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忆及当年,正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懵懂年少,虽吟唱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乡曲,却总翘盼能攀越到山的那一边,只为坚信山的那一边有我无限心情可感受的心旷神怡那片“海”,有我无数梦想可承载的十里洋场,有我无尽思绪可猜想的华灯初上,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幽默     
叶成家 《政府法制》2011,(32):25-25
苏轼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多灾多难,但毕竟还是活到了65岁。这个年纪,在如今当然说不上很大,但在古代,却算得上是高寿了。苏轼有如此高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那乐观、风趣、超脱的人生态度。他生性幽默,爱开玩笑,总能以“笑”和“乐”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幽默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或“情”“理”“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和梳理,再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的,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下我国学界和谐社会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口口声声为人民,一心一意谋权利”,这是张廷登的“两面人生”在他成为阶下囚后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5.
“好饭不怕晚”,这是句老俗话。可见,国人对于“好”有一种执着的追求。精益求精,总是好的,但是最好辅以“多管齐下”、“未雨绸缪”。那就更完美了。这些天不厌其烦地来回唠叨这么个意思,还是因为春运买票那档子事。网络和电话订票,可算是一顿好镀,舆论吁求多年,现在等来了。可是这饭也并非很好下咽。  相似文献   

6.
江峰 《江淮法治》2010,(18):16-17
62岁的土家族“陪牢妈妈”赵子云,用一支笔和两条腿丈量着母爱的深沉。面对二度入狱的儿子,她用慈母之心践行着“母亲”二字的内涵。 光阴荏苒,寒暑更迭,赵子云一头乌发染上了银霜,但她那颗坚韧、宽容的心。一直不曾改变。“我要看着儿子一天天改好”,是她朴实无华的心愿。  相似文献   

7.
1983的冤魂     
李银河 《政府法制》2011,(18):21-21
最近做新中国性史,翻看史料,看到1983年,耳边又是“叮咚”一声:在那一年,中国大地发生了一件早被人们遗忘的大事,那就是“严打”。经过文化“革命”的沉重压抑,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突然发现气压变了。乌云要散了,天要晴了,于是像惊蛰时节的小虫,蠢蠢欲动了。开舞会的、看录像的、群奸群宿的,一时间闹得乌烟瘴气。闹到1983年,一声惊雷,全部落网,判刑的判刑,枪毙的枪毙,阴间多出了一批冤魂,人间留下了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8.
少女之死     
肖立  汪波 《法治纵横》2011,(13):20-21
启蒙开智教育不能让孩子顺利接受,于是用消耗体能的方式“锻炼”孩子,在“行走学校”,孩子们的“智”与“体”被“懂事”的大人们严重割裂。然而,究竟是谁最终把“德”抛掷脑后呢?  相似文献   

9.
“父”这个字,按语言学家的分析,是个象形字,像人持杖之形。大概不持杖教训儿女的,便算不上“父”。不是有句时髦话叫“落后就要挨打”吗?那是非常正确的。移用至家庭关系中,儿女的年龄永远落后于老爹,岂有不挨打之理?  相似文献   

10.
赵作海和一个比他高出半头的女子,在照片里欢笑着。那位女子,是他的新婚妻子。他在走出高墙重新获得本不该失去的自由一个多月后,结婚了。这意味着,他已经走出“昨天”,重续自己那被一桩飞来冤案切成两段的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11.
李如君 《中国监察》2011,(18):53-53
“小金库”概念的界定是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内容。只有解决了概念界定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小金库”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判定“小金库”的“是”与“非”,决定“罚”与“非罚”。  相似文献   

12.
贪官之“潜伏定律”: 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3.
周静 《中国检察官》2011,(21):76-76
文章简略回顾了“是”、“应当”、“事实”和“价值”等观念在学术史上的演变以及它们同规范观念之间的联系.并针对规范的性质问题作了初步讨论。一是关于二元框架。“是”和“应当”的分野,或者说“事实”和“价值”的分野,主要是现代问题。传统形而上学是“是”的学问.并不刻意做出上述区分。休谟和康德之后,“应当”分化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AA制”的婚姻有爱情吗? 这是我编辑本期家事奇事《老张的“AA制”婚姻》时产生的疑问。也许老张的初衷是好的,也许他是真的想避免日后夫妻、儿女间的财产纠纷,可是他那界限分明的一纸协议,在我看来,绝对得近乎绝情。  相似文献   

15.
攀比之习古已有之,早不新鲜,但于今尤盛。 我辈同胞似乎总热衷于在极化的端点上跳跃行走。在曾经走过的一段并不算遥远的岁月里,大家还在争着抢着说“穷”、比“穷”,似乎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当然,现在看来,那委实是富有闹剧色彩的。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又猛然走进了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比“富”、攀比,花样迭出,而且远远与比“穷”的年代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中间有真富而显富的,也有不富而撑足架子装富的。  相似文献   

16.
“舍”“得”是什么?它是承担、是忍耐、是痛苦、是喜悦,是一种是智慧,更是我们对生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18.
字条之谜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9,(20):62-62
老纪收集的办案资料里,有一张长长的字条。字条用的纸是从报纸上撕下的一个边,内容是用钢笔写的:“老纪等同志:请来看看我吧,我极想你们了。”落款是“老马,即日。”“极想”的“极”字,原来不是“极”,而是“想”字,大概是写字条的人觉得用“想”字难以表达他的心情,将“想”字划去,在后面写出“极想你们了”。老纪说,类似的字条他有好几张,其他的都散失了。  相似文献   

19.
商红日 《政府法制》2009,(16):47-47
翻阅历史人物传记时,不时能看到有关“左”和“右”、“左”倾和“右派”的是是非非。不过,对于“左”和“右”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抑或引自西方这一问题,还是有点让人搞不明白。“左”和“右”的说法到底出自何处?  相似文献   

20.
王成喜是一位普通的“平民”人大代表,他貌不惊人,没有炫人的官位,没有夸人的财富,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那敢于向执法单位“叫板”的精神,一颗执著为民的拳拳之心,赢得了古城大名群众的爱戴和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