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李虹 《法制与社会》2011,(29):174-175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许多不应该发生民事案件和恶性刑事案件,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防止家庭暴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家庭暴力表现形式多样,且形成原因复杂,本文从当事人思想因素入手,去探讨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以从根本上认识家庭暴力现象,为防暴制暴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近年来,家庭暴力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凸现,与社会文明进步格格不入。家庭暴力已经不是家务事,对受虐者而言,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引发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民事案件和恶性刑事案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暴力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家庭暴力的问题,制止卑劣的侵害,对受虐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他们及早脱离险境。为了预防家庭暴力,给予家庭暴力实施者以制止和惩罚,也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危害大众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女性家庭暴力犯罪呈现日趋上升的态势,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长期和巨大的。我国应当尽快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对策,以遏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侵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使家庭关系破裂、破坏社会和谐,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尚未出台《反家庭暴力法》,现有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客观上放纵和助长了家庭暴力案件的发生,家庭暴力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救济,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规范在防治家庭暴力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就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等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伤害行为。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给予受害者协助,从源头上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余香 《时代法学》2004,2(5):72-77
家庭暴力是世界公害 ,也是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立法 ,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是遏制家庭暴力 ,切实维护家庭暴力受害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9.
刁硕 《法制与社会》2011,(6):201-201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预防、制止和整治家庭暴力,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实行综合治理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不仅损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和社会和谐,是诱发违法犯罪的一种原因,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近年来,家庭暴力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且造成的后果也日趋严重,手段也更加的多样化.2001年婚姻法修改后首次将家庭暴力问题纳入到法律中,从国家基本法的高度明确“禁止家庭暴力”,体现出家庭暴力问题不再只局限于“家务事”,也表明了我国对家暴现象频繁发生的高度重视.但是对家庭暴力没有一套完整的处遇配置措施,也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实践中可操作性欠缺.2014年8月17日,深圳举行了深圳反家庭暴力立法研讨会,将深圳经济特区针对家暴的专门立法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1.
女权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揭露了妇女保护的不足,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美国通过消除立法歧视,加强公权力干预和民事权利救济,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制度。但随着立法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有制度的质疑,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只有坚持反家庭暴力的国际人权标准,消除性别歧视以达致社会性别结构的平等,才能拔除家庭暴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冯毅 《法制与社会》2011,(23):184-185
家庭暴力是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又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导致婚姻破裂,损害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恶性暴力事件,极大危害社会的稳定。为有效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惩治家庭暴力和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职责,本文从公安机关处理家暴案件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管理、取证及与当事人沟通技巧的角度探讨警方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侵害了家庭成员的利益,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防止家庭暴力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本文在分析了家庭冷暴力成因上,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深入了解冷暴力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但是家庭暴力问题还是屡禁不止。本文重点阐述了发生家庭暴力的内在原因及预防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建立和睦、安宁、团结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易榆杰 《法制与社会》2013,(18):242-243
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而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尤其是立法问题也已同样提上了议事日程。了解我国家庭暴力的立法状况,有利于了解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中积累的经验,立法的现状,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与此相关的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暴犯罪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即精神暴力也是家暴,经常谩骂、恐吓也是家庭暴力。)”①家庭暴力属于公共性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呈多发态势,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罪时有发生。“据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为家暴而解体。”②多发的家暴犯罪行为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严重破坏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目前,家庭暴力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洪华娇 《法制与社会》2013,(34):109-110
家庭暴力,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已成为一种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侵犯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本文将从家庭暴力概述、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和司法不完善及防治家庭暴力对策三大部分来探究家庭暴力问题,以便更好的认识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防治家庭暴力应贯彻预防为主、实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完善相关立法及司法法律救济机制,明确有关机关分工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才能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频繁发生的家庭暴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了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启动的《反家庭暴力法》的立项论证工作,2011年年底,全国妇联权益部开展了“反家庭暴力立法公众态度调查”。2012年3月13日,该调查结果在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87.3%的被调查者听说过“家庭暴力”这个词语,86%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它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团结稳定和和谐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分析家庭暴力的成因、危害,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便于立法机构制定和完善有关防治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律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尽管家庭暴力由来已久,但由于多发生在家庭内部,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才逐步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