共叙友情后,特留他共进晚餐,吃得当然是富有湖南风味的家乡菜肴.  相似文献   

9.
陈敏 《政府法制》2011,(20):26-26
国画大师齐白石,其画名扬天下。然而,齐白石笔下斗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当年,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慕名前来的求画者早晚不断,使他难以应付。于是,齐白石就在门前贴出一张启事:"白石画虾,10元一只。"这天,有个想占便宜的人带着35元来求画。  相似文献   

10.
张衡 《公民与法治》2014,(12):35-35
书画大师、齐白石关门弟子许麟庐遗产纠纷案,近日在北京市二中院再次开庭审理,原告和被告对许麟庐遗嘱的真假展开辩论。  相似文献   

11.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婚姻家庭案件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了齐白石的关门弟子、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许德麟(又名许麟庐)继承纠纷案,受到众多媒体关注。本案涉及许麟庐生前收藏的72幅名人字画和3把紫砂壶,字画多出自齐白石、徐悲鸿、老舍等大家之手,仅齐白石的画作就有20余幅,价格不菲。许麟庐、王龄文夫妻相伴75年,育有四子四女,除两个女儿于数年前去世外,其余子女均健在。本案除王龄文及在世的6名子女外,两名已去世女儿的子女亦被追加为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庭审中,王龄文提交遗嘱作为证  相似文献   

12.
苗连贵 《政府法制》2013,(26):13-13
李苦禅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生活无着,靠拉洋车求温饱。某日拉车到王府井大街.路过一家书画店.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同时,他又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合称“20世纪传统四大家”。初名懋质,应试后就改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后改写宾虹,中年以后以字行,别号有予向、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其实他是浙江金华人,原籍在安徽歙县。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春拍引来上亿人关注,成交额高达428亿。其间,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明宜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2.24亿元成交……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齐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一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两个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时有书信来往,互赠礼品,也有“争画”的时候,很有趣.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曾十分用心地为毛泽东制作了两方印章,分阴阳文刻写了“毛泽东印”,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入中南海.毛泽东收到印章之后很喜爱,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郭沫若作陪答谢齐白石.  相似文献   

16.
章姗 《检察风云》2014,(23):66-67
几十万元投资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丈夫、女儿突然患病急需用钱,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邓女士猝不及防,父女俩的医药费没有着落,邓女士在百般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了家里珍藏的一件宝贝上--《齐白石款墨笔铁枝梅花图》。  相似文献   

17.
管继平 《检察风云》2014,(23):94-95
在民国书画艺林中,除去像吴昌硕、齐白石等少数几位书、画、印三绝皆达到顶尖造诣的大师不论,像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这样的大画家,印章创作上都曾有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基本案情2002年12月,A国有公司总经理刘某(中共党员)经人介绍认识了B公司总经理王某。在交往中,王某了解到A公司有一批B公司正急需的紧俏商品出售,同时也知道刘某有收藏书画的喜好。2003年4月,王某找到一个做书画生意的朋友,提出要购买一两幅知名画家的字画。王某的朋友拿出一幅题有“白石老人”字样及印章的国画,告诉他说这幅国画系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王某当场出资5万元将该画买下。随后,王某将该画送到刘某家中,向刘某表明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价值5万元,刘某推辞一下就收下了。送画后,王某向刘某提出从A公司购买紧俏商品…  相似文献   

19.
俞剑明 《政府法制》2014,(26):62-62
齐白石爱财,是出了名的.书画家大多标榜清高,耻于言钱,而齐白石卖画卖印,则是详尽标价,锱铢必较.客厅里贴满了价码表:“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折扇每件6元”;“题上款者加10元”;“花卉加虫鸟,每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另,工笔贝叶草虫,每只照原笔单加三倍”。  相似文献   

20.
1934年,张大千曾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的,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但心中却不服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